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哎呀!好深奥的问题,消耗了脑细胞是没地方补充了。
先热热话题吧。
话说释迦牟尼佛和地藏王菩萨,在不可知数量之前世,曾是一对师兄弟,一起开始了修行。佛发誓愿说,我要先成佛然后度众生成佛。而菩萨发誓愿说,我要先度众生成佛而后自己成佛。显然,佛和菩萨选择了不同的修行道路。故,如今释迦摩尼佛早已成佛度众生,而地藏王仍在地狱度众生还未成佛,并宣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佛菩萨大慈大悲大愿的宽广胸怀,绝非我等世俗之人可以想象!
再说浪浪饿狗,就是很久以前了,西方有一个长者名叫神学,他有两个儿子经常逆反,大儿子名叫哲学的温雅沉静,小儿子名叫科学的锱铢必较。
神学不胜其烦,就对两个儿子说,我们玩个捉迷藏就是爸爸去哪儿了的游戏吧,儿子们说好啊好啊!于是神学就幻化成一棵通天树并藏起来再也不见了,并留下话说,谁能先找到我,我就再也不会管束他了。
哲学率先爬上通天树,他的性格沉静执著,一门心思顺着树干往上爬,很快就爬到树,但是没有任何发现,爸爸去哪儿了?哲学就在树沉思答案,想出了关于通天树的很多道理,有时候也喊科学快点上来,可是科学忙得很,很少搭理他。
而科学呢,他觉得神学绝不会藏在树,一定是躲在枝叶中一个秘密之处。于是他研究每一片树叶每一条树枝,甚至哪里长了新树叶新树枝,他都要回去再重新研究。他剩下的活太多了,干都干不完,一点儿也不爱搭理哲学,觉得哲学太粗心太随意了,肯定找不到神学。
一对兄弟互相腹诽着,就这么过了几千年,谁也没完成爸爸去哪儿了的游戏。说起通天树的细节,科学夸夸其谈,没有比他再清楚的了,可总有新长出来的枝叶打了他的脸,他也至今不清楚通天树到底啥样子!而说起通天树的全貌,哲学志得意满,没有比他更明白的了,可是他没有科学那些丰富的知识,不过他指导科学绕出了好几个迷宫。
到了当代,科学离树近了许多,便再也瞧不起哲学了。可是哲学看的很清楚,在科学经过的路上总是不断长出来一丛又一丛好大的枝叶,依着科学锱铢必较的性子,他恒久也爬上不来的。
兄弟俩汇合不了也不肯一起认输,神学乐得清闲惬意,一口古树茶说到,儿孙自有儿孙福,任他们去吧!
为什么古代人比现代人哲学思考更深刻。现代很难再出“圣人”?
题主说的古代人比现代人哲学思考更深刻,我不知道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现代人哲学思考就比不过古代人呢?至于现代人很难再出“圣人”,那你知道从古到今,几千年的历史,总共才有几个“圣人”,平均下来,几百年才出一个“圣人”,本来就很难,并不是说现代很难。
所以我觉得并不是古代人比现代人哲学思考更深刻了,而是现在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可能没有古代人那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现代人哲学思考是在站在古代人的肩膀上的。古代人毕竟是我们的先辈,当时他们迷惑的东西在如今看来,根本不算事,甚至有可能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他们的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就好像他们盖房子,已经将地基什么都打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所以我们的哲学只会比他们的更深刻。
二是现代大多数觉得思考哲学不如填饱肚子重要。哲学的思考是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要到哪里去?”等等类似的问题,一般都是比较深奥的东西,但是光想这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直观上的物质生活,所以与其思考这些,不如去想想多挣些钱吧。
三是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途径远比古人的途径要广。自从人类信息化革命以来,信息化高速发展,以前在几千里外发生的事情,也许过了好几个月才有可能知道,但是现在,几乎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事,有什么疑问,上网搜索就好了,何必费尽心力的去思考呢?久而久之思维就产生了惰性,而古人没有办法,只有通过自己思考去解决,从而造就了百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