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试题分析: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之一,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就是知行合一,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而他的“心外无物”即强调了人在世界的地位,强调了由于人的感知从而使得万物存在,这与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即为相似,都是主观唯心。荀子是儒家代表,主张“仁义”“王道”和“人性之恶”,朱熹是理学大家,主张格物致知,是客观唯心。王夫之则是唯物思想,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因此应选择王阳明。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具有相似含义的是?
其实孔子的思想是比较接近的。这句话意思可以理解为有知识的人就是有美德的人。而孔子的思想则为礼教。即有礼仪教养的人就是有美德的人。西方社会的格局与中国不同,西方小国寡民生产力较低社会不稳定,难得有知识研究者。而中国统一已久,更重礼义。故性质相同。纯手打,求采纳
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
C试题分析: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题目中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哲学家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故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说法错误。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老子对中国古代美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子、庄子对“一”以及达到“一”的状态,可谓大彻大悟。老子《道德经》中对“一”感悟常精辟。“载营魄抱一”,“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故混而为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庄子》书中“贵一”的思想非常丰富。《逍遥游》中有:“将旁礴万物以为一”。《齐物论》中有:“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德充符》中有:“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大宗师》中有:“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途。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庄子在宥》篇中有:“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刻意》篇中有:“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天地》篇中有:“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这里,“一”就是“道”的别名,“一”在老子、庄子的思想中是指“道”之通达或混同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得“道”之人的思想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老庄之哲学中“道”、“一”、“天”有时很难分隔开的。天人合一成为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老庄哲学道的理解和确立,特别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中国文化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强调超功利的无为的审美关系,强调突出自然、突出个性和艺术的独立,追求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追求情感抒发,追求个性的表达,追求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大巧若拙,言不尽意,达到立象尽意,以象载道之目的。主张庄子以奇特夸张的想象为主线,以散而整的句法为形式,具有一种飘逸的君子风度,强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进入“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老庄之道的哲学思想已渗透到和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等各个方面。中国画家主张师法自然以至师心,就是道学的力量。老庄之道对中国文化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一位外国史家所言“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