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哲学家,古代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墨子,近现代有毛泽东、艾思奇等人。能够称得上伟大哲学家的,只有毛泽东主席一人。
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典哲学精华和革命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伟大结晶,是被党和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大众化哲学。除哲学巨著《矛盾论》、《实践论》以外,他的著作、演讲和决策,均充满辩证思维哲理,具有强力的科学性、逻辑性、实践性、指导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毛泽东一代的人。才是哲学家。
中国历史上有哲学家吗?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呢?
看怎么定义“哲学”?
谢谢邀请!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哲学家,有没有哲学,这个问题不是现在产生的,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而且争论不休。
晚清以来,中国处处落后于西方,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念上都处在危急之中,自卑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这时候,“哲学”一词引入了中国,中国原本是没有“哲学”这个词的。
既然“哲学”一词来源于西方,那么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哲学,没有哲学家的。
美国哲学家弗兰克.梯利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开篇就说到“除去希腊人以外,或许没有一个古代民族可以说创制了真正的哲学”。
黑格尔认为,中国人的哲思,仅仅是哲学形成过程中的早期阶段,中国人停留在感性或象征性的阶段,中国人也达到了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知识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
在黑格尔眼里,孔子只是个注重实际的智者,在他那里没有一点思辨的哲学,只是善良,道德的教条。
在2001年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在谈话中重提“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按照西方哲学家,西方哲学的标准,“这种没有具体概念化,没有被思辨地思考”,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哲学的,没有哲学家。
面对西方人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哲学,没有哲学家”这样的言论,中国的胡适和冯友兰做出了回应,他们俩人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又精通西方哲学。胡适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著有《中国哲学史》,他们俩回应了西方的言论,他们都肯定了中国历史上有哲学,有哲学家。
按照狭义的“哲学”(西方哲学),专以知识为中心,以思辨为特征来说,中国历史上确实没有哲学,没有哲学家。牟宗三说:“若以逻辑和知识论的观点看中国哲学,那么中国哲学根本没有这些,至少可以说贫乏极了”。
但是从广义的“哲学”来说,中国历史上有哲学,有哲学家。冯友兰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牟宗三说“凡是对人性的活动之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的,便是哲学”。
中国历史上哲学不是以知识论出发的形而上的反思,而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形而上的反思,由此展开智慧,学问和修行,这才是历史上中国哲学的方向,中国哲学的目的是“成人”,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生命境界,不是西方纯粹客观思辨理解的方式去活动。
《老子》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中国历史上的哲学目的是“为道”,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增加知识。
所以从广义的哲学来说,中国历史上有哲学,有哲学家。
2018年8月13号,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121个国家,8000多名哲学人士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就是“学以成人”,可以说“学以成人”恰恰是中国哲学精神,也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哲学不在是“西方哲学中心论”,中国历史上有哲学,有哲学家,而且中国哲学的精神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