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的好,特别是“描述”部分,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开始回忆我走过的路,我回答的不一定有用,但绝对是真实的想法。
前人说过,三种人不宜读书。天智过高者,比如刘邦、朱元璋,读书多了脑袋生出些条条框框,极易糟蹋了高情商。读死书者,只会人云亦云,有那功夫真不如边干事边悟道理,多积累经验、人脉、资本,早点儿成就大事。读书去干坏事者,这个不多说。
以读书为手段,去获取功名利禄者,大可不必读书,当然义务教育例外,孩子们没得选。现在不像过去,评职称、提干要本本,能力至上嘛。读书还是要纯粹,子曰:“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如此读书方有所得,不然浪费时间。工作难找,好多人拼了命考研、读博,如不适合做科研的终是浪费了青春。
历史书也不一定适合人人看。现在太多写书的人太浮躁,洋洋洒洒多是拼凑胡编的,价儿还挺贵。历史应是原始记录,白话古代史,汉语外国史,很多是别人嚼过的馍馍渣,曲解误解甚多。但名人传记应该多读,尤其青少年,早定人生规划人生偶像,不折不挠必有所成。
“读书万卷书,走万里路”,身负史命,是司马迁作《史记》的前提。读史是需要经学功底的,最起码得通训诂,更需要人生阅历,太年轻了一是坐不住,不能入其巷,也不能参透“春秋笔法”之真意。当然,更需要哲学家和侦探的头脑,不然千头万绪,如坠云里雾里,早晚会茫然弃之。
读史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也不知道。少年时祖父强迫写繁体字,背古书;年青时绘图风雅,诗酒高歌。进入中年,静了下来,才发现浪费了太多时间,自己的人生所感原来古人都写着呢。
真没什么好处,古籍太花钱,一套房子能换个万把册吧。也挺耗时间的,不认识牌不爱看电视也打不来球,就读书这点儿爱好了。
孩子他妈妈说的好:看他那认真,才发现自己嫁了个学者,绝对不会老年痴呆了。哈哈,经典!
商界名人传记哪些比较好?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李嘉诚、胡雪岩、埃隆马斯克、洛克菲勒、史玉柱、褚时健、贝佐斯、王健林、杰克韦尔、稻盛和夫、孙正义、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把世界知名企业数一遍就出来了
二月河版本的《胡雪岩》和高阳版的《胡雪岩全传》有什么差别?哪版更好?
二月河所作的《胡雪岩》与高阳所作的胡雪岩全传》进行全面对比,应该高阳所作的胡雪岩全传》更好。因为从经商的视角去看待:“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胡雪岩是晚清第一大豪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往来的人,第一个获得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允许在紫禁城骑马的殊荣。作者高阳在书中叙述了胡雪岩一生的经历,从多方面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官场、人际、处事、情感、谋略等方面的处事为人之道,艺术地再现了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广阔历史背景下,胡雪岩由商而官,亦官亦商,暴起暴落的历史画面。全书内容丰富,故事翔实。二月河所作《胡雪岩》特点在于:着大处,捡重点,通过做事来体现人物性格,行文流畅,而高阳更精通清代历史掌故,对胡雪岩的人物描写和事物个性叙述更全面,笔尖独到,磨砺若心。相比之下,高阳的版本比二月河的版本更妤。
二月河所作的《胡雪岩》与高阳所作的胡雪岩全传》有什么差别?哪版更好?回答这个问题,只简单说一下个人读后大体的体验,因为每个人读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对于文学作品,读者读书时会不知觉地带上明显的个人喜好。然而,客观地说,文学作品的好与差,依据个人喜好判断也是不准确的。所以,码字不易,我们要尊重任何一个作者的劳动,既便只谈文本,下面我说的这些也只能是个见。
二月河的胡雪岩和高阳的胡雪岩全传,两本书都读了,而且读了不止一遍,但要问有什么差别,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二月河写胡雪岩,完全没有写康熙大帝时那样全面、细致、血肉丰满,他写胡雪岩只是跑故事,就是说小说情节推荐的很快,故事很好看,但是缺乏详细的细节描写,至于什么原因,不是太清楚,或许是作者当时的身体情况,心情等等原因吧,写一部长的大作品不是那么容易的,随时一个状况都会影响发挥,又或许是二月河老师就想这么写,一开始就是这么构思的,只写胡雪岩从衰落到发家这一段的奋斗史,其他的都不涉猎。还有一种可能,是和两个作品的名字有一点关系,你看二月河的就叫胡雪岩,高阳的才是胡雪岩全传,或许“全传”和只是写有雪岩还是有区别的。
而高阳的胡雪岩全传,史料更详实,更可靠,故事细节情节也都更好看,人物更丰满。可以说是沿着历史的脉络,勾连着时代的背景,把重大的事件节点,以及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风俗人情,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主人公在那种背景下的成长历程,奋斗历程,心路历程,以及家族的起伏跌宕,都写得那么鲜活,好看。不光给读者提供了经商之道,还让读者看到了世俗人心。总之是各有各的好吧。
还是建议两本都要读读,两本都读了才对胡雪岩了解得更全面,更能揣摩两位作家对这个作品的把握构思,逻辑思维等,站在一个读者或者是作者的角度,思考一下作者的创作背景,即那段遥远历史,思索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又是为什么?@悟空问答@微头条@微头条小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