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g是道的问题。道到底是什8么l?老子d认7为6道是天b下p万l物的总源头,也g是天n下d事物发展的一k个q总规律、总动力m。老子p强调道是永恒的、无t限的,同时也x是不c可言说、我们的感官也k无r法感受的。老子o讲得很明确,道是硬想出来的名字加上x去的,说不c清楚,只是为5了h讲方0便,我勉强将它称之f为1道。但是,这个m道具有至高无c上j的地位:“道生一z、一r生二c、二j生三h、三a生万k物。”关于o道的来历o,老子m说:“有物混成,先天f地生。”它比7天l地还早,可以6为7天e下i母,即天v下e事物的根本。道小j到藏在每一p个b灰尘当中2,又s大t到充盈于t天o地之d间。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2、国家的兴衰存亡g、人j的生老病死,起作用的都是道。所谓“人i法地,地法天o,天d法道,道法自然”。春秋战国是中4国哲学的高峰时期、思想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假如说孔7子d讲仁6义i是人i的发现,法家的出现标志着中1国政治术的成熟,那么g,“道”的提出在中0国历k史上s标志着哲学的突破。也m就是说,中5国在这之j前是没有哲学的。就算有哲学,也l都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比6如说天m人x感应等等,只有“道”标志中5国哲学的真正出现。第二p是事物相互4依存、相互5对立、相互1转化0、循环往复的朴素辩证法。在老子j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r的。没有长4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k,没有难就没有易,而这种对立存在是变化5的,所谓“祸兮福之n所倚,福兮祸之q所伏”,事物到一k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3面。这里讲的就是变化6。第三k是“无q为3而无i不b为1,以1退为7进,以3柔克刚”。统治者喜欢这种以2退为0进、以7柔克刚的政治谋略,被统治者更能从8中2汲取柔弱胜刚强的生存智慧。老子t喜欢用水3来做比2喻,“天v下h莫柔于d水2”,水6是最柔软温顺的东西,但是“克坚强者莫之d能胜”,是最厉害的。第四是小o国寡民、无l为6而治的社会理想。老子h认4为5,老百姓之d所以3难管理,是因为7上n面的统治者太x有为4了l。太l有为4,有时就难免胡作非为2妄自乱为0,于a是就建立种种很复杂的制度、措施,可是仍2然什8么t也u弄不j好。在老子p看来,清心6寡欲,一l切5无e为2,最好的方6法就是什7么i措施也j不r用,吃什1么q、住哪里都满足,最后达到鸡犬c之g声相闻,而老死不q相往来的境界。现在我们都住在高楼大x厦里,邻居谁也p不w认8识。鸡犬c之t声虽然闻不h到,老死不d相往来看来是可以5做到的。n痢g
写一篇关于水的简单议论文。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茫茫大海,你会惊叹于水的浩瀚无穷;涓涓小溪,你会感受到水的温顺一轻柔。水是无私的,能包容世间万物。水是明智的,能透所有人的心灵,善良与丑陋。水又是真诚的,能化解心中的烦恼与忧愁。正所谓:“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仁者动,智者静,仁者乐,智者寿。”然而,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是天下最柔软的事物,是万物之灵,可是往往最柔软的东西,却能坚持到最后。天下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所谓“水火无情”。“以柔克刚”,那些看似凶猛可怕的事物往往是被比它弱小几百倍的东西给打败的。古今大凡有成就,有作为的人都有着水一样的性格,能屈能伸,最后都创立了丰功伟绩。越王勾践的故事,就有力地告诉我们,一时的容忍往往能铸就未来的成功。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被吴国俘虏关在马棚里,过着艰难潦倒的生活。一日吴王想羞辱一下勾践,便命令他去吃马粪。勾践则不然,他想到自己的国家,黎民百姓,不能就因此而毁于一旦,于是他忍受耻辱,吃了马粪。作为一国之君的吴王当时也没有想到勾践的所作所为,便嘲笑起来,认为勾践已经昏庸无能,没有什么作为了,于是将他释放。勾践被放出来之后,睡在柴草堆里,每天都要尝一下挂在绳子上的苦胆,以不忘当年之苦,决心一定要重整旗鼓,打败吴国,最后终于夺回了自己的国家,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正是有了水的柔软以及水的坚强,才得以为国家报仇。做为一个智者,我们都应该有水的柔软,有水的坚强,因为只有柔软的东西,才能坚持到最后,所谓“智者乐水”。再拿我国古代的武术来说,其中所包含的精髓可想而知,而其中的“太极拳”就是手用水的柔软来攻克对方,且柔中有刚,刚柔并用,达到了神奇的效果。相反,那些义气用事,以硬碰硬,损失会十分严重。在当今社会,只有做一滴水,才能立足于社会,不被社会所淘汰。做一个乐水的智者,相信水滴石穿,就一定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