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太极划分两仪为阴阳,《易经》中是以抽象的符号“一”为阳爻,“”为阴爻,以这阴阳二爻来代表阴阳两气的,万物的性能即由阴阳二气演化。
易经中八卦是由阴阳爻符号组成,其中的八经卦(即三爻卦),就是将阴爻、阳爻重叠三次就形成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这八卦中的乾坎艮震四卦为阳卦,对应着坤离兑巽四卦为阴卦。乾坤两卦是阴阳之根本,万物之宗,它们既对立,又互相统一,产生变化,生成万物。而坎离、艮兑、震巽各卦也是两两相对立却又相互统一的。
由此而产生了阴阳学说观,即阴阳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极变阳,阳极变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易学运用知识。
《易传说卦传》中“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准确地告诉了我们《易经》是如何表达阴阳的。后人据此构造了很多表达阴阳思想的模型,我们可以选择其中四个代表性的模型,分析其具体的表达方式。
第一、用图1的阴阳鱼太极图模型,表达“易”的阴阳同体和阴阳“相生相克”思想。从“易”字的构成看,“易”字的上部为“日”表示“阳”,下部为“月”表示“阴”,“易”字是一个阴阳合体字,表达了阴阳“对立统一”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后来学者用阴阳太极图来表达“易”的阴阳同体和阴阳“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并成为阴阳理论的基础。
图1阴阳鱼太极图
第二、用阳爻“”和阴爻“--”构成的图2模型,来表达阴阳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生成和演变过程。《易经》是以抽象的符号阳爻“”和阴爻“--”,分别表达“易”的阳与阴,并将其变化规律模型化(如图2)。图2的模型不仅告诉我们易经是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表示阴阳,而且还具体给出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图2阳爻“”和阴爻“--构成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演变图
第三、用图3的伏羲先天八卦图,表达阴阳八卦的方位分布规律以及与八种自然现象的关系。从图3中可以看出,先天八卦图的八卦排序是按照阴阳太极图的阴阳规律分布,对应的八种自然现象也是按其阴阳属性与八卦对应。
图3伏羲先天八卦图
第四、用图4的六爻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表示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和规律。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是按先天八卦顺序排列的。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表达天地万物阴阳演变规律。
图4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总之,《易经》用图1的阴阳太极图、图2的阳爻“”和阴爻“--”构成模型、图3的伏羲先天八卦图和图4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从四个不同的视角表达阴阳,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阴阳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