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作为动词是“有所思有所想”,或“思着想着”,这是“进行时态”;作为名词,“思想”是已然形成的东西,按波普尔的概念,这是“世界3”,是可以作为“他者”的一种存在一种结晶体。
2*“哲学”,按照古希腊苏格拉底学派的语言,“爱”“智慧”,这里“爱”是主动的寻求,“爱”的方式特别,那是一种永无休止的追问,好不留情的追问,刻骨铭心的追问。问到最后,“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能知道什么”……“哲学”是一个动词,永远冲动,永远不知道前方是什么。而且哲学追问的对象正是“思想”。追问的尽头不是科学,而是人类学:“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应该过什么生活”,“我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作为人的生活”等等。
3*哲学是“关于思想的思想”。哲学是“反思”。思想需要一个支点,哲学论证这个支点的合理性;思想总是企图占有更多的事实,哲学则证明思想和事实的矛盾;思想用一个或几个众所周知的“原则”解释世界,哲学则怀疑这些原则的正当性,并追问是否解释的各种可能性。思想总是“加法”,企图总括一切,哲学总是“减法”,将思想的原则追到天涯海角,用穷凶极恶的追问,用类似“奥卡姆剃刀”减去一切“多余”的东西。“作为思想之思想”,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对事物否定的理解”,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哲学属于思想中对事物终极的思考;思想是主观意识活动的汇集。
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启示有哪些?
老子的哲学思维是唯物的,是无神的,附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里就说明老子的道是物质性,虚空性,能量性。是唯物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中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在这里说了道体的虚空性,道用是无穷无尽,道有无限能量性,
为什么道的作用无穷尽,因为道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天帝也是道创生的,道是第一位的,天帝在道之下,在当时那个社会里,没有人敢贬低天帝,老子敢说道在天帝之上,是无神的,是唯物的。是唯物论的先躯。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是正确的,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干,消极等待,这个解释是完全错误的,无为是叫人们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不要强加人为干预。这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历史上的汉文、景二帝,重视黄老之学,道家思想最为活跃,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得到统治者的充分肯定和接受。像陈平、张良、曹参等道家人物为相,促成了文景之治的社会繁荣。到唐朝季渊追认老子为远祖,选择了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起用了道家高人魏征为相,造成了贞观之治。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的启示有三个重要方面:
1、道德,人类的发展进步要懂道行德,也就是说要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并依规律行事。
2、圣人不仁,在规矩面前不能仁爱,不能网开一面。
3、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要有不出户知天下的思维能力。
还有很多很多,随想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