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现代人的哲学,或是说八十年代后的哲学,在讨论些什么,与古代的哲学有什么区别?

现代人的哲学,或是说八十年代后的哲学,在讨论些什么,与古代的哲学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711 更新时间:2024/1/18 22:48:29

近代谈的多的无非就是马、列。但是这点我不想多谈。这里我主要想说一下现代哲学,开头就从民国以来,中国大学的哲学系谈起。

X党撤退之前,中国仅仅只有清华、北大、南大(南京中央大学)有较为完整的哲学体系。其余如燕京(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之一)、辅仁(辅仁社、北京公教大学、私立北京辅仁大学、私立北平辅仁大学、国立辅仁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只有哲学系,但是没有完整的体系。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五四左右,在思想、哲学上是被西方影响比较大的时期。那时候谈“哲学”是潮流。譬如新化运动,但是这时候兴起的不能叫哲学,只能称得上是“新思想蒙运动”。牟宗三先生有个很有意思的称呼叫做“tinker”(思考者),而非是“哲学家”。并举了胡适之的例子。胡适之以哲学起家(《中国哲学史大纲》),做了这么一本科普类型的哲学书以后,就从哲学史改作了思想史....然后直接去搞白话文运动去了...这是恨奸诈的套路哈哈哈。

然而民国之后几年,哲学到底研究了什么呢?其实主要就是对西方哲学的引进,这里谈的是“引进”,意思就是照本宣科而已,燕京的张东荪后来倒是有一本《多元认的认识》,但实际上是没什么独立性的,主要还是受制于当时的时代和融汇程度;清华的金岳霖主打研究方是西方的经验论,换了个名头叫(新实在论),虽然换汤不换药,但是金对于问题是有独立的分析和思考的。这种套路,说通俗点就是:通常大家都说“今天我吃了饭”,然我说“饭被我吃了”一样,鱼目混珠而已。同时清华还有浩、北大有胡世华。胡是学的符号逻辑,多游走在莱布尼茨、罗素这块。-----但是这块技巧方面实际上是多过理论,尤其靠近的是数学....学着学着实际上就容易脱节....

那么总的来说,清华主要走的是实在论、经验论,可以算作是莱布尼茨、罗素的传统,而北大就比较复杂:有古典哲学系统的如亚里士多德至圣多玛的神学、杜威的实用主义,也有谈黑格尔的。最后都讲不精...直接作成了中国哲学了..当时其实还有台湾大学的诸学者,对西哲是很有想法的,但就不多说了。

然后是下个问题,民国以后,谈的多的是西哲,那么和中国哲学(古代哲学)的区别,这个命题很大,众说纷纭:有说我国古代没有哲学的,也有说古代有哲学的。我这里是讲不清的,但是我比较倾向牟宗三先生的说法:中国有哲学,并且与西方哲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是主“生命”,一个是主“自然”。

中国文化,能往哲学上靠的,就是儒、释、道。儒家讲性,道家讲玄,佛家讲空。实际上是从“人”出发的,实际上就是讲生命。比如孔子谈的“仁爱”、道家讲的“周易”;以及隋唐时期消化佛教又延伸出的东西。

但在古代社会,对于逻辑、数学等,没有系统化、学问化---社会不重视,政治不需要。

所以很多人以此认为中国是没有哲学的,这个观点是错的,中国哲学讲的是“形而上”,只是往下的少而已。但西哲正好相反,往上走,神学其实是很单一的,但是往下走就五花八门了,有经验主义、实在论、逻辑代数等等。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柏拉图的传统

康德的传统

莱布尼茨、罗素的传统

以上。现代人的哲学,或者说八十年代后的哲学,在讨论些什么?与古代的哲学有什么区别?

我是杏林中人(是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的医务工作者),由于中医理论涉及《周易》等一系列古代知识,因此,对哲学有一定兴趣。在此回答这个问题。

我读过《西方现代哲学》,我国哲学家汀阳教授的《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哲学的第一支点》等。

我感受最深的是《天下体系》一书,该书于八十年代发行。在这本书里,教授通过重新分析古代周朝的天下概念和制度而重新思考中国和世界,试图建构一个作为未来世界政治制度的“天下体系”,解决康德和平理论所无法解决的冲突问题,比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问题。这是当今世界最新的世界和平理论。自2005.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认为这是最具创意的政治哲学,其影响力超越了哲学领域而涉及政治学,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相关领域……

我认真读了全书,包括外国哲学大师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肯定教授观点的正确性与可操作性,写了《为汀阳的“天下体系添块砖瓦。》的文章……对《天下体系》肯定和喝采。

教授在《哲学的第一支点》论述了“我行则我在”才是哲学的第一支点,我认为,这才是唯物的;而笛卡尔的“我思则我在”不是哲学的第一支点,且是唯心的……

现代哲学在我国继承了古代传统的哲学,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以上供参考之。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封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明董其昌“画家当以古人为师”的复古思想其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明末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理论家董其昌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巨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清代许多书画学派所赏识和效仿。虽然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山水画进行的分类,为我们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

  • 什么是美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扩展资料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

  •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C试题分析: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之一,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就是知行合一,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而他的“心外无物”即强调了人在世界的地位,强调了由于人的感知从而使得万物存在,这与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即为相似,都是主观唯心。荀子是儒家代表,主张“仁义”“王道”和“人性之恶”,朱熹是理学大家,主张格物致知

  • 什么是精神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是精神价值?比如清明节的扫墓行为并没有所谓的实利贡献,但是我们能否定这种行为吗?当然不能。这种行为的背后就是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和其导引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说的文化,而文化最终沉淀为集体人格。我个人认为:精神价值,是一种内驱力,是能够驱动人去做出某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有意义的行为的一种

  • “现代设计”为什么要学习设计哲学和人体感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设计本身是属于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灵感凸显。哲学本身就是属于让人的思维更接近于人内心本质追求的专业。所以哲学家或是哲学大师总是有着常人不一样的思维和行为。而设计除了科学合理,一定要新颖。所以学习哲学和人体感知就是为了让你思维更加新颖。创意更加丰富。远古时期是宗教自然观,自然现象被人格化、神话古希

  • 中国哲学史教程考试重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哪一本《西方哲学史》?有很多的版本,包括中国人写的和西方人写的西方哲学史。你所说的应该是赵敦华写的《西方哲学简史》吧?如果以这本书作为参考书目,相信试题难度不会高,也就是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哲学史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属于苏联式的传记写法,就好像是写文学史那样,先介绍哲学家的生平事迹,然后再罗列出他的主

  • 古代哲学思想具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中国哲学思想始终以人与社会为研究中心,展开众多哲学范畴,因而明显表现出强调人文精神和个人的修德重行,追求宇宙、社会的和谐统一等特点。在认识论方面则注重于开掘人生智慧的直觉体认,忽视了知识论范畴的逻辑论证与科学实证。(一)人文精神第一位哲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作为儒家哲学体系的核心,追

  • ( )出版的《修辞哲学》在古代演讲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与证据来论证演讲与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出版的《修辞哲学》在古代演讲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与证据来论证演讲与论,确立了以听众为中心的演讲理念。1936年!【引证资料】1936年出版的《修辞哲学》一书第二章中把它作为一条“定理”提出,并加以系统...请采纳~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

  • 古代荀子所说的“法”与现代的法治思想有何区别?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抱歉,没有接触史料。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他所说的“法”与现代的法治思想有本质的区别。理由有三:⑴二者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不同。古代荀子所说的“法”,一切为了封建地主阶级、国君、大夫士的利益。而现代的法治思想,是为了人民,在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依法治国,

  • 哲学的研究和科学相违背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我又想起在回答类似问题时曾经引用过的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莱布尼茨的《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选》还有莱布尼茨的《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仅从书名看,就可以看到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来了。再看看吴国盛著的《什么是科学》第三章《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从标题上作者已经指明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