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夸太大,世界哲学还没有解答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正确伦理。
关于人的生与死,父母与子,自体与异体,性与婚姻,家庭与社会,千百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观念。可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来生去世,与哲学的伦理冲突和矛盾在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
早在三千多年前建造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就耸立着刻有:知汝自身:的铭文碑石,但时至今日,谁也不敢说:我是谁,我知道自己的来生去世:人是什么?人与自然,人的未来是什么?……
关于人的生命,也是莫衷一是。人的生命从何时开始,最后要到哪里,的这个问题来论,就会有许多大相径庭之论:人出生是人的生命起点,人的生命起始于大脑皮层形成的时期,受孕是人的生命始的标志,人的生长是出现在胎儿发育的后期开始,出生到老死去回归自然而终。
这些仅是见仁见智之说,而不是学术哲学理论的理论,重要的问题是,人到底从哪里来。但是这个问题世界哲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确的答案。
既然人体与生命至死,都还是一个谜,那么当哲学论理以人的生命为指称对象时,产生众说不一的伦理是不足为奇了。
哲学理论对是否真理的求属程度,其实被称为真理或谬误的东西,并非完全的真理或谬误,一个真理论可以同时包含着真理和谬误,且有不同量。
一、没有一个我是本我而永恒,只有一个他我与我,用了存在的生活。
二、从该来的地方来,一定的时候,从回到来的地方归零。
一、到该到的地方去,一切都是冥冥的。存在决定唯一,在统一论里用了时间与空间的立姿。
哲学有哪些局限性?
所谓局限性,实际是说边界、范围。哲学的局限性,就是哲学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
哲学研究思维范式,不研究思维内容。或者说,哲学研究的内容就是思维,而不是思维的普通对象,如桌子板凳之类。具体的事情,在哲学里只具有例证的效果,而且必须是明白无误的。但哲学不是逻辑,逻辑的推论具有必然性,直接被前提决定,结论是清楚明白的。哲学的推论则不具有必然性,仅仅是一种提示。比如我们从某事物出发,使用因果范畴推论,可以得出该事物作为结果有原因,作为原因有结果,但原因和结果是什么并不清楚,需要实证科学去探讨。哲学做出有因果的论断,也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只是独断、武断、习惯。哲学的成果是范畴关系,类似交通地图。哲学的运用是把事物归入一个范畴,然后进入另一个范畴,再与这个范畴的某个事物相联系,类似从地图寻找出行路线。科学或生活,则类似实际的出行。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备注,排名不分先后。传统意义上,西方哲学思想,大致就这些。
当研究自然某一方面时,首先要确定的是,如何看待大千世界中的事物,其次是如何入手认识和解决问题的。
具体的学科,当然还是具体地研究,哲学只是指导和总结,具体研究成果中的结论思辨和方法思辨,最后,修正原有世界观中的错误认识和方法论中的不适用部分。
西方哲学中还有一个哲学概念的逻辑表述问题。西方所有上升到哲学意义上的概念,都离不开逻辑表述,这是他们的语言缺陷造成的。
中国,没有哲学。我们称道学或玄学,研究宇宙万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外带预测未来变化的可能性。我们从一开始就定义了事物的本质,专门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凡是能够上升到道学或玄学概念,必有能够传世的新字或新词,这是中文特点决定的的。
哲学的局限在于,总结的严重滞后。西方的学术体系造成不同学科的割裂和不连贯,难以向需要统一的哲学靠拢,所以,所有西方哲学中的统一性概念,几乎都是外来的。比如,道学的本意是唯心唯物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西方哲学却莫名其妙地将其对立。有些西方学者学了中文后,才认识到,他们过去太强调事物阳的一面,忽略了阴的一面。其实他们是分不出阴和阳,也不知道阴和阳是分不开的。
道学的局限性就是过于超前,以至于让一些读书人放弃了对具体事物的详细研究,脱离了那些本该认识的事物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