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读《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有感

读《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有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69 更新时间:2024/1/18 8:51:55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西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在世界的东方楚国苦县厉乡曲仁,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降生了一位伟人老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被当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子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都是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老子是人,但要从宗教文化去研究,他又是神,是道教的教主。群众尊称为太上老君。老子由人而神有一个历史衍化过程。唐代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非突然而来,盖早有“太上玄元”之名。从司马迁讲“盖老子百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说明西汉时已流传著老子修道养寿是活了几百岁的活神仙了。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百科全书。《道德经》不但影响了汉代以来两千年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从古至今注释者三千馀家,出版发行量居世界第二。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全主位的影响,并对现代文化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指出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及其存在的根据的形上之“道”,创立了以“道”为核心,包括本体论、辨证法、认识论和人生哲学等内容的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老子的本体思考和方法思考,使“道”真正成为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所以现代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仍需要借鉴老子哲学思想。老子的智慧对於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具有迪意义。他提出了作为人生价值根源和基础的“道”范畴。老子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又是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就成为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主张人应顺任自然,反对人对自然的掠夺。在个人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上,老子提出“无争”的处世原则,主张挫脱解纷,和光同尘,反对争功名利禄,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在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上,老子提出了“深根固柢”的“长生久视之道”。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人类目前和未来的文化和生活提供著积极的智慧。我们要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和谐的天下,创造美好的人间。

古代圣人的哪些想法和行为不适合当今社会?

首先中国古代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实在意义上类似于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解释世界,而是解释社会,解释世界的目的是解释社会。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老子讲无为实际上都是讲人如何生活在社会中。佛学也是如是。因此,中国文化实质上是人本位的,反映在生活中即是注重人雨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在人际关系的描述上是完美的,以至于历经千年仍成为人们在交际中的准则。例如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式的换位思考原则;子帅正之,孰敢不正式的以身作则原则。孔子讲礼,何谓礼,我以为是社会秩序。孔子用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概括社会关系,并为其制定一定的规范。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是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着礼。倘或这么说吧,君臣实质就是上下级关系,尽管现在上级不会像君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下级仍然要尊重甚至是服从上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有哪些殡葬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古人死后,除了土葬、水葬、火葬、天葬,我知道的,还有以下丧葬方式:一、崖葬,即悬棺葬。是中国古代广居于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其葬法是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悬棺葬主要存在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

  • 有哲理的文言文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 1.中国古代史学所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特征;2.老子思想?举例说一下他的“无”的思想和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正确理解这一理念对领会老子以及整个道家学说至关重要。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就是因为对老子的“无为”二字理解错误所造成的。1、要正确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首先要对“无”字有正确解读。《老子德道经》中“无为”一词中的“无”,不是表示不存在、什么都没有

  • “殡葬”的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就殡葬而言,古人是将丧事当作一类社会活动乃至娱乐活动来进行的。他们无一例外地要在丧事中热热闹闹地大办一番,诸如吊唁、巫术、跳尸(娱尸)、唱祭、祈祷、送摈等,尽情地渲泄。后世发展出饭含、小殆、大殆、丧服、摔盆以及守制等。中国历朝对此都有许多相应的扎制规范。在过往朝代中,葬形式的演变,最突出的是厚葬。它

  • 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薄葬,你认为哪种做法更好?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两者没办法进行比较,因为儒家和墨家对于丧葬的观点的目的和出发点完全不相同。儒墨两家的缘起同门不同命儒家重礼乐,他们将葬礼看作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在《礼记》中也有关于葬礼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的记录的非常详尽、繁琐,涉及丧服、奔丧、丧礼、祭法、问丧等等各个方面。后世,尤其是历朝权贵之家,不乏浮夸,稍微看看历朝

  •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其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什么是善?顺天修道,顺阴阳,合天道,就是善。“性”字作为一个重要的名词术语在古代汉语中兼具“本性”和“生命”两层含

  • 哲学或者历史书对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矛盾普遍性的的原靠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的时有矛盾,整个世界就是矛盾的世界,否认矛盾,就是否认世界。人们只有不断地解矛盾,社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当然,并不是解决了矛盾,矛盾就不存在了,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就要出现,就要接着解决

  • 人死后办葬礼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唯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北大教授吴飞表示“现在的殡葬制度是把过世的人当垃圾处理。”他说,没了传统丧礼中国文化就彻底没了希望。丧礼,不仅仅是仪式,还是以培养后辈的爱敬之情以安身立家。我们自幼便有父母教育,其中之一便是尊敬长辈,学会孝顺,正如古语“百善孝为先”,不论我国还希望,“敬”

  • 古典哲学的著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您好!道家有南华经,道德经.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佛家有坛经心经金刚经等.其它的,本人还比较喜欢素书.《理想国》《哲学原理》《人类理解研究》《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捶《纯粹理性批判》《历史哲学》《实用主义》《猜想和反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存在与时间》《真理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主要哲学著作选介《1

  • 答疑解惑:中国古人是使用的火葬的习俗,还是土葬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不知道,你问专家?土葬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人常说入土为安,至今,很难改变。要彻底说服改革还有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反而,西南某个民族自治县表示理解和接受改革,文件下来,就能执行。所以,不见得民族自治区域就思想很封建,很落后!传统文化本来就是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而殡葬文化近年来都是备受诟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