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哲学的大体思想?

中国哲学的大体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308 更新时间:2024/1/24 18:59:01

一、中国哲学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中国哲学家透视现在,玄想未来,把高尚的理念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

二、原始儒家1、原始儒家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2、原始儒学的精神,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原始儒家有三才的思想。3、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4、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理想寓

于现实的精神。

三、原始道家1、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2、《老子》的“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3、道家通于否定的方法,否定知识、名教,否定一切外在形式的束缚,包括儒家仁义的束缚,以化解人生之忧,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4、庄子的人生哲学提示人们由现实到理想,由有限到无限,致广大,尽精微,遍历层层生命境界,求精神之超脱解放。

四、中国佛教哲学

1、中国佛学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儒家和魏晋玄学的哲理。

2、佛教智慧也用与道家相近的否定的方法,破除人们对宇宙一切表层世界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的执著,获得精神上的某种自由、解脱。

3、中国的佛教哲学,削减了宗教的超越意识,更加世俗化。

4、从思辨上来讲,中国佛学确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运思模型。

五、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是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2、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集中讨论了理气关系与心性关系问题。

3、王阳明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知行合一”说与“致良知”说是他颇有特色的学说。

4、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的不朽格言为代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和人生境界

一、创化的宇宙,创造的人生

1、中国哲学的宇宙观,是生生不已、大化流行的宇宙观。

2、中国哲学家有一个信念,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宇宙,创进的宇宙,普遍联系的宇宙,它包举万有,统摄万象,无限丰富,无比充实。

3、在宇宙的创化流衍精神的感召之下,人类可以创造富有日新之盛德大业,能够日新其业,开物成务,创造美好的世界。

4、使人格向上发展,不离开现实世界又要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培育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是中国哲学的真谛。

二、天人之际,性命之原

1、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哲学有“天人合一”的主张,也有“天人交胜”的主张。

2、中国哲学家把人看作是“最为天下贵”者。

3、儒家的人文理想,使天德下贯为人德,人德上齐于天德,且归于天人同德。以天、天道、天命代表至善,因此儒家肯定人性、人道、圣教均源于天。

4、从中国哲学的主导倾向来说,儒释道三大传统,大体上肯定:一个真正的人的博大气象,乃是以自己的生命通贯宇宙全体,努力成就宇宙的一切生命。

三、人生境界

1、这里所说的境界,是中国哲学家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极至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

2、境界虽带有理想的特征,但又不是玄妙不可捉摸的。

3、儒家的境界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道家追求精神的逍遥与解脱。佛家追求不断地净化超升。

4、冯友兰将每个人的人生境界大体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人死后,多会选择土葬,为何佛教僧人圆寂后要选择“火化”?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僧人们在圆寂之后,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一般会采取火化的方式,火化在佛门中,我们称之为荼毗,就是把肉身烧成一把灰,然后集中安顿在一个地方,非常省地方。这个问题问到,佛教僧人自古以来用火化的方式来处理身体,原因是不是因为在古代,僧人因为不受待见的原因,所以要死得干净一点,死后变成一把灰随风而逝。其实不

  • 古代哲理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道德经》,道家典

  • 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上古哲学上古哲学思想,指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中国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从殷代后期起,经历了殷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殷周之际是古代思想的起源时期;西周则学在官府;周室东迁前后,官学崩溃,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一阶段。[1]周王东迁以后的思想,以至春秋邹鲁缙绅先生的《诗》《书》传授之学,是古代哲学思想

  •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的哲学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上善若水,是因为水之德,最接近于道之德。首先,道的组成与水的组成相类。道的客观实在性,是道体,其尺度极其微细,远低于人类可以感知的极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可致诘”;水的基本组成是水分子,半径约为0.4纳米,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其次,道的运行规律与水的运行规律相近。道体充斥自然

  • 寻求一些有哲理的古言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长幼有序。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孝子

  • 请问中国哲学如何解答哲学界三大终极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别夸太大,世界哲学还没有解答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正确伦理。关于人的生与死,父母与子,自体与异体,性与婚姻,家庭与社会,千百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观念。可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来生去世,与哲学的伦理冲突和矛盾在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早在三千多年前建造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就耸立着刻

  • 为什么哲学是最难的学科,为什么哲学是一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要明白这句话中“道”字的意思.此道就是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中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包括天体、宇宙、包括我们用筷子夹菜吃饭,包括我们发射火箭上天、包括我们抵制日寇的侵略、包括我们为了拯救大自然而作的各种努力.,其中都有个“道理”.但这也是只是个比喻罢了,按照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来讲,“道”这个

  • 老子 水的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g是道的问题。道到底是什8么l?老子d认7为6道是天b下p万l物的总源头,也g是天n下d事物发展的一k个q总规律、总动力m。老子p强调道是永恒的、无t限的,同时也x是不c可言说、我们的感官也k无r法感受的。老子o讲得很明确,道是硬想出来的名字加上x去的,说不c清楚,只是为5了h讲方0便,我勉强将

  • 为什么说一个缺乏哲学思维的民族永远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哲学是各学科的基础,抽象的哲学思维是一种最高级的思维形式,是人类高度智慧的重要体现之一。而且它是一个与科技、经济和军事等等方面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用以衡量一个民族是否先进和落后的主要指标和标志。我是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概论是我们的专业课说是文化概论其实大多涉及中国古代哲学问题主要是释儒道

  • 简单介绍一下王阳明的唯心主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王阳明继承了孔子儒教的衣钵,进一步主观唯心地发挥了朱熹的“理学”,进一步认定:“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并坚决地发出了“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的反问。《王阳明全集》的开篇《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就明确了王阳明的“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尽管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