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二难推理。就是运用同一种推理却得出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二难推理的例子,有一个学校教人打官司,称先交一半学费,等打赢第一场官司后交另一半,结果有个学生不交另一半学费,学校老师起诉他,诉称如果学校打赢了官司按判决,学生应该交学费,如果学校打输了按合同,学生也应该交学费。可是学生却称,如果学生打赢了官司按判决,学生就不用交另一半学费,如果学生打输了按合同,也不用交另一半学费。这就是二难推理,即同一个道理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你开门需要钥匙,可是需要钥匙却要开门,这种二难境地就是二难推理的结果。第二个是辩证法。黑格尔是辩证法的最典型代表,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内容,继承了他的辩证关系。辩证法很简单的说就是事物一分为二,两者对立统一且相互转化。例如黑格尔说过,父亲生了儿子,同时儿子也生了父亲。(生指的是伦理上的不是生理上的)要知道自己的状态,必须找到参照物,进行对比,就像找个尺子去测量一样,尺子只是个参照物,刻度是人为规定的,并非自然存在,但是要想知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就必须有个标准。所以很简单,在梦里要测试的话,找个标准刺激一下就会有结果。
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其性质是什么??
《老子》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一般认为,它是春秋时期一位叫老聃的隐者所作。关于老聃的资料很少,据说他曾做过朝廷中很小的文官(管理周王朝的图书),但学问很大,孔子曾经千里迢迢赶去向他问学。如果这记载属实的话,这当是中国有记载以来两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相会。
《老子》又称《道德经》,只有五千多个汉字,共81章,分为道篇和德篇两部分。虽然简短,但它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却很大:以它为基础,中国古代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道教,这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影响的宗教。《老子》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思维倾向和审美趣味。直到今天,《老子》还在参与塑造这个民族的思想。
《老子》在15世纪左右就开始被介绍到欧洲,它是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
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围绕这一核心,老子提出了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观点。
O(∩_∩)O哈!.......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孔子思想(出身没落贵族)的核心是,在制度和社会框架中,个人和各个阶级安心与自己所处的位子,按照已经存在的游戏规则进行升降和生存。这就是“礼”老子思想(出身平民)的核心是,世界的运做是有一定规律和轮回的,人不能逆势而行,而要寻找这个规律,并且随势而动,一劳永逸。这就是“道”孙子思想的核心是,根基处于老子的“势”,也就是战争的规律,但多了“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造势”,认为形成必然胜利的趋势。这就是“兵者诡道”韩非子思想的核心是,明文规定人们行为的规范,他认为“仁”“礼”只是一种理想主义,好看不好吃,是人主的一种陷阱。他主张明确规定人主和百姓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这就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