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独立自制。出自《老子》第八十章,原文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论述的是治理诸侯国的方法而不是治理“天下”的通法,上古时期,“国”特指诸侯的封地,小国寡民,当然是让诸侯国的势力弱小,而不至于影响到中央的统治。另外的国家治理方法比如在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中详细论述了治理大国的原则。在八十章中,老子认为治理诸侯国要首先自守,发展自己,使民众安居乐业。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有边界吗
老子少年时,与老师商蓉的一段问答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也就是说,天外有天,宇宙是没有边界的!
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
你好,中国哲学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五种精神。这五种精神薪火相传,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有永恒魅力,有时代价值”,构成中华文化软实力,这五种精神是:自然精神、仁义精神、民本精神、生生不息精神、天下主义精神。
自然精神意识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自然为一体。
仁义精神是治国理政价值取向,也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依据。
民本精神是指注重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把民意看成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生生不息精神是指注重生命生存、自强有为的精神。
天下主义是指破除宗教、国家的界限,针对全天下而发表思想文化原理,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为自己的责任。
这五种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构成中华文化软实力,能够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支撑,势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而且,这五种精神传统本身也将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创新转化,有助于当代中国自身话语体系建设,有助于形成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