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到了:①以《道德经》《南华经》为文本的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学说,我不是指宗教方面)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且(尤其是老子思想)带有明显的辩证法特征。②后世对于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学说)有极错误的研究结论。我认为:必须以唯物的和辩证的思想方法来研究道家思想。只有这样,“道”才能真正的得以持恒,才能成为人类解放思想的伟大武器。
有没有哲学系的同学,能谈谈学习哲学的感受吗?
感谢邀请!
虽然我是一个理工科的学生,但是我酷爱哲学。我觉得我们这样一个群体回答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我们能切实体会和感受到哲学的魅力。这是没有考试压力的体会。
哲学就是智慧。他能帮助一个人打开格局。前面说过,我是理工科学生,我发现人的思维方式会受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影响。理科,会在乎很根本的东西,譬如,各种物理定律。工科,会强调很实用的东西,譬如,继续某个物理定律做出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这两个学科搞久了,人就会很务实,而且,很容易在乎细节,恋战。容易沉入具体的东西不能自拔,而严重缺乏全局,通盘和前后协调的这种思维。
这就导致一个人在做事,只关心脚下的路,从不抬头看路,就是一路吭哧吭哧往前走。后来,走到死胡同里了,才发现弄错了。
这种全局的思维方式,我就是在哲学中的获得的,当然,当时主要是接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个时候还没有体会到中国哲学的高明。
学了哲学,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做事的时候,学会了抬头看路。学会了,通盘考虑,建立起了全局的观念。
譬如,工作中,当我把个人具体的工作做好的同时,我还会考虑,与这个工作有关的人的利害关系,这个工作对于我个人,对于团队,对于老板,对于部门,对于整个单位的利害关系,当我理清楚了所有的关系后,我会很好的把握工作中的分寸,我觉得这是哲学带给我最大的好处。
另一个,哲学是一剂良药,能减少痛苦。可以这么讲,没有哲学,人类生活的会很痛苦。
譬如,你做事做的很出色,被人妒忌陷害。或者是在社会上遇到一个很丑恶的事情,譬如,女同事不好好工作,靠乱搞关系爬升很快。有人行贿,办事一路绿灯等等吧。
学过哲学的人,就会很辩证的去看待这个问题,也就是任何事情都是有阴有阳,不停变换的。没有永远的好,没有永远的不好,你会很快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坚守自己的底线,思考自己的出路,这些潜意识里不由自主的方法,都是哲学对我们的影响。
坦白的说,因为有哲学,人们面对苦难的时候会释然很多,否则,人就容易陷入思想的死胡同,情绪的深渊不能自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哲学的价值就太大了。
我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后来迷上了中国的哲学,也就是儒释道的精髓,有一种发现宝藏的感觉,妙不可言。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启发。
《哲学与人生》课程学习心得?
说实话,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真的没有深入研究过。有必要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原本只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即保持好奇的本性,探究一切事物的真理。
这种态度被称为“爱智慧”。同时,作者指出了“爱智慧”的原则,“有智慧不等于爱智慧”。对智慧的热爱代表了一个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强调的“过程”应该不断地被质疑和询问,并且总是等待着被惊讶。这是否暗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自主学习的认知理论的起源和基点?
既然“爱智慧”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是什么影响我们去追求它?
“首先要指出的是人体。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惰性的和虚弱的。这种弱点将阻止人类拥有智慧。例如,有时我们希望我们能早起,但是我们根本不能起床。这时,我们觉得我们的身体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这个物体太重了,所以它是惰性的,因为它是物质。有时我们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着灵魂的美丽,但我们可能懒得采取行动,因为这需要时间和努力。因此,人体是虚弱的。人们应该降低身体控制的程度,也就是说,让身体的惯性对个人没有影响。只有这样,灵魂才能自由地追求智慧。
教师的重要工作不仅包括监督学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真、善、美,远离伪、丑、丑,日益提高学生的素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世界观和积极人生观的社会公民。
哲学的三个层次
哲学揭示了什么?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世界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思考人生。
“哲学”出现在西方古代希腊时代。它最初的定义是哲学,起源于希腊,被称为“爱的智慧”。三个层次,首先,感觉或接收信息,感知和感性。这是感觉。第二,将掌握的信息融入知识。例如,今天的学生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古人无法理解的。然而,这种知识是分裂和不相容的,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知识。第三个叫做智慧,它是完整的,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有三个层次:信息、对知识和智慧的感知,智慧代表完整和根本。因此,当谈到反省的生活经历的全面性时,它涉及到反省和根。人们会说这太抽象了,但它会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实现,所以他们不仅会着眼于现在,还会着眼于未来,包括现象和本质。当教育者教书时,他们不仅应该知道它是什么,而且应该知道它是为什么。没有它,教育的法则会让它发生。例如,当教育学生上车让座时,学生会想:我现在把座位让给老人了,所以我要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座。因为每个人都有先到先得的权利,毕竟我是第一个座位。如果老师引入哲学思想:每个人都会变老,需要别人让座,但没有人保证你现在会把座位让给别人,当你老了,别人也会把座位让给你。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真理,当人们相处时,这种模式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可以感到轻松,不仅看到现在,而且思考未来。
接下来是下一个关键点。
哲学是生活经验的综合反省
生活就像航海。如果你没有罗盘,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罗盘是哲学,而哲学是生活经验的综合反省。人们可以从哲学家那里借用这样一个罗盘或指南针,在思考后参考他们的见解,并在自己心中激发这样的智慧。事实上,每个人心里都有他的罗盘,但他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或去反省找到它。
所以离开生活,哲学是空虚的,它没有内容。如果你离开哲学,生活是盲目的,你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去哪里。
很多时候,老师会不自觉地对学生说:“你应该了解生活的真谛,走好生活的每一步”,这里有一种哲学的含义。因此,生命的智慧归结于生命过程中的不同选择。
这本书的作者傅佩荣,用三句话描述了哲学:第一句话是培养智慧,这非常接近西方传统。第二,发现真相。因为人们经常发现变化的事物,并感到非常困惑,你必须找出这些变化背后是否有真实的东西。例如,道教是最终的真理,所以你可以知道这些变化有一个来源和一个目的地。第三,核实价值。价值不能离开主体,你,我和其他人。
先培养智慧,然后发现真理,然后验证价值。这将使生活发生具体的变化,知道去哪里,就像我航海时有指南针一样,别人说这条路线不好,但我知道我为什么选择这条路。人们最怕不知道。这种选择受到社会风气、他人影响甚至他人操纵的影响。结果,似乎很多人都在走,而最终这并不一定是他们愿意走的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是一门人们迟早会遇到的学科。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尤其是当遇到重大的转折点、巨大的痛苦、罪恶或灾难时,人们特别需要有一个方向让我知道我在做正确的事情,或者给自己这样的选择,这样我就可以改变人生的不同路线。
哲学思考:理性的反省“当人们理性地反思自己的经历时,他们是真正清醒的”。然而,理性思考有时非常困难。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确实在不断地被削减,原因仍然是混乱的。因此,人们常说,“我们明天再谈吧!”最后,我根本不想,因为我不能清晰地思考,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
在这里阅读,我想,这难道不是阻碍我们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吗?我想学习哲学,我应该学会用哲学思维去思考这些事情,以便更快地解决这些迷雾。
扩展知识;
《哲学与人生》是2006年8月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佩荣。本书傅佩荣十数年之授课精华所成,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全书的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这已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有助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与心胸。
本书前半段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生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之超越”等普通的知识背景,提供由人生死走向哲学的途径;后半段则以“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慧”为主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与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