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进化论与智慧设计的对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进化论与智慧设计的对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15 更新时间:2024/1/24 12:17:24

其实智慧设计论之所以看起来有道理,就是因为它在人类目前尚不能探究生命最初起源的时候提出了能够解释生命的假设,那既然是一种假设,无论是有无证据支持,只要能自圆其说,那么就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同样作为假说的进化论,之所以在当今能够成为“金科玉律”,正是因为有无数的证据对其进行支持,而这些证据让我深信进化论的正确性,但是我认为进化论只能够解释生物从低级到高级是如何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再解释进化这一现象都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他们都是生物,他们都需要遵循生物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由DNA、RNA来承载遗传信息,用蛋白质来行使功能等等。但是现在我们的问题来了,那就是这套规则从何而来?凭什么所有的生物要遵循这套规则?为什么遵循其他无数种规则的物体都不能叫生物,恰恰遵循这套规则的东西就成了生物,并且可以繁衍和进化?又是谁发明了这套规则?这套规则当中最本质的规则是什么呢?在我们都无法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姑且相信智慧设计论呢,毕竟这种规则的制定并不能用自然产生这种说法来解释。其实简单的说,生物的进化论解释了生命从1发展到100的过程,而不能解释生命如何从0变成1的,所以我们姑且可以相信是某种更高等的智慧创造了1,当然一切都需要用事实去证明。当然这种智慧设计论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思考,比如创造生命的智慧又是被谁创造的,当然这些东西就不是用科学来解释了,而是一个哲学问题,所以智慧设计论本身带有很多形而上的色彩。

中国设计传统思想的特点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整体意识,具体思想表现就是以和为美。

以和为美,也就是以丰富为美,以多样性为美,这是对和的理解的另一层涵义。把和的观念应用于造物工艺之上,主要就体现在形式与功能的适度结合。

在中国设计的历史上,漆器和瓷器的设计是对这一观点最具代表性的诠释。漆器工艺在秦汉时期就在造型设计、装饰、工艺材料以及技术等诸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具有质轻、形美、耐用和华贵的特点。为了适应生活中的需要,古代工匠设计出了多功能、组合化、系列化的漆器产品。在古代工艺产品中讲究和谐,讲究节制,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朴素、平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于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设计体现

小女子认为,既要融入现代的元素,又不失传统的精华,用全新的理念对传统进行升级,已达到历史与现代的统一。既然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市场必然是商家最为看重的主体。如何处理古代传统与当下的结合,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我不知提问者是设计方面的人员,还是有关有关经营的人。如果您要设计者,我希望您坚持自己的艺术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独具匠心的优秀作品。加油!

双鱼图的哲学思想

众所周知,“太极图”看起来非常简单,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构成了一个简洁明了的图案,从图案的画面上看,这是一个十分杰出的构图,简洁、平衡、对称、协调,具象而又抽象,如果拿它与世界上的任何图标相比,是毫不逊色的。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图案,非常的不简单,简洁抽象的构图背后,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意味,其图案的丰富、深刻,与世界上任何古老的图案相比,难有能出其右者。在中国古代,“太极图”经过历代学者、专家,以及道家、儒家等杰出人士的图解、诠释和引申发挥,已经构成了一个涵义异常丰富,哲理十分深邃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无论是哲学思想、宗教理论、民间信仰,还是军事、政治、建筑、风水、文学、棋类等,都这样那样地受过“太极图”理念的影响。至今,“太极图”仍在影响着现代的文化和生活。而且,“太极图”的哲学理念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在一些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比如,大家知道,在韩国的国旗上有明显的太极标志,在蒙古国的国旗上也有太极印记;在新加坡、安哥拉空军的机徽上,在韩国、德国奥运会以及韩国亚运会会徽上,也能看到到太极理念的影响;在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商标上也能隐约感受到太极的阴阳观念……。还有很多对立因素、阴阳相补的,都这样那样受到了“太极图”的影响。探索“太极图”的起源,可以知道,它是中国古代先民力图了解自然现象的观念的总结和概括,或许是自然界的互动、互补、对应,对立而又统一,发了先民们去探讨宇宙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概括成了阴阳易理,并以简洁、玄妙的图式表现出来。千百年来,“太极图”以浅而喻深,简易而又博大精深的方式表现着深刻的哲理意蕴,以巧妙的构图去表达幽玄的意理。如果比较当代计算机以图形界面去去连通着操作系统,你会佩服中国的古代人构思“太极图”的伟大创举:图形与数字结合,具象蕴涵着抽象,简单意味着丰富,简洁包含着深刻。“太极图”是中国古人设计智慧的结晶,被西方著名学者贡布里希誉为一幅完美无缺的图案。其实,图形后面的深刻意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寻根溯源,探赜索隐,力图了解其隐含的奥秘。为了探索“太极图”,后世根据典籍的记载和相关的传说绘制了很多关于“太极图”的揣意图,如早期的“天地自然河图”、唐朝的“太极先天图”、北宋周敦颐的“周氏太极图”、明朝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明朝左辅制作的“景岳太极图”与“左辅太极图”,还有清朝胡煦所制的“循环太极图”等。“太极图”有各种各样的图形,但后来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古代太极图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中间的核心部分是阴阳鱼相互涵容交感的圆形图案;外面环绕着八卦。当然,八极图演变至今,出现了纯粹的阴阳鱼构成图,外边没有套八卦,这可能是为了适应现代人对于图形追求其简化简洁的趋势。关于“太极图”的起源,从古到今有很多探索,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些说法有很有道理,一些说法很神秘,而有些说法则颇具哲理,当然,这些说法至今仍属各持己见,难有定论。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一,在古代的典籍中,有不少的记载,说太极图起源于远古的伏羲所作的图,据说是根据河图和洛书图所研创出的简易图,河、洛两书的神秘性给伏羲太极图也带来了非常神秘的色彩;二,一些关于艺术起源的书上常说,太极图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轮纹、漩涡纹、鱼纹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由具象的图像渐渐演变为抽象的图案;三,由于太极图与周易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太极图起源于东汉魏伯阳所作的《周易参同契》,易与太极,就披上了互为因果的神秘色彩;四,影响最大,最具哲理意义的几种说法是,太极图为宋朝前后的哲学大师周敦颐所绘,或为五代宋初的道教名士陈抟所绘,或为宋元之际的佛教徒寿涯所绘。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哲学怎么解释时间和空间关系?是如何转换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大都认为宇宙空间是“天圆地方”,一而不二(董仲舒),一样东西不能占有两个空间。时间上都以当时为起点,向前延伸至无限的亘古,向后延绵至无穷的未来。换句话说,时间是直线型的(唯有释迦认为时间是轮回的、循环的)。而且,时间和空间同时并存,是不可分割,不可互相转换的。只有禅宗认为,时即是空,空即

  • 关于古代哲学与绘画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喜欢面对身边的自然景物感悟到做人的道理,便形成了诸如“上善若水”之类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精神的物化方式。绘画艺术的价值体现也是如此,之所以有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气韵生动”“传神写照”的绘画境界。如果绘画作品不是画家个人的精神思想的物化,而只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麻木复制,这种绘画作品就没有了艺

  • 天人相应,顺乎自然”是中国的传统养生的指导思想,试问你对该思想如何理解?O(∩_∩)O~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人体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与外界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说明人是禀天

  • 现代哲学与科学的矛盾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哎呀!好深奥的问题,消耗了脑细胞是没地方补充了。先热热话题吧。话说释迦牟尼佛和地藏王菩萨,在不可知数量之前世,曾是一对师兄弟,一起开始了修行。佛发誓愿说,我要先成佛然后度众生成佛。而菩萨发誓愿说,我要先度众生成佛而后自己成佛。显然,佛和菩萨选择了不同的修行道路。故,如今释迦摩尼佛早已成佛度众生

  •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与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B(“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注意原文“包括”一词,说明“非拟人的自然哲学”是山水画出现的前提之一。本句表述以偏概全。)2.D(A项偷换概念,原文“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

  • 哲学和思想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思想”作为动词是“有所思有所想”,或“思着想着”,这是“进行时态”;作为名词,“思想”是已然形成的东西,按波普尔的概念,这是“世界3”,是可以作为“他者”的一种存在一种结晶体。2*“哲学”,按照古希腊苏格拉底学派的语言,“爱”“智慧”,这里“爱”是主动的寻求,“爱”的方式特别,那是一种永无休止

  • 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董仲舒,西汉哲学家,广川(今河北'河北枣强)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04年。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他“天人三策”观点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的“天人三策”,是是答武帝策问“贤良文学之士”的三个对策。从“天人感应”说出发,论证了“王者承天

  • 天人合一是哪一位哲学家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是道家观点,是有庄子提出的最早由庄子提出“天人一也”:“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

  • 现代人的哲学,或是说八十年代后的哲学,在讨论些什么,与古代的哲学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近代谈的多的无非就是马、列。但是这点我不想多谈。这里我主要想说一下现代哲学,开头就从民国以来,中国大学的哲学系谈起。X党撤退之前,中国仅仅只有清华、北大、南大(南京中央大学)有较为完整的哲学体系。其余如燕京(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之一)、辅仁(辅仁社、北京公教大学、

  • 明董其昌“画家当以古人为师”的复古思想其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明末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理论家董其昌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巨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清代许多书画学派所赏识和效仿。虽然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山水画进行的分类,为我们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