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什么是‘折中法则’,什么又是‘中庸之道’,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什么是‘折中法则’,什么又是‘中庸之道’,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32 更新时间:2024/1/24 22:49:17

相同的是都有一个中,而区不同的是中庸之道属于主观上是主动行为,折中属于客观上的被动行为。

中庸之道是孔夫子儒家传统学说,讲究的是过犹不及,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中庸属于主观上的主动行为。

折中属于圆滑的处事方法,折中是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区别地东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讲究的是中和对立的两种观点,属于客观上的被动行为。

两者在本质属性和行为属性有明显的区别。

折中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比如在集市上买东西,你要价三元,我出价一元,最后大家以两元成交。这就叫折中方案,我们在处理很多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而"中庸之道"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儒家思想化的核心,实际上"中庸"的意思是"中和",并非庸庸碌碌的缩写。《礼记中庸》原书是:"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准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喜怒哀乐没有发作,就称为"中",而各种情绪表现的恰到好处,就称之为"和"。"中"是天下行事之根本,"和"是天下归顺道德之途,能将"中和"做到完美的程度,天地都会赋予他应得之位,万物都会欣欣荣。

几千年来儒家的中庸思想曾受到非议,其实关键就是错用了一个"庸"字,有些人甚至连原书看都不看,只听到这个"庸"字就认为是碌碌无为的意思,便大加批驳,其不知"中和"是一种完美的修养境界。

关于”平衡”的认识,儒家”中庸说”,”道家“阴阳说”,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中国的众家学说,归根结底一个字,那就是“易”。

为“易”?

从造字来说,上日下月,就称之为“易”。

把他分为两个字,就是阴阳。

既然事物都存在阴阳两种属性,那么事物的发展就有个协调的过程,协调的结果就会使人们得到更好的生活,这就产生了辅助阴阳发挥平衡作用的中庸。

周公为满足人们的需要,满足当时的人们穿好的衣服(穿美服),听好听的音乐的需求(听美乐),制礼造乐,所以利用主张阴阳的道家和主张中庸的儒家为力量统治社会,这就形成了儒教的主体框架。

为了保持阴阳的平衡,首先要预防内部的不均衡,这就产生了类似于现代警察的武士阶层,他们的理论基础构成了墨家,他们的格言就是“兼爱”、“非攻”,就是通俗说的,拿着警棒还在喊“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其实隐含的意思是,你不好好说,我就给你一棒。

为了维持阴阳的平衡,还要预防外力的干涉,这就形成了对抗外力的军队,他们的理论基础构成了兵家,他们的格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隐含的意思就是,你如果不听话,我就给你来上一刀,砍死了可不怨我。

在兵家中又有一个非暴力流派,叫做纵横家,他们存在的使命仍然是维持阴阳平衡,使现有物质得到保全,表面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其基础则仍然是暴力为保障。

套用一句《道德经》的话,叫做“道生“易”(一指帝),“易”生“阴阳”(二指主持祭祀的道家),“阴阳”生“中庸之道”(三指主持政务的儒家),“中庸之道”生“兼爱非攻”及“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主体的“诸子百家”(三指万物,就是指负责保障的警察和军队,“诸子百家”理论)。

而各行各业理论的核心,就是以阴阳平衡,也即中庸之道为终极目标。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人死以后会有头七的说法,古代依据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古代头七是有一定依据的。头七怎么定义?百度说的很清楚:头七,是一种中国丧殡习俗。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着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为

  • 中国哲学一词的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十九世纪末,日本学者西周将希腊文philosophia译成汉文“哲学”。黄遵宪又将哲学一词转介到中国。中国清代以前的文化典籍中并无哲学一词,只有“哲”这个词,“哲”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明智”、“明理”、“明道”,“明”是动词,明智、明理、明道是动词“明”的使动用法,明智、明理或明道是使被遮蔽的智、

  • 什么是哲学,求解?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哲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包含了人们

  • 关于古希腊哲学的几个时期的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哲学应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然派哲学家”时期,也称“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时期第二个是苏格拉底时期第三个是柏拉图时期第四个是亚里士多德时期我是参照:弗朗西斯麦克唐纳康福德写的《苏格拉底前后》,现在也普遍采用这种分法我认为重建时期怎么可以并入智者时期中呢?应该是因为苏格拉底和智者派相处的年

  • 高中时期学的哲学都是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肯定不可能啊!!!哲学按大类来分包括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高中所学习的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当中的部分内容而已。而且这部分内容带有很浓的中国色彩,及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个人认为:ABCDEA:证明了自然界多样的物质形态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B:证明了元素与元素间既有对立性又

  • 古人送殡时要让长子摔瓦盆,并一直沿用至今,背后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据史料记载,摔瓦盆源于2300年前的周未。庄子″见田氏已死,解将下来,…把瓦盆为乐器,鼓之成韵,倚棺而作歌:…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谁!…庄生歌罢,又吟诗四句…。大笑一声,将瓦盆打碎。…庄生遨游四方,终身不娶。或云遇老子于函谷关,相随而去,已得大道成仙矣。诗云:…请看庄生鼓盆事,逍遥无碍是吾师

  • 儒家思想主张的是什么?道家思想主张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上,儒道两家各行其道,各立风标,代表着各自的治世准则,为人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主张,克己复礼,忠孝节义,忠君,孝悌,君仁,民顺,天下大平。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虚极静笃,自然而然,念止息停,无为而为。自古以来,儒道两家无时不在两种理念,两种观点,两种治世之道,两种民风教化之间

  • 有些孔庙里的房梁是怎么扣稳的,为什么几百年了还能保持这么坚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还是得益于我国几千年以来的房屋榫卯结构模式;我们都知道,几千年以来,中国的建筑结构基本上是以木质结构为主要的。这早在史前河姆渡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而且那个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榫卯结构。我国木构建筑的承重部分主要是柱、梁、额枋、蜀柱、驼峰托脚、叉手、替木、襻间、阳马、椽等,简称为大木作。它们在承重的同时又

  • 请推荐几本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书,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的主要有:《诗》《书》《礼》《易》《春秋》《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道家思想的有老子(即老聃)、庄子(即庄周)、列子(即列御寇)等的著作。法家思想的有韩非子等的著作。纵横家思想有苏秦、张仪等的著作。兵家思想有孙武的《孙子兵法》、孙膑的《孙膑兵法》等。.①文化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

  • 中国有哪些古代哲学大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孔子Confucious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鲁国人〗邓析公元前545-公元前501〖春秋〗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6〖春秋首先宰相的设立时为了将王权分散开来,防止独断专行!这其实也就是哲学中的说的食物的矛盾性与统一性。统一是为了更好地统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