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哲学对时空有那些解释?

中国古代哲学对时空有那些解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27 更新时间:2024/1/24 4:56:19

道家对时空作出了系统的解释。

最佳答案

道家认为,宇宙包含两层意思: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所谓“宇宙”,即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体。还认为,万物均可以看做宇宙,如人的体内可以看做一个独立的宇宙,即内宇宙,里面也可以孕育万物。人,作为这个宇宙的主体,即这个宇宙的掌控者,功夫修到一定境界,人就可以内视,看到内宇宙里的景象,随着修为的升高,你可以看到的范围、精细程度也随之提高,并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内宇宙进行控制。

后边的虽然有点玄幻,但也是从古籍里看到的,翻译成白话文确如上文所说。、宇宙的含义:“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2、宇宙的发生:大道运行的结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道生气,气分阴阳,阴阳相和而成四季、五行并演化出天地万物。

3、宇宙的结构:道--气--阴阳--气--道。道无所不在,而盈天地间皆气,道气不可分离。人由阴阳和合而成。天地为一大宇宙,人身为一小宇宙。天人相通在于气。所以个人需要顺天应人,清净无为,清心寡欲,最终合于大道。

4、道家不是道家,并无所谓宗教信仰的成分,只是要人注重清净,远离尘嚣,合于大道,讲究功成身,阴阳盈虚之理,并无神秘的气功修炼与遥远的天神崇拜。

知行合一翻译

知行合一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出自经典心学,希望你去看看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哲学家如何理解实践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

  •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什么,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他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两点重要命题:一、“世界是我的表象”,没有“我”就没有表象;二、“世界作为意志”,从无机物到有机物都是意志。叔本华认为世界由意志派生,意志是一种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和对生命的欲求,它作为世界的内在涵蕴和本质,是自在之物,是永

  • 古代西方人在有现代西医前,靠什么医术治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现在我们常说的西医,其实是在解刨学、化学等基础上,伴随着科技发展逐渐得发展而来的。中医、西医这种分类容易给人造成误解,应该分为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或者古代医学。在没有发展出现代的西医之前,古代西方人和我们一样,也有着他们自己的传统医学。外在的表现形式也和我们大致差不多。一般来说,治疗疾病的人员大致上有

  • 《黄帝内经》仅仅是一部医学巨著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皇帝内经包含,经脉、天象、河图、洛书、太极、八卦、五元(元神、元气等)、阴阳、五行、奇门遁甲、风水,并配上自己的分析见解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呈现给大家,大家通过阅读后可以发现,这些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瑰宝,是地球最高智慧的结晶。在近代及现代科学艰难的不断揭示宇宙秘密、自然现象和生命密码的同时,却逐渐发现

  • 外国古代靠什么治疗疾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外国古代靠什么治疗疾病?世界上各种古老文明都有它的医学,各种传统医学的发展路径大同小异,基本上都经历过本能医疗、巫祝医疗、经验医疗和成体系的医学医疗。具体疗法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不过最大的共同点是,治疗药物主要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由于当代世界文明最主要的贡献者是欧洲,因此提起“外国古代”

  • 《黄帝内经》里讲的,适合当今社会的医疗理论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当今医理只是黄帝内经的百分之几而已,如果说黄帝内经是宇宙,那当今医理只是个地球及其有限的宇宙空间,如果说黄帝内经是地球,那当今医理只是地表地幔的一小部分。要正确看待理解黄帝内经就必须用发展的辩证的宇宙的观点看,如果把目光局限于医学很难理解其中内涵和正确应用于医疗。应该是当今符合古法,年青人未经历过的

  • 关于张仲景有哪些医学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末年,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当他从史书上读到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他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从此,他特别酷爱医学。当时由于天下大乱,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加上疫病流

  • 道教与医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中医学,气功学、预测学、风水学、星相学都原于易经。易经是什么?易经包涵天地日月和所处空间环境的一切生物。道家的思想宗旨,讲究的是时空观念,以养生调解自身的阴阳平衡,我个人认为,道家应是中医的始祖。道教五术,山医命相卜。这个医就是医术。而道门对这片土地的发展贡献那是很大很大的。可能说到道教,很多人脑海

  • 中国古代五大医学著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

  • 中国古代有中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那么,欧洲的古代用什么治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史载华盛顿先生因多次放血疗法而不治古代欧洲确实是比较流行也不算久二百年前左右也用草药,矿物,动物提取物,还有放血,灌肠,催吐,和中国差不多,不过没有中医那么繁杂的理论。关于草药和毒药的应用,看看大仲马的小说就知道,和中国武侠小说风格很像,神乎其神)原始社会:已显现自我牺牲精神伏曦尝百药神农尝百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