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完璧归赵的故事简介

完璧归赵的故事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1/19 12:22:10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和氏璧的宝玉,这件事被秦昭襄王知道了,就派使者到赵国去对赵王戏言愿以十五个城池换。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见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只欣赏,却都不提起十五个城池交换的事,蔺相如一看情形不对,就骗秦王要回了和氏璧,叫人将那块璧玉连夜从小路送回赵国。

渑池相会和完璧归赵的故事简介

完璧归赵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秦国想抵赖经过一翻波折最后蔺相如带着玉回了赵国渑池相会在“渑池之会”时,秦王要赵王奏瑟,赵王不知是计,弹完后,秦御史马上作下记录:某年某月某**,秦王命赵王鼓瑟。蔺相如见势,马上以性命威胁秦王为赵王击缶(盛酒浆的瓦器),并且让赵国的御史也迅速地记录下来。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物小传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以“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譬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相传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狮颈之交。关于蔺相如还有很有名的一段历史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以“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譬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相传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狮颈之交。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何写个人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不不知道是否合你的意思:写传记,是写历史,是写传主一生的历史,写历史中的传主的一生,写传主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如实地写作者对传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并把这些摆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变化中。就是说,需要跟随传主的步履,不虚构,不夸张,不回避,不掩饰。实事求是,写传记的科学

  • 为何韩信经典的“背水一战”不能被列入三十六计?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关于这个题目,以史为鉴首先说一点:三十六计只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一种,而且是属于没有明确作者、没有明确时代的著作。虽然背水一战没有被列入“三十六计”之中,但并不是说背水一战不重要,而是背水一战中运用到了多个“三十六计”中的计策,无法用一计来形容这一战的惊心动魄罢了。下面听以史为鉴详

  • 温州商界有哪八大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中的人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人物,一类是小人物,大人物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小人物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温州“八大王”当然该归入小人物,他们被举国通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资产超过50万元,在事件之后,他们也大多平凡无奇,重回芸芸众生。原本以为要被杀头的胡金林,心惊胆战地进牢又懵懵懂懂地被放了出来

  • 怎么查京东历史记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查看京东自己购买的历史记录步骤如下:1.点开京东网,先登录自己的账号,登录好之后首页就是如下图:2.然后点击自己的账号,进入个人中心,看右边的”我的订单“3.这样,就可以查到之前的购买订单了。1.刘邦(高祖本纪)2.韩信(淮阴侯列传)3.樊哙(樊郦滕灌列传)4.张良5.萧何(萧相国世家)6.项羽(项

  • 为什么项羽当年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而多年后却杀出重围自刎乌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却不是杰出的政治家。为人自大又残暴,又不懂笼络天下百姓。当年破釜沉舟,是因为天下苦秦久已,得到百姓拥护和各路诸侯的拥戴,因而得以做强做大。后来斩秦婴,焚咸阳失了民心。自己称西楚霸王时又分封几十个王,大家都是王,起码感觉大家地位平等,可见其建立的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倒像是联盟,

  • 历史上卧薪尝胆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里仅有“尝胆”,没有提到“卧薪”,这是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而创作出来的成语。这是春秋末期吴越之间的故事,吴王夫差率人攻越,战胜后,却未斩草除根,以至留下了隐患,越王勾践为示不忘国耻,

  • 温州都出了哪些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温州是浙江的地级市,也是最早改革开放的城市之一。今天介绍几位浙江温州籍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潘瑞吉: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渠口乡泰石村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45年10月生,1963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南昌陆军学院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陆军第12集团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沈

  • 成语“背水一战”说的是哪位西汉杰出军事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在井陉背水一战,也称井陉之战,主帅陈余迂腐而又傲慢,并拒绝采纳谋士李左车正确的作战方案,结果赵军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欢迎关注,每天更新一些有趣的历史。《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

  • 如何评价刘伯温?他到底是不是温州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头条家的史先生的邀请!@头条家的史先生按照《明史》记载,刘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字伯温,青田人。今天的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浙江丽水,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国土面积28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2017年,青田县GDP为222.9亿元,上年增长7.2%,是丽水市最强县。(丽水地图,青田县在最东边)

  • 犹太人和温州人做生意谁更胜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说犹太人与温州人做生意谁更胜一筹。我认为,这是个东西方文化较量的问题。犹太人是指整个犹太民族,而温州人只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根本不是较量的范畴,也不成比例。犹太人原地处欧洲中东部,长期被其他民族裹挟,历史上长期没有固定场所。因此造就犹太人以打工、做手工、做生意为主的生活方式,练就了一种讨价还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