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荀子所说的“法”与现代的法治思想有何区别?为什么?

古代荀子所说的“法”与现代的法治思想有何区别?为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65 更新时间:2024/1/24 13:56:10

谢邀!抱歉,没有接触史料。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他所说的“法”与现代的法治思想有本质的区别。理由有三:⑴二者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不同。古代荀子所说的“法”,一切为了封建地主阶级、国君、大夫士的利益。而现代的法治思想,是为了人民,在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⑵二者的法治理念不同。古代荀子把贵、贱、长、幼分等级,贵者(指天子、公、大夫士)、长者分多,贱者幼者分少,叫做“分配合理”;将这种“分配合理”叫做真理,真理叫做“礼”。认为天子、王公、大夫士知“礼”,应按“礼”分禄,是合理的;百姓不知“礼”,必用刑法来制服,使之出力生产,供养长上,也是合理的。荀子把封建等级制度看作是与人类同时并存的永恒真理,把制礼行礼的国君、大夫士看作是养活百姓的人,说的礼的定义,就是养。而现代的法治理念,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执法公正。⑶荀子的法治思想主“合理”,实际上是不平等,老百姓受压迫。而现代的法治思想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国的古代哲学和西方的古代哲学有哪些根本的区别?

提到哲学,首先想到的是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思想的起源。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在先秦。

不同的时代特征,也就铸就了不同的哲学思想。

有人说,古希腊哲学是“富足哲学”,而中国哲学是“饥饿哲学”。

为什么这么说?

古希腊的哲学家大多都是贵族,他们有着很好的教育和修养。不劳动,没啥事,就喜欢辩论,整天地研究“什么是万物之源”,“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所以,古希腊的思想都是抽象的,全是逻辑,需要论证。

中国先秦的时候,无休止的战乱,生活都成问题。哲学关注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真理,而是要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所以,中国的哲学是实用的、功力的,没有至高无上的目标,也看不到“人”更深层的愿景。

我们可以看到,跟中国人是没法讲逻辑的。易中天说过:中国人不讲逻辑,只讲“中国逻辑”。也就是问态度不问事实,问动机不问是非,问亲疏不问道理。

一般讲“中国逻辑”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乌贼,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抹黑,把水搅混。

第二种是疯狗,见不同意见上前就咬,满口胡言。

第三种是脑残,没有任思维能力,三岁以后脑子就没有发育过。

从哲学观看,没有太大区别。中国古代的哲学仅仅指道墨思想,甚至古希腊哲学整体而言还不如墨子一个人提出的理论。不过由于两千年的独尊儒术,现在中国的哲学观,已经转化为格言至上,人们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了。

西方的哲学和东方的智慧真正区别在哪里?

西方的哲学,遇见了我们东方的智慧,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历史考证。看看哲学理论学术思想,哪一个更早?当然是东方智慧。

我们中国最早的哲学是道家的阴阳论,道德经的原。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西方哲学遇见东方智慧会被折服的。

西方的哲学是单一学科,是以人为主体如何看待人生和世界的,也就是把人放大了,把人的地位提高了,视角的变化,产生不太合乎规律的结果。中国的古老智慧讲究天人合一,不可分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研究人永远和他所处的环境联系在一起,人是被天地约束的,所以更客观,更合理一些。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哲学的研究和科学相违背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我又想起在回答类似问题时曾经引用过的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莱布尼茨的《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选》还有莱布尼茨的《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仅从书名看,就可以看到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来了。再看看吴国盛著的《什么是科学》第三章《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从标题上作者已经指明了现

  • 如何用通俗的方式解释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最近看了《毛选》,又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找到了答案。《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一篇讲王阳明的章节,对哲学做了通俗的解释,我比较认同,再结合《毛选》理论,我就更加认同了这个解释。原文是这样说的: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一样东西

  • 哲学与历史同自然科学之间有没有高低之分?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与科学是互动的。历史是在哲学以及科学影响下的产物。这就是我的谬观。谢谢组织的遨请!从人类生存发展角度看人类之学,明确其内涵外延,然后才去区分A学B学,然后才去讨论A学B学之间的关系…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谢谢悟空邀请!西方近代哲学和西方古代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跨越中世纪哲学,承前启后,

  • 天人感应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儒教神学术语。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明宋濂《序》:“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释义:感应:交感相应,指

  • “官”“家”结合,家国一体;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

  • 中国哲学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的源头,一切烦恼皆由心造,珍惜才能得到佛学中国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各自的哲学研究主题。在春秋时期兴起很多哲学派别,这些派别的哲学家提出各自的哲学观点,所以也称为“百家争鸣”;汉唐时期,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原来就有的儒家和道教与佛教有所碰撞,但又相互融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到了

  •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个意思吗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古今忠义多寒士,为富之徒多不仁。巧取豪夺已见惯,倚财仗势气凌云。谢邀,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圣人言。意思人有钱有粮而后有礼貌,仁义等。衣,食满足后才能感到什么是荣,什么是辱。至于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决对不是一码事,当然国家经济实力强了也知弱国外交之情形。“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特别重要而

  • 思想史和哲学史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思想和哲学是有区别的思想来源于人的思维而人的思维随着人的活动而运动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审美欲望等需求而想哲学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方法论简单地讲是人寻找一种更好的活法如马克思为人类寻找到的方法叫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哲学比较起来讲思想是空间的哲学是时间的思想是可运动变化的哲学是系统的渐进中探索的范

  • 中国哲学和国学的区别是什么?两者的内涵和延伸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章太炎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之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宋定国教授在其《国学三部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中作了这样的阐释:“国学”是“中国学术”或“中华学术”的国内简称,是研究中国即中华民族之传统学

  • 在哲学上的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在什么文献上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天人合一”,早在《周易》中就已经有了其思想,如《语丛一》曰:“《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孔孟的很多著作同样体现了“天人合一”;其他如《中庸》、《礼记》等同样如此,如《中庸》中“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如《礼记》中“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利万物者”等等.两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