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安石所作的《思王逢原三首·其二》,蕴含对故友的深切思念

王安石所作的《思王逢原三首·其二》,蕴含对故友的深切思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55 更新时间:2024/1/18 5:16:48

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改革家,也是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时期的诗风重炼意,又重修辞,被称为“王荆公体”。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安石所作的《思王逢原三首·其二》吧。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王安石 〔宋代〕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想象中你远方的墓地,如今早已长满茂盛的蒿蓬,哀悼你的深情仍如去岁,尽管你孤独的坟茔又一度萧瑟秋风。

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逢原,只有深深了解你的人才能理解认同你。

回想起那年庐山向南倾侧,犹如自天而降,正对着我们的书案;湓水滔滔东来,像是流进了你我的酒杯之中。

可惜一切往事都随你的离世烟消云散,昔日的欢会已一去不返。

注释

王逢原:王令,字逢原,北宋中期诗人,年仅二十八岁就不幸病逝。

蓬蒿:指墓地上的野草。

纷披:散乱的样子。

质:指箭靶,用以比喻投契的知己。

平世:旧指清平之世,这里指当世。

湓水: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城下。

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陈迹:旧事。

随手:随着,紧接着。

创作背景

王安石于至和二年(1054年)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路过高邮,王令赋《南山之田》诗谒见王安石,王安石大异其才,遂成莫逆之交。然而,嘉祐四年(1059年)秋,王令仅以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而逝世,这令王安石痛心疾首,黯然神伤。第二年秋天,便写下了这三首悼念故友之作。

赏析

《礼记·檀弓》上说:“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宿草就是隔年的草,意指一年以后对于已去世的朋友不必再哀伤哭泣了。“宿草”,后世便成为专指友人丧逝的用语,这里蓬蒿泛指野草,句意正是由《礼记》脱胎而来,暗喻故友虽去世一年,而他犹不能忘情。当时王安石身在汴京而王令之墓则在千里之外的常州,然而凭着诗人沉挚的感情与驰骋的想象,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凄怆悲凉的画面。哀痛之情也于景中流露而出,于是从坟地写到了长眠地下的人。

“妙质”二字,后世注释的版本往往解释为“美妙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云云,其实不然。根据原诗第一首的尾联:“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这里是用《庄子》中匠石“运斤成风”的典故,这里的“质”指箭靶,用以比喻投契的知己。因而“妙质不为平世得”一句是说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逢原。据当时记载,王逢原为人兀傲不羁,不愿结交俗恶献谀之徒,甚至在门上写道:“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即令我烦,去即我不思。”可见他清高孤傲的性格,其不为世人所重,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微言”是用了《汉书·艺文志》中“仲尼没而微言绝”的话,意指精辟深刻的思想言论。这句说只有深深了解死者的人才明白他的微言,言外之意,他才是唯一理解王令的人,因而引出下联的回忆。这两句用典熨贴精确而又不影响词意畅达,并通过典故的运用,给原来枯燥板滞的议论注入了活力和丰富的意蕴,可见王安石铺排典故的娴熟技巧,陈师道怀黄鲁直的诗中说:“妙质不为平世用,高怀犹有故人知”,即从此联化出。这两句对怀才不遇,知音者稀的感慨,关合王令与诗人自己,虽是为诗人王令叹息,也包含着他对自身的感喟。

颈联是追忆当年与王令一起读书饮酒的豪情逸兴。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点江东刑狱,按临鄱阳,王令六月中便去鄱阳与王安石聚会,诗句就是写这次会晤:庐山向南倾侧,犹如自天而降,对着他们的书案;湓水滔滔东来,像是流入了他们的酒杯。这两句以雄伟的气魄、丰富的想象、精炼的字句成为王安石诗中的名联。庐山如堕、湓水东来,已是雄奇绝伦,并以“当”与“入”两个动词作绾带,遂将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事的叙述融为一体,且气势阔大,令人可以想见他们当日豪迈的气概和诚笃的友谊,庐山、湓水便是他们的见证。这种昂扬的格调,宏阔的意境与前文凄凉悲慨的调子适成鲜明对照,而诗人正是以这种强烈的对照,表达了不可压抑的悲愁,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尾联无限的今昔之感。

诗人沉痛地慨叹道:一切往事都随你的离世烟消云散,昔日的欢会已一去不返。全诗便在深沉的悲哀中戛然而止。

这首诗所以成为王安石的名作,就在于其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意,无论是对故友的深切思念,还是对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或是对天不怜才的悲愤,都是出于肺腑的至情。这正说明王安石不仅是一个铁腕宰相,同时又是一个富于感情的诗人。此诗通篇以第二人称的口气来表达,如对故友倾诉衷肠,因而凄恻感人。短短八句中,有写景,有议论,有回忆,有感叹,运用了想象、使事、对比等手段,总之,体现了王安石高超的律诗技艺,所以有人以此诗为他七律的压卷之作,也是不无道理的。

标签: 王安石北宋

更多文章

  • 王守仁所作的《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原文、译文及注释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守仁,明朝

    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平定了宁王之乱,是明代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他创立的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守仁所作的《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吧。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王守仁 〔明代〕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

  •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读之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

  • 王安石所作的《杏花》,用比喻的手法展现杏花娇娆的倒影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安石,北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时期的诗风重炼意,又重修辞,被称为“王荆公体”。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安石所作的《杏花》吧。杏花王安石 〔宋代〕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嫣如景

  • 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豪气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陆游的《谢池春·壮

  •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此词用典较多,却不显含混难懂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

  •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纵观全词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陆游的《鹊桥仙·夜

  • 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荷花的?蕴含怎样的深意?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荷花,诗作

    历朝历代有不少关于荷花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荷新雨后,绿叶翠如烟。走近鸡龙河,空气里氤氲着一湾荷花的馨香,沁人心脾,弥漫魂魄。正应和了一联古诗:“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清·杨二酉《大寺荷风》)。确切地说荷香分花香与叶香。风拂荷影,花香淡雅;青袭翠绿,叶香清

  • 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不着“情”字,而哀怨之意毕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朱彝尊(公元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又号醧(yù)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南朱

  • 曹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彦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那

  • 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词虽较短,却富有很深的意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陆游的《南乡子·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