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华夏文明渊源中的“阴”和“阳”可以理解为反物质和正物质吗?

华夏文明渊源中的“阴”和“阳”可以理解为反物质和正物质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94 更新时间:2024/2/25 14:59:19

为什么非要叫物质呢?按常规理解,“反”物质就是精神啊!实在的物质为“阳”,虚在的精神则为“阴”。古人的阴阳思维已经说得够明白了。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无论是儒、道、释三大教还是各种学术思想宗派,都是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各自阐述和发展。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史就是一部阴阳五行的发展史。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易经》是群经之首,它既是一部占卜的技术书,又是一部古代伦理道德的教科书。至今它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阴阳五行是如何起源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看,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远远长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们结绳记事,口传心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造就的人类圣贤感悟天地运动变化规律,又经过多少代智者的提炼,最终在夏朝时形成有文字记录的阴阳五行学说的雏型。

从《山海经》中记载的资料可知“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也就是说,记录阴阳卦爻的《连山》成书于夏朝,虽然《连山》和《归藏》两书现已失传,但从有关记录来看,这两部书是有关占卜预测内容的书。

目前的学术界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至今仍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是由于实物资料方面的缺失,但这并不影响该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阴阳,是中国文化中份量非常重的概念作为诸经之首的《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出现阴阳的文字,但后世大家们都认为阴阳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易经中的“爻”后来被广泛称为“阴爻”和“阳爻”,“阴爻”和“阳爻”的不同组合,就成为易经中的卦,战国时期的易学著作《系辞传》中则明确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庄子也说:“《易》以道阴阳”;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就有一家叫“阴阳家”;

中国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孔子对主要源于《周易》的阴阳观非常推崇、造诣很深。据《史记》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孔子自己则不无遗憾地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汉朝的董仲舒刘向和宋代的朱熹也进一步将阴阳思想融入儒学,以此来解释宇宙人伦道德;

中医对人体状况的判断和治疗通常要分阴阳虚实;中国的篆刻艺术包括阴刻、阳刻;

中国书法、绘画中也体现着阴阳的思想,比如都很讲究气韵和留白;汉语普通话声调中有阴平、阳平;

我们生活中每天接触的词语,很多也都是带阴阳的,比如:阴差阳错,阴盛阳衰,阳奉阴违,阴阳怪气,性格阳刚或阴柔,阴线阳线,阴谋阳谋,阴历阳历,等等;

有些地名也是因阴阳思想而得,古人把水之南称为阴,水之北称为阳。江苏省的江阴市,因在长江之南,故得名江阴;辽宁省的沈阳市,因在沈水之北,所以得名沈阳。

可以说,阴阳思想无处不在,已经渗透进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了。那么阴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来追根溯源,查查典籍。据《说文解字》记载: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收录了中国最早期诗歌的《诗经》中,有8处提到“阴”,14处提到“阳”,一处提到“阴阳”,都是指自然现象。

超先生曾经专门考证过,在商周以前的古代典籍中,提到阴和阳,都是指自然界中的日月明暗现象。

所以,阴和阳的本义,就是阴天晴天、白天黑夜、明和暗、这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后来词义逐渐引申,光彩、温暧、南方、正面、前面、表面、上面、强壮、运动、主动、凸起的事物等都被称为阳,相对应的则被称为阴。

这个完美的阴阳鱼形图里有太多的神秘需要我们去认真解读!

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阴阳五行学说由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两个部分组成,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混沌的太极分裂成阴、阳两性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属不同属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彼此消长,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与哲学上的矛盾论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相似。

阴阳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如乾坤、雌雄、大小、黑白、刚柔、奇偶等。凡是类似雄、大、高、奇、刚等特性的属于阳性的范畴,反之类似于雌、小、矮、偶、柔等特性的则属于阴性的范畴。

并且认为“阴阳合气,万物自生”,世上万物本身就包涵阴阳这一对矛盾统一体,“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阴阳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古人觉得用文字来表达阴阳理论难尽其意,干脆制作了一个阴阳鱼形图,让理论要表达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意会重于言传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这个完美的太极图形包涵宇宙中千变万化的各种规律,站在图前,从静止到运动,从平面到立体,你会有不同的感觉,特别是那两个“鱼眼”:白到极点是黑,黑到尽头是白。体现了物极必反,正午过后转向黑夜,黑夜尽头是黎明;一个物体大到充盈整个宇宙就是空,一个物体小到夸克以后就似无,大和小在无限处相转化,任何事物的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事物就会向它对立面转化。

有专家说,应该看到每个“鱼眼”背后都与它相同性质的“鱼”相连,任何进入“鱼眼”的瞬间,就已经进入另一个空间,在这个系统中几乎不需要时间,哪怕在距离上它们分别在宇宙两端。

科学深入发展的事实已是如此,2003年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中的第一大发现:科学界迄今对物理世界的物质能量的发现仅占宇宙物质能量的4%,就是说,还有96%的宇宙物质能量没有被发现,被科学家命名为暗物质暗能量,至今仍在探索寻找中。

宇宙生命源头科学体系,建立在宇宙大生命包容圆融宇宙万有一切生命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包含着阴性世界、阴性物质与阳性世界、阳性物质统一相对互根的基础之上。也可以说,将宇宙天地万物世界社会中的一切精神生命现象、物质能量现象及一切生灭演化过程统统纳入宇宙大生命体系去统一考察探索研究,将人体小生命系统统统纳入宇宙天体大生命系统中去考察探索研究,将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切成果统统纳入到宇宙生命源头科学中去统一探索研究。这就像从山脚下不同地点去开挖山洞,待挖到最后竟碰到一起,实乃殊途同归!

有专家有这样说法,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个图告诉我们宇宙是怎样形成:宇宙原是暗能量真空状态(太极),当能量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宇宙发生大爆炸,这种大爆炸实质是由能量生成物质,其规律符合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定律方程。爆炸生存阴、阳(或叫正、反)的两类物质(两仪),它们分别奔向两端并相互旋转,其内部形成的物质和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仍在加速扩张。这种真空中暗能量至今尚未被科学所完全认识。

我们还可以将生成的阳性物质再当作太极态,把它看成是具有阴、阳两类属性的统一体,这样一直分下去,即任何事物都是包含两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阳物质形成的宇宙体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可我们现在发现中性物质相互吸引(万有引力),没发现相互排斥力,但阳性宇宙在引力作用下却反而呈现加速扩张现象,“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在引力作用下扩张减速,这种暗能量压力使宇宙扩张与“宇宙大爆炸理论”相矛盾,但和阴阳理论相一致。

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人们也逐渐发现了其中蕴含的阴阳规律。薛定谔的猫的叠加态理论,如果用阴阳规律来说明,要好懂些,薛定谔的猫的叠加态就是量子也显现出物质的阴阳一体的特性。薛定谔的猫是同时有生有死的,对量子现象以外的猫不适用,可在量子上的确存在又生又死的猫,为什么?是因为量子具有双重性,量子的双重性是合阴阳规律的。阴阳的部分规律是阴里有阳、阳里有阴,阴能生阳、阳能生阴,阴也是阳、阳也是阴。量子纠缠是指不同地方的量子能相通的关联着,犹如太极图中阴阳鱼的两个鱼眼和两个鱼尾。量子的波粒二象性可说成量子既是阴也是阳,是阴阳合一体。量子迭加也就是量子中有阴阳两种对立又相依存的两个特性。有点扯远了呵。综上所述,阴阳思想绝不是封建迷信,绝不是古代落后的糟粕思想。它是对天地间对立统一的万事万物的精妙概括,体现了“大道至简”的中国文化精髓,是很方便实用的辩证思想。

结语与反思五行的本质是什么呢?五行是指宇宙中五种不同的能量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能量态,而不仅仅是哲学上的属性分类。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是:天地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我们现今的宇宙概念和古代的宇宙认识已大不相同,现今的宇宙指的是由大爆炸产生,到现在仍在不断扩张的整个物质性的空间。

阴阳五行理论是古老的朴素的唯物论,它产生于上古时代,是人们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朴素认识。虽其理论文字成型于封建时代,对封建社会的哲学、伦理、道德和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

常常讲爱国,具体爱什么呢?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政府,爱我们的河山,爱我们的风土人情,其实更要爱我们的文化。身为中国人,怎能不习承中国传统文化,若“言必称希腊”、行必法美欧,怎称得上“中国人”的称谓?如果大家都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社会上真的就会满街出圣贤了,满街都是圣贤后,实现“中国梦”还会远吗?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吧!

参考文献:

李晨耀,中华文明的智慧:阴阳五行的理论和本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这个世界有阴阳,男女之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说阴阳没有科学道理,人分男女,动物分公母,植物分雄雌,完全是出于能有健壮的下一代所需要。恩格斯说,”事物是在矛盾和运动的过程中发展的,”“差异就是矛盾”,所以通过公母交配受精繁育下一代,这样的后代有来自父与母两个亲体的基因,自然就有“差异”了,有差异就有矛盾,新的生命也就是下一代“在矛盾中运动和发展

  • 太极与阴阳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太极者阴阳同体,两仪者阴阳也。太极没阳,纯阴混沌。有了太阳分两仪,故先阴后阳,有阴先阳后之名词。阴阳论。有了太阳地球升温,冰球化气,道冲天立地分,轻清为气天下成,混浊重引力坤成。天地同步自转,天护地心为中心。所谓不同步的是天上,所谓天地同步,是天下大气层和地球是同规同转的。万物各有阴阳,四象分,八卦

  • 代表阴阳的词语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生死离别指不易再相见的离别。[引用]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了死别长城,生离函谷。”[例]人世间最悲伤的事,也许莫过于亲朋的生离死别了。多用来形容悲欢凄凉呜怨伤感的情怀阴阳是一体的,人与自然中的万物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思想。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华夏先民

  • 古时候的“阴阳”跟现在的一样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3全部古时候所讲究的“阴阳”与我们今天的“阴阳”有许多的不一样。那么有哪些不一样呢?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古时候的阴阳,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古时候人们对于阴阳的概念,完全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古时候的人们从天气、男女、老少、上下等方式,用人们最常用的哲学理念来解释“阴阳”。从老子所出版的一本书《道德经

  • 有人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阴阳)两面,那么,世界的另一面是啥?智慧的另一面又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是黑白,寒热之气,智慧的那一面是死亡。我们世界的那一面是美国。一百八十二度有奇就是世界那一面。是指阴间吧,谁想知道过去看看就不要想回来了。自古以来都说人类万物寄居的世界是阳间,与之相对应的是阴间,是地府,是人死后去的地方。以前农村的老妇人,在农历八月十五时,请神附体,有人真的到阴间旅游,还能看到

  • 我国一直都有阴阳之说,那么阴阳真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3全部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

  • 中国古代所指的"阴阳"理论,具体是什么理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1全部中华养生理论阴阳协调的辩证论阴阳,原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是古人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以及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种因素的抽象概括。战国末至西汉初出现的《易传》中,阴阳学说才在哲学领域首次得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

  • 古代的阴阳家与道家有何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和“道家”听起来有点像,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学派。虽有关联,但分歧也比较明显。实际上诸子时代的百家争鸣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是互相融合的过程,所以很多学说看起来有相似的地方。阴阳家:以“阴阳”、“五行”入“世理”阴阳家起源比较晚,要到战国末期才初露端倪,主要学说分两个,一个为“阴阳

  • 名词解释--天人合一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代表“道”、“真理”、“法则”

  • 阴阳哲学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1全部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