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人到底是不是由阴阳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人到底是不是由阴阳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1 更新时间:2024/2/25 14:59:40

是的根据易经理论讲、世界万物都分阴阳之说。

阴阳是一种意识哲学的状态,而人是一种生命的活性动态形象。二者则同声相求;不合,则心有悸。

不同声则不能合一,强求则有心有余悸。

阴阳一纸,这就是区别。

六经辨证传变顺序为太阳,阳明,少阳,那为什么说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阳明不是在中间吗?

六经传变的顺序历代争论非大,《黄帝内经》有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的顺序。《伤寒杂病论》的顺序亦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但是临床上疾病会这么传变吗?

当然不会,仲景在书中从未讲过太阳病一定会传入阳明,或是传入少阳,而是讲阳明病可以由太阳传来,少阳病也可以由太阳传变,因此临床是丰富多彩的,不拘一格的,没有一定的规律可言。

太阳为疾病最初之形,变化莫测,可以一直存在,也可以内传变,可以转为阳明病(太阳病发汗,汗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可以转变为少阳(伤寒,脉弦细,头痛有热者,属少阳),当然也可以变为三阴证(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并无一定的传变次序。

《伤寒论》中有一句话:“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什么意思呢?疾病到了阳明腹实证,胃实肠燥,大便结于肠中难出,则很难传变,更不要说向着少阳传变。

这个传变规律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从来不读《伤寒论》,人云亦云。其实《伤寒论》作为一部临床经典,反应的是真实的临床,而且教我们如因对变化,这是《伤寒论》最有价值的地方,没有一句赘言,句句都是精华。因此常读《伤寒论》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原来临床如此丰富多彩,原来仲景先师如此伟大。

巳厥阴,过了是午少阴,再过又是未太阴,再过又是申少阳,然后酉阳明,而后戌太阳,复亥厥阴,子少阴……传变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这是天地运行规律,按十二地支时间位置顺序运行,因此传变,才会这样的。至于表里关系,少阳火,三焦也,所谓火气游行其间,火是一个游动的本气,可以上可以下,可以中,故少阳为半表半里了。实际上也可以表述为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里为表。半表半里之说其实也是后世为便于理解的说法。要准确理解还是要看运气七篇。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阴阳五行是科学概念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从科学的立场来看阴阳五行理论,是否正确?中国古代和现在一样,有一群不安分的聪明人,他们与只管穿衣吃饭过日子的普通人不一样,不甘于醉生梦死,宁愿过苦日子,也要仰望星空,怀揣梦想。他们研究探索世上万物运行规律,创建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如今,有人对阴阳五行理论的正确性提出置疑。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

  • 中国古代地名为何喜欢带阳字?比如襄阳,咸阳,简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在古代地名中带“阳”字的确实多,古地名由来已久,命名有的是根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有的是因为寓意,有的是因为两地的合并而各取一字为名等等。我们读书的时候都学过,从地理上来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咱们山多水多,古代一些地名命名之由便是依据此,比如襄阳,就是因为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不过

  • 什么是人体阴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人体的阴阳之分。中国最早的中医诊师,人从胸以上为阳,胸以下则为阴。左阴右阳而论。又有人类男阳女阴,所谓的阴阳相调,阴阳相配合。或人身阴盛阳衰,阳盛阴衰。而失调影响到了人的身体健康。一个家庭与社会发展的事情也是这样的。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人民生活与生存的须求有着紧密配调相关相连着。因此,世界万事都是随着自

  • 阴阳五行理论到现代,除在中医、易学上有应用,还有啥实效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要说,“阴阳”和“五行”不是必然连在一起的一回事。如果讨论,是需要分别探讨的。但是,“阴阳”和“五行”,都是上古先民的朴素哲学思想,反映着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直观认识。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和“五行”,才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被描绘成宇宙间的绝对规律,甚至成为朝代轮换的“定数”。这个

  • 《易经》是怎样表示阴阳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太极划分两仪为阴阳,《易经》中是以抽象的符号“一”为阳爻,“”为阴爻,以这阴阳二爻来代表阴阳两气的,万物的性能即由阴阳二气演化。易经中八卦是由阴阳爻符号组成,其中的八经卦(即三爻卦),就是将阴爻、阳爻重叠三次就形

  • 华夏文明渊源中的“阴”和“阳”可以理解为反物质和正物质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非要叫物质呢?按常规理解,“反”物质就是精神啊!实在的物质为“阳”,虚在的精神则为“阴”。古人的阴阳思维已经说得够明白了。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无论是儒、道、释三大教还是各种学术思想宗派,都是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各自阐述和发展。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史就是一部阴阳五行的发展史。以阴阳五

  • 为什么这个世界有阴阳,男女之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说阴阳没有科学道理,人分男女,动物分公母,植物分雄雌,完全是出于能有健壮的下一代所需要。恩格斯说,”事物是在矛盾和运动的过程中发展的,”“差异就是矛盾”,所以通过公母交配受精繁育下一代,这样的后代有来自父与母两个亲体的基因,自然就有“差异”了,有差异就有矛盾,新的生命也就是下一代“在矛盾中运动和发展

  • 太极与阴阳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太极者阴阳同体,两仪者阴阳也。太极没阳,纯阴混沌。有了太阳分两仪,故先阴后阳,有阴先阳后之名词。阴阳论。有了太阳地球升温,冰球化气,道冲天立地分,轻清为气天下成,混浊重引力坤成。天地同步自转,天护地心为中心。所谓不同步的是天上,所谓天地同步,是天下大气层和地球是同规同转的。万物各有阴阳,四象分,八卦

  • 代表阴阳的词语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生死离别指不易再相见的离别。[引用]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了死别长城,生离函谷。”[例]人世间最悲伤的事,也许莫过于亲朋的生离死别了。多用来形容悲欢凄凉呜怨伤感的情怀阴阳是一体的,人与自然中的万物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思想。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华夏先民

  • 古时候的“阴阳”跟现在的一样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3全部古时候所讲究的“阴阳”与我们今天的“阴阳”有许多的不一样。那么有哪些不一样呢?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古时候的阴阳,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古时候人们对于阴阳的概念,完全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古时候的人们从天气、男女、老少、上下等方式,用人们最常用的哲学理念来解释“阴阳”。从老子所出版的一本书《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