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阴阳五行理论到现代,除在中医、易学上有应用,还有啥实效应用?

阴阳五行理论到现代,除在中医、易学上有应用,还有啥实效应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42 更新时间:2024/2/25 14:59:27

首先要说,“阴阳”和“五行”不是必然连在一起的一回事。如果讨论,是需要分别探讨的。

但是,“阴阳”和“五行”,都是上古先民的朴素哲学思想,反映着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直观认识。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和“五行”,才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被描绘成宇宙间的绝对规律,甚至成为朝代轮换的“定数”。

这个演变过程,叙述起来比较复杂,篇幅小不了。作为问答,只能简而言之。

就“阴阳”和“五行”的现代“实效应用”来说,我认为,必须充分尊重上古先民的智慧,从中吸取有益成分,但也不必事事套之。现代科学分门别类已十分精细,各样的问题有专门的科学去研究。如果仍然把“阴阳”和“五行”当做“万能灵药”,凡事都以此解释,一定是不行的。

一“阴阳”,是上古先民对世界观察后作出的概括天有日月,人分男女……,很多事情,似乎都存在“阴阳两极”。

老子孔子,都谈到“阴阳”现象。老子更多讲到了“两极”的转化。

在两千五百年前,这样的认识不能不说很珍贵,但也要说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

但是,这种哲学思想影响极其深远,渗透到当时和以后社会生活的种种方面包括对宇宙星辰运行的看法;对寒暑变化和历法的看法;对世间事物和历史发展的看法;对生物和人生老病死的看法,等等。

特别是其中关于“两极”转化的思想,实际上也就是现在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及其转化”的思想,十分可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具体科学问题,还需要具体的科学学科来解决。比如,电子和正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尽管也各是一对“矛盾”,但如果依然用“阴阳”来表述,未免就不知所云了。

二“阴阳”的问题,相对还比较简单。“五行”则更为复杂。

最早提到“五行”的,是《尚书.甘誓》。学者们说,这是禹和有扈在叫做“甘”的这个地方作战时的誓词,所以,《墨子.明鬼篇》全文引此篇时,用的是《禹誓》的名称。

《甘誓》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后来,对“五行”和“三正”,就有了各种解释。

究其根源,最早的“五行”,应该是指天体运行现象。

管子.五行篇》说:“经纬星历,以视其历;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

《史记.历书》云:“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又《史记.律书》说:“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

《汉书.艺文志》曰:“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

“五行”,就是“五星”运行的规律。

“五星”,也即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不过在战国之前,“五星”不是叫这样的名字,而是叫“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和“填(或镇)星”。

“五星”,在古代被称作“五纬”。这是相对于被称为“经星”的“二十八宿”而言的。上述“五纬”星中,“填(镇)星”的运行周期最长,需要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因此以其确定了“二十八舍”,就是每一年走到什么位置,由此确定了二十八个星座为“二十八宿”,以便进行观测。《淮南子.天文训》称“填(镇)星”“岁镇一宿”是也。

三上古先民,在观测天文的同时,也在观察地上的世界。

最早,有了“六府”的观念《禹贡》曰:“四海会同,六府孔修。”

什么是“六府”?《左传.文公七年》说,“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

大概因为前五种属于自然界,最后一种“谷”,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又有了“五材”或“五才”的说法。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子罕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后汉书.马融传》作“五才”,章怀注曰:“五才,金、木、水、火、土也。《左传》宋子罕。”

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材”,后来就逐渐往“统一”上走了。

《汉书.律历志》说:“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这种结合,大约在秦末汉初。

四关于地上的“五材”,其实在《尚书.洪范》中,已经称为“五行”。《洪范》加工定稿约在春秋。战国时的《墨子》,也说到了“金木水火土”。但当时,这种说法纷纭复杂,难以统一,各路学者也不在意。

但是在秦末汉初,地上的“五材”或“五行”,与天上的“五星”结合之后,“五行说”很快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是从《吕氏春秋.十二纪》开始的。里面,把“五行”,和五日、五帝、五神、五虫、五音、五数、五味、五臭、五时、五方……,总之一切,结合了起来。

这之后,《淮南子.天文训》将“五星”,改称为“五神”;把原来的“五神”改为“五佐”。

刘向写了《洪范五行传》。《汉书.五行志》又在此基础上写成。于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人感应”的理论。

这个理论,首次把“阴阳”思想和《吕氏春秋》的“五行”思想,结合在了一起。

有人说,齐国邹衍在战国时就提出了“阴阳五行说”。这个说法应该不确。邹衍,提出的是“五德终始说”帝王的道德分五种,轮流统治天下。其与上述的“阴阳”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结合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五行”,如果作为一种朴素的、辩证的哲学思想,是有其意义的。但如果便成了一个“筐”,所有事情都往里面装,肯定就不行了。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俗话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属于什么范围的事情,就需要那个范围的科学学科来解决,笼统地以“五行”来解释,应该不靠谱。

至于汉儒们搞的“天人感应”的那套理论,就更不行了。

首先说一说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他们相互治约,相生相克,相互平衡,互为对方,但主要为自己生存为前提,相互转换,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比如白为天,黑为夜)阴阳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做用,通过太极来实现;关于五行中最早定意:(一)木日曲直,又如太阳东升,早晨37点,归人体的肝胆系统,人体的手,脚,头,人发恕时状态,都归属于木类;(二)火日炎上,是阳的高级阶段,火具有热而向上的特征,每天上午9点午1点,日照时间逐渐升至最高;又代表人的心脏系统;战争中人准备全面进攻的状态,等......都具有炎上的特点,都归属于火类;金日从革,“从”字体来看,为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又为连续不断,“革”为清除,“从革”连续不断的清除,是阴的初级阶段,由直而曲,代表为午后37点,如太阳西沉,气温下降给人的感觉是消杀,收敛,又代表人的肺和大肠系统,又如抑郁症患者的状态,等......都具有“从革”的特点,都归属于金类;(三)水地要点,具有凉润而下行,是阴的高级阶段中医解为归藏,蛰伏,寒冷,冬天大雪纷飞,让人归于宁静,晚9点凌晨1点,人类基本处于休息状态,植物冬季,枝叶凋零,沉默,休眠,中医归肾系统,黑色,恐惧等状态都归于水类;(五)土爱稼穑,为种植,归属为阴为收割,显露为阳,又为不断的进出,伸缩,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土”是除了木火和金水,四行外的另一类,兼具阴和阳的特点,半阴半阳(非阴非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医归肾为吸又将其下游输送脾系统的运化功能,具有海纳、百川,和平时期的状态,都有爱稼穑的特点,都归于土类;而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必须对干支体系进行量化建立时,空,人相统一的数理模式证明天是一种时空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受时空场的调节,这样天地人合,阴阳五行的才会被科学界认可。实际上只要我们用心观察,阴阳五行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易经》是怎样表示阴阳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太极划分两仪为阴阳,《易经》中是以抽象的符号“一”为阳爻,“”为阴爻,以这阴阳二爻来代表阴阳两气的,万物的性能即由阴阳二气演化。易经中八卦是由阴阳爻符号组成,其中的八经卦(即三爻卦),就是将阴爻、阳爻重叠三次就形

  • 华夏文明渊源中的“阴”和“阳”可以理解为反物质和正物质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非要叫物质呢?按常规理解,“反”物质就是精神啊!实在的物质为“阳”,虚在的精神则为“阴”。古人的阴阳思维已经说得够明白了。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无论是儒、道、释三大教还是各种学术思想宗派,都是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各自阐述和发展。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史就是一部阴阳五行的发展史。以阴阳五

  • 为什么这个世界有阴阳,男女之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说阴阳没有科学道理,人分男女,动物分公母,植物分雄雌,完全是出于能有健壮的下一代所需要。恩格斯说,”事物是在矛盾和运动的过程中发展的,”“差异就是矛盾”,所以通过公母交配受精繁育下一代,这样的后代有来自父与母两个亲体的基因,自然就有“差异”了,有差异就有矛盾,新的生命也就是下一代“在矛盾中运动和发展

  • 太极与阴阳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太极者阴阳同体,两仪者阴阳也。太极没阳,纯阴混沌。有了太阳分两仪,故先阴后阳,有阴先阳后之名词。阴阳论。有了太阳地球升温,冰球化气,道冲天立地分,轻清为气天下成,混浊重引力坤成。天地同步自转,天护地心为中心。所谓不同步的是天上,所谓天地同步,是天下大气层和地球是同规同转的。万物各有阴阳,四象分,八卦

  • 代表阴阳的词语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生死离别指不易再相见的离别。[引用]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了死别长城,生离函谷。”[例]人世间最悲伤的事,也许莫过于亲朋的生离死别了。多用来形容悲欢凄凉呜怨伤感的情怀阴阳是一体的,人与自然中的万物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思想。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华夏先民

  • 古时候的“阴阳”跟现在的一样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3全部古时候所讲究的“阴阳”与我们今天的“阴阳”有许多的不一样。那么有哪些不一样呢?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古时候的阴阳,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古时候人们对于阴阳的概念,完全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古时候的人们从天气、男女、老少、上下等方式,用人们最常用的哲学理念来解释“阴阳”。从老子所出版的一本书《道德经

  • 有人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阴阳)两面,那么,世界的另一面是啥?智慧的另一面又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是黑白,寒热之气,智慧的那一面是死亡。我们世界的那一面是美国。一百八十二度有奇就是世界那一面。是指阴间吧,谁想知道过去看看就不要想回来了。自古以来都说人类万物寄居的世界是阳间,与之相对应的是阴间,是地府,是人死后去的地方。以前农村的老妇人,在农历八月十五时,请神附体,有人真的到阴间旅游,还能看到

  • 我国一直都有阴阳之说,那么阴阳真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3全部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

  • 中国古代所指的"阴阳"理论,具体是什么理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1全部中华养生理论阴阳协调的辩证论阴阳,原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是古人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以及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种因素的抽象概括。战国末至西汉初出现的《易传》中,阴阳学说才在哲学领域首次得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

  • 古代的阴阳家与道家有何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和“道家”听起来有点像,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学派。虽有关联,但分歧也比较明显。实际上诸子时代的百家争鸣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是互相融合的过程,所以很多学说看起来有相似的地方。阴阳家:以“阴阳”、“五行”入“世理”阴阳家起源比较晚,要到战国末期才初露端倪,主要学说分两个,一个为“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