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白话释义: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朝代:春秋
作者:老子
出处:《老子五十八章》
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白话释义:祸是东西被盗让你蒙受一些损失,福是只是一些财务而已不是你自身受到伤害,被盗一次总结经验下次就不容易再被盗了。
朝代:王刘安
作者:西汉
出处:《淮南鸿烈》
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白话释义:在水上,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对于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众多水滴汇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
朝代:战国时期
作者:荀子
出处:《王制》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白话释义: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
朝代:韩信
作者:西汉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白话释义:走过了重重的山峦,曲折的河水,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
朝代:宋
作者:陆游
出处:《游山西村》
人为什么会有两面性?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人的两面性统一于什么?
可以说:统一于他(各人)的底线的突破。那么制约底线的因数:在于他内心和世界观的认识,属于内因;以及外因的因素和条件(如成长环境、社会诱因等)!一旦突破、就是和个人的胆量和欲望的膨胀又有关了!这就是对于个性人而言的:两面性的对立而统一的行为体现!统一于行为、矛盾于内心!判断和斗争在于世界观和认知水平上:就有了果(行为的痕迹)!那么:“善”、“恶”说的是什么(对社会而言)、大体你也有所了解了吧(只能从表现形式上看带来的社会危害)!而不是自认为的:“善”、“恶”,那只是自说自唱而以!理智和冲动是修养(包括知识、控制能力、认知程度、年龄段心理成长性……)结果的两个集合,最后也是反因在行为上!最可恨的的是无行为而引导:就是教唆!但肯定有目的性、也有痕迹而言,就是隐蔽性很强而以!
人的两面性是原本就存在人的本性,两面性的统一,就是力量与两面平衡,否则就向极端的转向,这就是学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