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答疑解惑:中国古人是使用的火葬的习俗,还是土葬的习俗?

答疑解惑:中国古人是使用的火葬的习俗,还是土葬的习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82 更新时间:2024/3/26 9:14:45

不知道,你问专家?

土葬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人常说入土为安,至今,很难改变。要彻底说服改革还有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间。

反而,西南某个民族自治县表示理解和接受改革,件下来,就能执行。所以,不见得民族自治区域就思想很封建,很落后!

怎么认识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传统文化本来就是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而殡葬文化近年来都是备受诟病困扰的,而我还是觉得其有“光芒”的一面

中国人来就讲究“仁义”,“厚德”,“天大地大,人死为大”,很平常的一个老百姓,生前默默无闻,人死饭门开,就算平时跟他有过节的,有怨恨的,不用请!大家都自觉过来帮忙,风风光光的为他操办一场葬礼!

殡葬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孝道文化,孝文化是我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代有,“守孝三年不出门”,为官者也要“带冠丁优”!而现在也是,不管在哪里工作,一旦家中老人病故,同样千里奔丧!百善孝为先,一场丧事,就是后代子孙行孝之大礼,规模,排场自不必说,单看守灵、扶灵、哭丧的动作,神态就是这份孝心最好的体现!

还有就是里面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传统的灵屋制作人,濒临失传的手工技术,小时候见过,里面骨架是用竹篾搭建,外面是用纸糊,图画全部是手绘,形式有大五居房,江南四合院……结构紧凑,精致。连房内的桌椅,茶杯,香火堂上的贡品,对联,都依稀可见,整个布局美轮美奂,绝对的艺术精品,是集画工、裱纸匠、篾匠各种技艺的完美结合。现在虽然殡葬用品也有,但是加入了现代元素,用电脑设计,喷绘,看起来就失去了他原有的意义和美感!

再一个就是传统的“唱孝歌”,也是在极力抢救的特色文化,我们老家俗称“闹丧歌”,由鼓手和歌手配合完成,歌词大多是历史故事,传记,乡间流传的手抄本,资历高的歌手都是即兴出词,自编自唱,大多都是歌颂死者,劝诫生者……,要获得较好的唱功,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有个好嗓子,音调韵律一定把握得当,多学习,才是一个好歌手,鼓手呢,沉稳,有耐性,击打有节奏感,鼓声,歌声此起彼伏,让漫漫长夜守灵人才不寂寞。

如下是我们老家倒鼓歌节选

“……倒鼓莫往东方倒,东方不是倒鼓场,木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南方;

倒鼓莫往南方倒,南方不是倒鼓场,火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西方;倒鼓莫往西方倒,西方不是倒鼓场,金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北方;倒鼓莫往北方倒,北方不是倒鼓场,水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中央;倒鼓莫往中央倒,中央不是倒鼓场,土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扬州;倒鼓就往扬州倒,扬州才是倒鼓场磨,扬州地方多热闹,日里杀猪夜杀羊,日里杀猪千百口,夜里杀羊无数双,猪堆成如山岭,羊毛塞断九条江,磨利刀仔杀了鼓,你归阴去我归阳……”

有些地方文化会随着外界文化的入侵而发生改变!也有些地方的不良习俗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合理丰富起来!传统殡葬文化,说不上好与坏!只有等待时间的洪流来验证对与错吧!!

古代的义葬究竟是什么?其意义和价值在处?

义葬,是指对于丧葬困难群体或枯骨遗骸进行收殓下葬。

我国有悠久而丰富的义葬理念与实践。《月令》有“埋骼掩”之文,《周礼》有“冢人”、“墓大夫”之制,周文有“泽及枯骨”的美政。后世对这些都推崇备至,视为王道德政的典范。

汉唐时起,历代都不乏赈济事例。代,出现了漏泽园、慈济局等专办施棺助葬事务的组织。明初下令民间各立义冢,严禁火葬焚尸;后有推广广孝阡。清承明制,多次下令鼓励各地设立义冢。另外,由地方士民商富捐设的义冢更遍布城乡,为数远超官办义冢。这些义冢广泛分布于城市乡村,不过或因数量、规模有限,或因续置不足、管理不善,很难满足实际需要。

针对对象的不同特点与需求,义葬有很多形态,如捐设义地、施赊棺木、掩骼埋、助葬代葬等,它们或由综合性组织一体推行,如锡类堂、同仁辅元堂等;或者是由专门的组织单独推行,如施棺会、赊棺会、掩埋局、保墓局等。

义葬与其他善举不同,针对的是尸骸棺柩,关乎送死而非养生。但他与所有的善举一样,具有强烈的教化内涵和政治色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哲学的大体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一、中国哲学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中国哲学家透视现在,玄想未来,把高尚的理念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二、原始儒家1、原始儒家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2、原始儒学的精神,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原始儒家有三才的思想

  • 古人死后,多会选择土葬,为何佛教僧人圆寂后要选择“火化”?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僧人们在圆寂之后,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一般会采取火化的方式,火化在佛门中,我们称之为荼毗,就是把肉身烧成一把灰,然后集中安顿在一个地方,非常省地方。这个问题问到,佛教僧人自古以来用火化的方式来处理身体,原因是不是因为在古代,僧人因为不受待见的原因,所以要死得干净一点,死后变成一把灰随风而逝。其实不

  • 古代哲理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道德经》,道家典

  • 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上古哲学上古哲学思想,指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中国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从殷代后期起,经历了殷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殷周之际是古代思想的起源时期;西周则学在官府;周室东迁前后,官学崩溃,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一阶段。[1]周王东迁以后的思想,以至春秋邹鲁缙绅先生的《诗》《书》传授之学,是古代哲学思想

  •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的哲学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上善若水,是因为水之德,最接近于道之德。首先,道的组成与水的组成相类。道的客观实在性,是道体,其尺度极其微细,远低于人类可以感知的极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可致诘”;水的基本组成是水分子,半径约为0.4纳米,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其次,道的运行规律与水的运行规律相近。道体充斥自然

  • 寻求一些有哲理的古言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长幼有序。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孝子

  • 请问中国哲学如何解答哲学界三大终极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别夸太大,世界哲学还没有解答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正确伦理。关于人的生与死,父母与子,自体与异体,性与婚姻,家庭与社会,千百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观念。可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来生去世,与哲学的伦理冲突和矛盾在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早在三千多年前建造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就耸立着刻

  • 为什么哲学是最难的学科,为什么哲学是一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要明白这句话中“道”字的意思.此道就是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中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包括天体、宇宙、包括我们用筷子夹菜吃饭,包括我们发射火箭上天、包括我们抵制日寇的侵略、包括我们为了拯救大自然而作的各种努力.,其中都有个“道理”.但这也是只是个比喻罢了,按照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来讲,“道”这个

  • 老子 水的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g是道的问题。道到底是什8么l?老子d认7为6道是天b下p万l物的总源头,也g是天n下d事物发展的一k个q总规律、总动力m。老子p强调道是永恒的、无t限的,同时也x是不c可言说、我们的感官也k无r法感受的。老子o讲得很明确,道是硬想出来的名字加上x去的,说不c清楚,只是为5了h讲方0便,我勉强将

  • 为什么说一个缺乏哲学思维的民族永远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哲学是各学科的基础,抽象的哲学思维是一种最高级的思维形式,是人类高度智慧的重要体现之一。而且它是一个与科技、经济和军事等等方面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用以衡量一个民族是否先进和落后的主要指标和标志。我是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概论是我们的专业课说是文化概论其实大多涉及中国古代哲学问题主要是释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