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哲学史教程考试重点

中国哲学史教程考试重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58 更新时间:2024/1/24 13:39:36

哪一本《西方哲学史》?有很多的版本,包括中国人写的西方人写的西方哲学史。你所说的应该是赵敦华写的《西方哲学简史》吧?如果以这本书作为参考书目,相信试题难度不会高,也就是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哲学史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属于苏联式的传记写法,就好像是写学史那样,先介绍哲学家的生平事迹,然后再罗列出他的主要哲学观点,这种写法我觉得不是很科学,但却有利于学生的记诵和考试。这种哲学史的缺点是比较难让学生进入“问题”,不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有的人读了很多版本的传记式哲学史,仍然不知道什么是“哲学”。第二种是以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为代表的淡化哲学家的个人因素而着重考察哲学概念的历史联系和历史发展的哲学史。这类哲学史似乎对于初学者来说较难,但一旦深入阅读,加以咀嚼理解的话,对培养严谨的哲学思维非有好处。赵先生的《西方哲学简史》是“简史”,就像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那样

哲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如果是你为这个是为了考试,那么二楼是一个很完美的答案。如果你是真的自己想知道,那么我认为一言以蔽之,就是探求这个世界运行的原理。当然这又分好几个层次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探究物质世界是怎样运行的。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宇宙观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哲学最初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现在人们知道的第一批哲学家就是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当然,后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以及认识手段,都进步了,于是最终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个科学学科。物质世界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仍然是任一种现代哲学必须去解答的,只是哲学家现在一般不仅仅凭着自己的智慧去苦思冥想了,而是大量引用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哲学需要解答的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就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是怎样运行的问题。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哲学流派所争论的都是这方面的问题,如中国的儒家哲学和法家哲学,他们实际上可以归入政治哲学的范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关于人类社会如何运行的各方面研究现在也都先后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专门的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但哲学仍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去探究人类理解、认识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过程本身的原理。这一话题域就是哲学中的所谓认识论问题。不同认识论学派所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被人类所认识的“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是不是真正的“规律”。如果有这样一种“规律”,人类是否能够“客观地”认识它。我们所认为我们理解的“规律”,在多大程度上是出于我们的“想象”,或者说,是我们凭自己的臆断而建构出来的。认识论话题的兴起是19世纪以来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所谓现代哲学的“认识论转”。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等,就是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入手,来探讨这一问题的

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说明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

哲学道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2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2分)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体现了这一点。(2分)④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创造者。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说明了这一点。(2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哲学思想具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中国哲学思想始终以人与社会为研究中心,展开众多哲学范畴,因而明显表现出强调人文精神和个人的修德重行,追求宇宙、社会的和谐统一等特点。在认识论方面则注重于开掘人生智慧的直觉体认,忽视了知识论范畴的逻辑论证与科学实证。(一)人文精神第一位哲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作为儒家哲学体系的核心,追

  • ( )出版的《修辞哲学》在古代演讲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与证据来论证演讲与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出版的《修辞哲学》在古代演讲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与证据来论证演讲与论,确立了以听众为中心的演讲理念。1936年!【引证资料】1936年出版的《修辞哲学》一书第二章中把它作为一条“定理”提出,并加以系统...请采纳~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

  • 古代荀子所说的“法”与现代的法治思想有何区别?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抱歉,没有接触史料。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他所说的“法”与现代的法治思想有本质的区别。理由有三:⑴二者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不同。古代荀子所说的“法”,一切为了封建地主阶级、国君、大夫士的利益。而现代的法治思想,是为了人民,在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依法治国,

  • 哲学的研究和科学相违背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我又想起在回答类似问题时曾经引用过的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莱布尼茨的《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选》还有莱布尼茨的《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仅从书名看,就可以看到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来了。再看看吴国盛著的《什么是科学》第三章《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从标题上作者已经指明了现

  • 如何用通俗的方式解释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最近看了《毛选》,又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找到了答案。《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一篇讲王阳明的章节,对哲学做了通俗的解释,我比较认同,再结合《毛选》理论,我就更加认同了这个解释。原文是这样说的: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一样东西

  • 哲学与历史同自然科学之间有没有高低之分?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与科学是互动的。历史是在哲学以及科学影响下的产物。这就是我的谬观。谢谢组织的遨请!从人类生存发展角度看人类之学,明确其内涵外延,然后才去区分A学B学,然后才去讨论A学B学之间的关系…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谢谢悟空邀请!西方近代哲学和西方古代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跨越中世纪哲学,承前启后,

  • 天人感应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儒教神学术语。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明宋濂《序》:“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释义:感应:交感相应,指

  • “官”“家”结合,家国一体;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

  • 中国哲学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的源头,一切烦恼皆由心造,珍惜才能得到佛学中国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各自的哲学研究主题。在春秋时期兴起很多哲学派别,这些派别的哲学家提出各自的哲学观点,所以也称为“百家争鸣”;汉唐时期,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原来就有的儒家和道教与佛教有所碰撞,但又相互融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到了

  •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个意思吗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古今忠义多寒士,为富之徒多不仁。巧取豪夺已见惯,倚财仗势气凌云。谢邀,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圣人言。意思人有钱有粮而后有礼貌,仁义等。衣,食满足后才能感到什么是荣,什么是辱。至于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决对不是一码事,当然国家经济实力强了也知弱国外交之情形。“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特别重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