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反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其思想集中在《论语》中。(2)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内容是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师严而道尊等。(3)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苏格拉底以其教学法“产婆术”流芳后世;柏拉图以其《理想国》惠及后人;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4)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总是的教育家。《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5)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什么是原始道家的智慧中国文化概论
道家为纯中国文化源流的教派,以「道」为本,探讨万物的本源。道家贵柔,以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生活态度。道家是中国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的一个学派,因以「道」作为其学说的核心而被称作「道家」。老子为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问渊博,声名远播,天下学子,争相宗之为师,或受业於其门,或辗转相传。其情其景,可想而知。道家肇始於诸子之先而不彰自显,影响所及周遍百家。老子归隐後不久,由於兵乱,周室典藏,分散民间,不复综窥全貌。各家学子遂在老子的基础上,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各执一端,各任其说,亦各逞干世之术於当时,繁衍成「九流」之别。各家虽独立门户,自成一派,而探其源流,则或多或少都与道家有关。汉初,道家发展为「黄老之学」,提倡「无为而治」,受统治者推崇,盛行一时,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道家学术的优势地位从此骤然下降。但道家思想智慧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作为人类思想智慧的宝贵遗产,它在哲学、政治、人生诸方面,将继续发挥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