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杜甫《春望》:此诗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春望》:此诗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98 更新时间:2024/1/31 7:18:54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杜甫的《春望》,一起来看看吧!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标签: 杜甫《春望》

更多文章

  • 《题情人药栏》唐代万楚所作,写出情人之间的难舍难分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万楚,唐代

    万楚是唐朝开元年间的进士,他的生卒年、字号、生平均不详,与李颀交好,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万楚所作的《题情人药栏》,和大家一起分享。天分阴阳,人分男女,所以称之为天下。天下事原本复杂多变,更因多了男女,愈加显得波谲云诡几分。诗是造物主赋予给人的性灵,所以专心传递男女情事,其间传世名作何其多也。此

  •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所作,写出诗人与友人宝贵的友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孟浩然,唐代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孟浩然所作的《送朱大入秦》吧。孟浩然的诗往往字句朴实无华,看上去就是一个“杖黎扶我过桥东”的隐士,其诗作的意境显得尤其冲淡温和。然而,在其宁静的表象之下,有时候也会显露出一股磊落豪爽

  • 《正朝摘梅》唐代张说所作,诗人内心充斥着浓郁的归家心愿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说,唐代

    张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在唐代文坛上被称为一代文宗,他是德高望重的文坛领袖,是文坛新秀的最大推手,是这些新人命中的伯乐。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说所作的《正朝摘梅》吧。自古以来,梅花总是得到诗人们的喜爱,其独立风寒,傲然吐蕊的姿态,也一直呈现在各种各样的诗歌作品里面。“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

  • 《捣衣》唐代沈宁所作,写的是新婚之后的琐碎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沈宁,唐代

    唐代诗人沈宁所作的《捣衣》,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生四大喜庆事,洞房花烛夜为其中之一。如此大喜之日,敏感的诗人们又怎么能够不抒情一番呢?那是当然少不了的。“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王维《投道一师兰若宿》),“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卫湘江水”(岑参《春梦》),“风吹花

  • 清代才子王士禛的著名七律:《秋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士禛,清朝

    清代有一位才子曾有感于秋天的柳树,创作了一首名作。下面趣历史小编来介绍王渔阳水平高超的七律,画面优美,句句写柳,却不见一个“柳”字。秋柳(王士祯)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王士祯,世称渔洋先生

  • 唐诗里的秋天有多美?盘点那些写秋天的佳作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维,唐朝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唐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绘秋天的佳句,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些古诗的脉络,一起来感受大唐的秋天到底有多美。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

  •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除夕的诗作?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除夕,诗作

    除夕这天晚上将过节的欢喜,与迎春的期盼推到了高潮。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除夕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除夕,让人倍感温馨和美好的夜晚。这个夜晚,好好坐下来,与家人团聚,共庆佳节。幸福让人无眠,千家万户喜度这一年最后的时光,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

  •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腊月的诗作?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诗作,腊月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腊月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进入腊月,全国各地流传着大同小异的腊月歌,大家也都在进行着近乎相同的工作——大扫除、

  • 《立春》杜甫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甫,唐朝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世誉为“诗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甫所作的《立春》吧。《立春》【唐】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

  • 文徵明的词作赏析:《满江红·拂拭残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徵明,明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文征明的《满江红·拂拭残碑》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满江红·拂拭残碑(明)文征明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