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哲学和思想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哲学和思想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566 更新时间:2024/1/16 19:47:00

1*“思想”作为动词是“有所思有所想”,或“思着想着”,这是“进行时态”;作为名词,“思想”是已然形成的东西,按波普尔的概念,这是“世界3”,是可以作为“他者”的一种存在一种结晶体。

2*“哲学”,按照古希腊苏格拉底学派的语言,“爱”“智慧”,这里“爱”是主动的寻求,“爱”的方式特别,那是一种永无休止的追问,好不留情的追问,刻骨铭心的追问。问到最后,“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能知道什么”……“哲学”是一个动词,永远冲动,永远不知道前方是什么。而且哲学追问的对象正是“思想”。追问的尽头不是科学,而是人类学:“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应该过什么生活”,“我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作为人的生活”等等。

3*哲学是“关于思想的思想”。哲学是“反思”。思想需要一个支点,哲学论证这个支点的合理性;思想总是企图占有更多的事实,哲学则证明思想和事实的矛盾;思想用一个或几个众所周知的“原则”解释世界,哲学则怀疑这些原则的正当性,并追问是否解释的各种可能性。思想总是“加法”,企图总括一切,哲学总是“减法”,将思想的原则追到天涯海角,用穷凶极恶的追问,用类似“奥卡姆剃刀”减去一切“多余”的东西。“作为思想之思想”,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对事物否定的理解”,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哲学属于思想中对事物终极的思考;思想是主观意识活动的汇集。

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示有哪些?

老子的哲学思维是唯物的,是无神的,附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里就说明老子的道是物质性,虚空性,能量性。是唯物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中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在这里说了道体的虚空性,道用是无穷无尽,道有无限能量性,

为什么道的作用无穷尽,因为道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天帝也是道创生的,道是第一位的,天帝在道之下,在当时那个社会里,没有人敢贬低天帝,老子敢说道在天帝之上,是无神的,是唯物的。是唯物论的先躯。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是正确的,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干,消极等待,这个解释是完全错误的,无为是叫人们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不要强加人为干预。这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历史上的汉文、景二帝,重视黄老之学,道家思想最为活跃,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得到统治者的充分肯定和接受。像陈平张良曹参等道家人物为相,促成了文景之治的社会繁荣。到唐朝季渊追认老子为远祖,选择了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起用了道家高人魏征为相,造成了贞观之治。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的启示有三个重要方面:

1、道德,人类的发展进步要懂道行德,也就是说要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并依规律行事。

2、圣人不仁,在规矩面前不能仁爱,不能网开一面。

3、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要有不出户知天下的思维能力。

还有很多很多,随想写到这里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董仲舒,西汉哲学家,广川(今河北'河北枣强)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04年。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他“天人三策”观点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的“天人三策”,是是答武帝策问“贤良文学之士”的三个对策。从“天人感应”说出发,论证了“王者承天

  • 天人合一是哪一位哲学家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是道家观点,是有庄子提出的最早由庄子提出“天人一也”:“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

  • 现代人的哲学,或是说八十年代后的哲学,在讨论些什么,与古代的哲学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近代谈的多的无非就是马、列。但是这点我不想多谈。这里我主要想说一下现代哲学,开头就从民国以来,中国大学的哲学系谈起。X党撤退之前,中国仅仅只有清华、北大、南大(南京中央大学)有较为完整的哲学体系。其余如燕京(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之一)、辅仁(辅仁社、北京公教大学、

  • 明董其昌“画家当以古人为师”的复古思想其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明末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理论家董其昌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巨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清代许多书画学派所赏识和效仿。虽然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山水画进行的分类,为我们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

  • 什么是美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扩展资料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

  •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C试题分析: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之一,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就是知行合一,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而他的“心外无物”即强调了人在世界的地位,强调了由于人的感知从而使得万物存在,这与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即为相似,都是主观唯心。荀子是儒家代表,主张“仁义”“王道”和“人性之恶”,朱熹是理学大家,主张格物致知

  • 什么是精神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是精神价值?比如清明节的扫墓行为并没有所谓的实利贡献,但是我们能否定这种行为吗?当然不能。这种行为的背后就是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和其导引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说的文化,而文化最终沉淀为集体人格。我个人认为:精神价值,是一种内驱力,是能够驱动人去做出某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有意义的行为的一种

  • “现代设计”为什么要学习设计哲学和人体感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设计本身是属于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灵感凸显。哲学本身就是属于让人的思维更接近于人内心本质追求的专业。所以哲学家或是哲学大师总是有着常人不一样的思维和行为。而设计除了科学合理,一定要新颖。所以学习哲学和人体感知就是为了让你思维更加新颖。创意更加丰富。远古时期是宗教自然观,自然现象被人格化、神话古希

  • 中国哲学史教程考试重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哪一本《西方哲学史》?有很多的版本,包括中国人写的和西方人写的西方哲学史。你所说的应该是赵敦华写的《西方哲学简史》吧?如果以这本书作为参考书目,相信试题难度不会高,也就是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哲学史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属于苏联式的传记写法,就好像是写文学史那样,先介绍哲学家的生平事迹,然后再罗列出他的主

  • 古代哲学思想具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中国哲学思想始终以人与社会为研究中心,展开众多哲学范畴,因而明显表现出强调人文精神和个人的修德重行,追求宇宙、社会的和谐统一等特点。在认识论方面则注重于开掘人生智慧的直觉体认,忽视了知识论范畴的逻辑论证与科学实证。(一)人文精神第一位哲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作为儒家哲学体系的核心,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