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哲学的研究和科学相违背吗?

哲学的研究和科学相违背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24 更新时间:2023/12/21 14:24:38

这个问题我又想起在回答类似问题时曾经引用过的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莱布尼茨的《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选》还有莱布尼茨的《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仅从书名看,就可以看到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来了。

再看看吴国盛著的《什么是科学》第三章《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从标题上作者已经指明了现代科学和基督教的关系。如果要说现代科学的历史,可以说基督教是绕不过去的。

再看他第四章《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结合牛顿的著作看,哲学对现代科学的诞生是有指导意义的。

再看海因茨R帕格尔斯著的《大师说科学与哲学》的前言中就说“西方思想将世界理解成二元的,即心和物的世界。这种二元论(dualism)是对真实世界的割裂,也始终让我们头疼。我们能调和吗?”还说“科学哲学和科学的分裂始于两百年前的康德(ImmanuelKant)并延续至今。”并强调“科学哲学并未日暮穷途,而是将再度与科学整合,恢复到康德之前与科学的关系。”还展望“在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方面,哲学家和科学家也许要重新携手合作。”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兼科学作家,我想从他的著作里,大家可以看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还有现代科学的分科之细、专业之精,某个专业的科学家并不适合评论其他领域的学科,尤其是科普。

综上所述,我认为哲学是指导科学发展的,特别是现代科学以及衍生技术发展的双刃特性,是离不开哲学指导的。

如果大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有进一步了解的话,就会知道现代科学本身也是从哲学来的。

有的学者说中国古代没有哲学和科学,您怎样看待此问题?

哲学:阴阳学说、五行等,对客观事物具有最高的概括,就是说它们是适应一切事物的学说,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与辩证思想,而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们,其思想一般是哲理性的,就是说是对一些具体事物的哲言。哲言只有概括到一定层次才为哲学,这一点有些人不明白,甚至反了,因为哲言接近我们的生活,更容易理解,认为说得很有道理,而像阴阳学说,概括性太强而难以理解,不容易接受。阴阳学说虽然朴素但与客观相符合。西方,到了费尔巴哈、黑格尔时期,虽然理论上,比阴阳学说丰富、深入了许多,但方向还是错误的,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与客观相符合。

科学:科学,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具体的、正确的认识。科学,只有先进不先进之说,而没有存不存在的问题,因为人类在石器时代,就有了用粗略工具改造客观世界方法,也就有了科学的萌芽。古代,四大发明,农业、水利,陶器,青铜,丝绸等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首)

为什么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道很少研究爱情,然而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就不断有人研究爱情呢?

这是社会道德观念决定的:

在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儒家思想在起作用,提倡的是“三纲五常”;在婚姻问题上秉承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恪守的是门规祖训,即使是贵为皇帝的妹妹.亲生女儿有时也会成联姻的牺牲品。在封建社会女性是没有人权的,如果过世了往宗谱上添名字,嫁给姓张的叫张氏,嫁给姓王的叫王氏,只有少数名人才有姓名流传于世。离婚也是男方主权,一纸休书便可结束婚姻,女方再嫁也要有休书在手,否则媒婆不予接洽。在历史上无论是神学还是民间都弥漫着封建礼法

,上至玉皇大帝.下至王侯将相都是礼法的守护者,根本没有谈论爱情的空间

。西汉时期倒是出了个马相如,冲破重重阻挠和卓文君有过一段浪漫爱情,最后还是做了负心人……人们向往爱情于是就有了“牛郎和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而西方则不同,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弗洛纶萨,还是罗浮宫;无论是印象派.后印象派,还是野兽派画家,都有众多的画家画体,思想很开明,没有禁锢……

在文学上歌颂爱情的作品众多:“罗密欧与朱丽叶”,“维纳斯和阿都奈斯”,“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爱斯梅哈尔达和撞钟人”(就是后来的巴黎圣母院),“美人鱼和王子”……

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距今已四百多年,而我国真正通过爱情结合的基本上是从伟人开始的。大家熟知有孙中山和宋庆玲的爱情;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爱情;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

随着文明的进步,爱情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主题之一,爱情之花会开得越来越美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何用通俗的方式解释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最近看了《毛选》,又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找到了答案。《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一篇讲王阳明的章节,对哲学做了通俗的解释,我比较认同,再结合《毛选》理论,我就更加认同了这个解释。原文是这样说的: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一样东西

  • 哲学与历史同自然科学之间有没有高低之分?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与科学是互动的。历史是在哲学以及科学影响下的产物。这就是我的谬观。谢谢组织的遨请!从人类生存发展角度看人类之学,明确其内涵外延,然后才去区分A学B学,然后才去讨论A学B学之间的关系…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谢谢悟空邀请!西方近代哲学和西方古代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跨越中世纪哲学,承前启后,

  • 天人感应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儒教神学术语。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明宋濂《序》:“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释义:感应:交感相应,指

  • “官”“家”结合,家国一体;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

  • 中国哲学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的源头,一切烦恼皆由心造,珍惜才能得到佛学中国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各自的哲学研究主题。在春秋时期兴起很多哲学派别,这些派别的哲学家提出各自的哲学观点,所以也称为“百家争鸣”;汉唐时期,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原来就有的儒家和道教与佛教有所碰撞,但又相互融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到了

  •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个意思吗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古今忠义多寒士,为富之徒多不仁。巧取豪夺已见惯,倚财仗势气凌云。谢邀,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圣人言。意思人有钱有粮而后有礼貌,仁义等。衣,食满足后才能感到什么是荣,什么是辱。至于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决对不是一码事,当然国家经济实力强了也知弱国外交之情形。“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特别重要而

  • 思想史和哲学史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思想和哲学是有区别的思想来源于人的思维而人的思维随着人的活动而运动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审美欲望等需求而想哲学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方法论简单地讲是人寻找一种更好的活法如马克思为人类寻找到的方法叫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哲学比较起来讲思想是空间的哲学是时间的思想是可运动变化的哲学是系统的渐进中探索的范

  • 中国哲学和国学的区别是什么?两者的内涵和延伸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章太炎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之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宋定国教授在其《国学三部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中作了这样的阐释:“国学”是“中国学术”或“中华学术”的国内简称,是研究中国即中华民族之传统学

  • 在哲学上的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在什么文献上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天人合一”,早在《周易》中就已经有了其思想,如《语丛一》曰:“《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孔孟的很多著作同样体现了“天人合一”;其他如《中庸》、《礼记》等同样如此,如《中庸》中“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如《礼记》中“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利万物者”等等.两汉时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哲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哲学家,古代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墨子,近现代有毛泽东、艾思奇等人。能够称得上伟大哲学家的,只有毛泽东主席一人。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典哲学精华和革命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伟大结晶,是被党和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大众化哲学。除哲学巨著《矛盾论》、《实践论》以外,他的著作、演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