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的思想,西方的哲学,到底思想高于哲学,还是哲学高于思想?

中国的思想,西方的哲学,到底思想高于哲学,还是哲学高于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55 更新时间:2024/1/23 5:44:51

哲学是将自然中的万物生长,万物变化,万物发展的规律,通过逻辑推理,和逻辑思维,得出的哲理,从世界观的认识,论证,论述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对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发展,做出了概括和总结。

思想家他是通过深思熟虑,深刻,周到的思维,思路出哲理,哲学的活动,如何掌握,如何利用,如何管控,等等一系列的独立思考。

比如,哲学推理,推出来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正道路,另一条是邪道路。而思想家,给予概述,概论,那条是活路,那条是死路,所以,思想家要高于哲学家。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道,是宇宙自然观。

西方的哲学,缺乏从整体上的阴阳思辨,至多是理论层面。

道,是思想;法,是理论;术,是方法。思想从根本上指导理论和方法。

中国哲学(广义上)对比西方哲学有什么缺陷与优点?

哲学闸释的道理,应该是尽人皆知的,哲学家们应该是发现生活根底的人,所以,哲学应当是值得崇敬的学说,哲学家也应当是值得尊敬的人。

像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孔子老子等。各个民族的先哲对生活的见解是深刻的,但是,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那个时代,绝不是晦涩难懂的。苏格拉底呼吁人们“认识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更爱真理”,孔子有言“学而时习之”,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哲学家也都是平易近人的,现代的俗世的人们,大都对他们敬而远之,认为他们的思想遥不可及,是因为他们以后的一些人,尤其是秉持他们的衣钵的哲学家们,姑且也称他们为哲学家,更相阐发吹捧的结果。许多话,许多理,都打个“折”来说,成了“哲”学。这或许违背了先哲们的初心。先哲们的思想,像一盏盏明灯,照耀着后来的人们的生活与心路历程。

西方哲学强调趋时推新,多次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是也带来过巨大的灾难;东方哲学推崇沿袭继承,大范围的陈陈相因,曾使社会裹足不前,但也使中华文明绵绵不绝。

后来的大部分哲学家,只是试图解释先哲的思想为何会发光,怎么样发光,发的是什么光。他们汗牛充栋的所谓研究成果,或者自命不凡的学说,如同阵阵雾障,阻挡着来自先哲的智慧光芒。

后来的哲学家们是很苦的,这种苦不像先哲们的生活有时无着落,而是指他们选择的赖以生活的研究对象,使他们高不可攀,更遑论逾越。他们往往试图从先哲们的思想江河堤岸上挖一个小孔,得到一两滴水,作为自己学说的立命本源。先哲们思想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就能阻挡它们所有的目光。

后来研究哲学的人,会为自已得到一两滴水而欣喜若狂,而乐此不疲,而功成名就。但是,有谁真正了解了他的观点,他的观点又真正起了什么作用,又能流传多久?他们的研究价值何在?

哲学界的潜规则是后来者必须对前人的学说吸收批评,讲究理有所出,说有所据。越往后的哲学家,越可以说是研究哲学家的哲学家。他们在研究前人时,挖空心思,巧设术语,编制体系,最终,只能是一种哲学研究,绝不是某类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常有颠覆性的思想出现,每一种新思想,几乎都能开一个时代。而在中国,囿于礼法和师古法古的传统,几乎所有的创见都是小众化的存在。另外,不能被统治者所用的哲学思想一般流传不远。

自然、人生、社会、世界,乃至宇宙,自有其本真在。在如今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时代,对真知的探究是每一位哲学工作者的职责。哲学家们不能囿于过去的体系和程式,为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强词说理,应该让广大的民众乐意听,听得懂,有所适从,得到引领,不偏离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轨道。

可以洋为中用,更可以古为今用,汲取精华,弃去糟粕,理顺出服务于时代的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主要是个人处世的哲学。无论孔子的伦理秩序,还是庄子的无为而治。无沦墨子的非攻,还是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浓缩做两个字:中庸。

外国的哲学(主要是欧美的学),探寻的主要是单个的社会焦虑及其渲泄。

打个比方,就象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注重脉络、整体调理,而西医注意重病灶的攻克。

马克思主义则是个例外。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人类国家发展的规律。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部关于国家道德的哲学。任何一个国家,它必须以大多数底层人(无产阶级)为尊崇对象,它才是符合国家道德。否则,只会加剧社会矛盾,并加速它的灭亡。如果所有国家都坚守了国家道德,那么经过一定阶段的融合,世界大同了,国家自然消亡了。社会进入了科学共产主义社会。

总的来说,大道至简,英雄所见略同。中西合璧,取长补短,“乃善之善者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西方道德比较,有哪些差异?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第二、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三、中西方价值观与人生追求的不同中西方价值观与人生追求的不同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第一、中西方人生价值取向不同第二、西方的个人本位和中方的家族本位第三、西方讲功利、时效,中方讲伦理、道德相同点:惠施与公孙龙齐名,均为战国

  • 为什么古希腊出了那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的就不说了,说说我们自己这一时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的哲学思想已过去了二千多年,为什么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这个问题恐怕写本50万字的专著也难以说得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都是农耕文明时期的智慧结晶。那个年代,没

  • 把东西方的从古至今圣人的思想和精华,经典文化(比如宗教)共同类比一下用文字说出它们的区别,取其精华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说道孔子说仁佛说空亚里士多德说形而上圣经说上帝黑格尔说绝对精神伊斯兰教说真主中国传统文化一般称之为天其实所有的圣贤所说的是一样东西,只是名字不同。哲学上叫做“本体论”研究的是世界的本源,即绝对的存在(“being”)。只要你能参透,则万法皆是一法。曾经有人说:“黑格尔哲学同中国哲学有相同之处”.

  • 比较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异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文化是由多种民族文化汇合而成的。古希腊土地贫脊,人民不能依靠农业生活;又因地处沿海,靠航海经商取利,人多竞争心;远游异邦,有冒险精神。西方人不以国界为念,四处求学,形成了一种开放型的海洋文化。西方文化史上经常发生不同民族的文化冲突现象,不同国家在战争、贸易、竞争中交往,文化在冲突中融合,因而西方

  • 中国的儒学思想和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联系与区别尽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一、中国儒家思想,孔子的仁政是一种理想主义色彩。但是,这种却不是完全的空想主义,确实有实现可能的。另外,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利他主义,儒家思想四书五经六艺都是用于辅助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定位就是辅助治理国家的。所以,才能被统治阶级接受。被统治阶级接受,才会有生存发展的空间。才能在以后时间里占据不

  • 哲学的分为哪几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组成唯物主义派别。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的组成唯心主义派别。唯物主义又分三个: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也分两个:一,主

  • 观念、理念,区别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如果是按照西方哲学的传统看,“理念”一词基本上是对应柏拉图的哲学术语。这个术语有时候也翻译成理式,相,型相等。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存在。一切具体的感性的事物,都是分享了它自身的理念才成为这样的事物。比如,床这个东西,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床,为什么这些床都是床呢?它们必然具备了某种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 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杜家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首先说;儒家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儒学思想是《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产生的。由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的。再后

  • 诸子百家中谁可以称得上是哲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诸子百家都没有哲学可言,我认为那是大智慧而不是哲学,只有西方人有哲学,中国古代就没有哲学这个词,怎么能称为哲学家,哲学一词是现代人硬是强加上去的,我更喜欢称呼古人为圣人贤人大智者,所以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哲学家就这个问题,看到其他回答,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程朱理学,包括后来的陆王心学,可以肯定地说,

  • 明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出自《荀子》的哪一篇哲学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出自荀子的《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