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丕和孙权称帝后都追封自己的父亲 刘备为何没有那么做

曹丕和孙权称帝后都追封自己的父亲 刘备为何没有那么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05 更新时间:2023/12/18 12:19:43

对刘备追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孙权称帝后,都追封了父亲,为何刘备不这么做呢?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群雄逐鹿中原,上演了一出英雄纷争的史诗画卷,魏蜀吴三国先后建立,可是最终三家归晋,也应了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诗: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可是在魏蜀吴三国建立之后,三国的君主对待自己父亲的方式迥然不同,比如曹丕即位之后追封了自己的父亲曹操,孙权也追封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但是刘备什么也没做。

刘备没有给自己父亲封号的做法让人浮想联翩,难道是刘备和自己的父亲关系不好,所以才不给父亲封号吗?其实并非如此,刘备之所以不这么做,是有大原因的。

第一层原因:没有理由

我们先来看看魏国的建立过程,曹操作为三国中最有能力的一位,他从陈留起兵开始创业,经过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平定凉州等重要战役,之后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

可是短短四年之后,曹操就病逝在洛阳,享年不过六十几岁,同年他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下台,自己当上了皇帝。当上皇帝之后,曹丕立即追封自己的父亲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丕之所以这么做,实际上是顺理成章的。

可以看出,曹丕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地逼汉帝退位,实际上都是因为曹操前面的铺垫,无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树立下来的威望,还是和孙权、刘备的争夺,都奠定了曹家在朝中的地位。

当曹操去世后,曹丕在父亲的帮助下早已经羽翼丰满,在这个时候他也有了自立为王的实力,那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感谢自己的父亲,因为曹操没能体验到当皇帝的滋味,曹丕必须要帮助自己的父亲完成这个心愿。

孙权和曹丕一样,都属于继承父辈资源的“富二代”,孙权的父亲孙坚,乃是“兵圣”孙武的后裔,更是东吴政权的奠基人。

孙坚英武不凡,少时就参与讨伐黄巾军和董卓,在当初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踌躇不定的时候,孙坚就已经大败董卓了,因此东吴的资产,那都是孙坚打下来的。

孙权能够在黄龙元年登基称帝,实际上也是因为父亲孙坚给自己打下了丰厚的家产,没有这些东西作为支撑,孙权哪里能够有资本称帝呢?

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的江东基业,与曹操留给曹丕的一样,都属于父辈打拼了一辈子,儿子直接继承,所以他们当上皇帝之后,肯定要追封自己的父亲,也让他们在天上过一把皇帝瘾。

但是刘备的情况和他们二人截然不同,首先咱们的刘皇叔啥也没有,从小跟着母亲卖草鞋,父亲这个概念对于他来说都很模糊,当他在成都称帝之后,想的是如何稳固江山,而非追封。

用通俗的话来说,孙权和曹丕都是富二代,他们继承了家里的产业,自然是对父亲感恩戴德的,把父亲的肖像挂在公司里,一方面可以感恩父母的付出,还能表现自己的孝道。

但是刘备可不是富二代,他是实打实的创一代,当他成为蜀汉皇帝后,他最想感谢的人肯定只有他自己,毕竟这一路走得实在是太过艰难了。

所以根本不是刘备不给自己的父亲追加封号,而是刘备根本没有理由给父亲追加封号,一来他的父亲早亡,刘备顾及都记不清楚父亲的长相,二是因为蜀汉政权与他的父亲没有丝毫关系。

第二层原因:不能追封

如果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刘备的身世和孙权、曹丕一样,都是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丰厚的家业,那么他还会不会给父亲追加封号呢?

答案是依然不会,因为初衷完全不同,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可以看出,他对于皇帝是没有任何尊重的,他早就觊觎汉家 江山了,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之后,更是把国号改成了“魏”。

但是刘备完全不同,他说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裔,打着匡扶汉室江山的旗号开展自己的活动,既然他的口号是匡扶汉室,那么刘备就没有任何的理由去追封自己的父亲。

因为当时汉室江山并没有完全覆灭,汉献帝刘协虽然在曹操的势力下活成了傀儡,但是他还活着,所以汉室江山的正统还在,那么刘备又怎么能追封自己父亲为太祖皇帝呢?

就算刘备没有身死白帝城,而是跟着诸葛亮北伐成功,最后打败了曹操,此时的他肯定是当皇帝没跑了,但是这一切假设都成真的话,刘备自己的政权在外人看来也不过就是东汉的延续,也不是他刘备自己的政权。

所以要是刘备成功的话,天下间立马就会出现两个汉朝皇帝——刘协和刘备,但是皇帝只能有一个,刘协一定会乖乖的让位。

所以刘备要是追封也只会封刘协,给他一个什么“尊”、“宗”之类的高端封号,用来堵住天下人的嘴,好让自己这个皇帝坐得舒服。

第三层原因:无心追封

中国古代对于孝道的推崇是深入到各个阶层的,因此很多人就算是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当自己往后事业成功之时,都会想到父亲。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如此,他是明太祖,虽然没有给自己的父亲帝王封号,但是在明代皇室的太庙里也是供奉了自己父亲的。

可是刘备的情况则大不一样,他虽然于公元221年称帝,可是境地却是十分困难的。

曹丕称帝的时候,天下已定,南边的两个政权想要北伐难度极大,所以他可以舒舒服服当皇帝,孙权称帝的时候,也是因为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安心称帝。

可是刘备呢,他是在曹丕谋朝篡位之后匆忙称帝的,目的也是为了不让汉室江山这面旗倒下,在称帝前关羽战死,称帝后张飞被害,与东吴一站,又被火烧连营。

这样的情况下,刘备称帝虽然是历史性的,但是根本没有什么用,因为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做,他自己都不了解蜀汉政权还能支撑多久,更别说想起来给父亲追加封号了。

最后刘备在白帝城去世,临终托孤的时候不了解他对自己这一生有什么评价,又或者,是不是会对自己征讨东吴过于急躁而后悔呢。

标签: 曹丕刘备

更多文章

  • 刘备登基称帝时杀了一个人 最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蜀汉

    还不了解:刘备登基杀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一生忠厚纯善,却在登基时杀了一人,是蜀国走向衰亡原因之一。东汉末年,朝纲混乱,诸侯格局混战不断。在纷飞的战火之中,屹立起了魏、蜀、吴三个国家,自此三足鼎立,互相制衡。以复兴汉室为终极目标的汉室宗亲刘备知人善任

  • 历史上崔琰是怎么死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崔琰,三国

    清河崔氏在历史上的政治势力和社会地位在当时都具非常强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崔琰之死,堪称三国第一冤案。因为大家都认为,崔琰道德高尚,为人正直,天下知名,仅仅因为一句话就被曹操杀了,实在太过冤枉。易中天曾评价说:“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

  • 如果扶苏继承秦始皇的位置 秦朝会想汉唐一样强盛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扶苏

    还不了解:秦朝和扶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赵高没有篡改遗诏,扶苏能够继位,秦朝是否会成为强盛王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不过很惋惜这个强大的大统一王朝只维持区区数十载,二世而亡。很多人都会对秦朝叹惜,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

  • 公孙弘有着怎样的经历?他为相期间的名声为何不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公孙弘,西汉

    公孙弘,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封平津侯。他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汉武帝时期,曾经有这样一位丞相,名叫公孙弘,在为相期间名声一直不是很好,被同僚一致认为是一位毫无原则

  • 明朝的藩王们都争着去墓地守陵 守陵到底有什么好处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藩王

    对明代藩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的藩王们为什么不要钱,不要女人,都争着去墓地守陵?世人只看到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将开国功臣几乎赶尽杀绝,却未看到他对自己的亲儿子们也是同样的冷酷,为了中央政治的稳固,他曾在遗诏中提到:“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但皇帝的遗诏并

  •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的降将 两人的最后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张辽,张郃

    对张辽和张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为曹魏降将,为何张辽与张郃的最终结果会差那么远?历史上有许多可以比较之事,比如蜀汉与东吴都以南方为根据地,却一个早亡,一个苦撑许久;比如曹操与曹丕都是文武兼备之才,但曹操在文坛颇得赞誉,曹丕却被许多人忽视;比如张辽和张郃其

  • 桓范是什么出身?高平陵之变后他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桓范,三国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勇者智者辈出,诞生了无数惊才绝艳之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龙亢桓氏自东汉初期以来勃然兴起,一跃跻身于最早的世家大族之列。以治儒为主的家学和笃行儒教为核心,桓

  • 冯小怜作为天生的尤物 杨坚最后为何将她送给别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坚,冯小怜

    对杨坚和冯小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要将尤物冯小怜转手送给他人?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原为皇后穆盈身边侍女,后被皇后送为高纬,此后成为高纬专宠,伴随着北齐灭国,受屈辱自缢而死。冯小怜是天生的尤物。她体型优美,曲线玲珑,凹凸有致,更为神奇

  • 隋文帝早年勤勉简朴 晚年时期为何性格大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隋朝

    隋文帝杨坚开始勤勉简朴,为什么晚年却性情大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隋朝结束了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乱象,虽然仅有三十八年的时间,它设置三省六部制,开创科举制度,改革府兵制度,开凿大运河、修建大兴城,实行均田制等等,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在隋朝的两位

  • 李愬:唐朝中期名将,有谋略擅骑射,立下赫赫战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愬,唐朝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