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崔琰是怎么死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真相?

历史上崔琰是怎么死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真相?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98 更新时间:2024/1/24 8:09:24

清河崔氏在历史上的政治势力和社会地位在当时都具非常强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崔琰之死,堪称三国第一冤案。因为大家都认为,崔琰道德高尚,为人正直,天下知名,仅仅因为一句话就被曹操杀了,实在太过冤枉。易中天曾评价说:“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一、崔琰之死的直接诱因

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三国志·崔琰传》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封为魏王,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写信给杨训说:“读了你的表文,事情做得很好罢了!时间啊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也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

在陈寿看来,崔琰给杨训的信是安慰杨训,而他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有人(丁仪)却报告说崔琰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发怒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耳’不是个好词。‘会有变的时候’,意思很不恭顺。”以此罚崔琰为徒隶,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

曹操的令文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于是赐死崔琰。表面看来,曹操赐死崔琰:第一,是因为曹操认为崔琰“意指不逊”;第二,在曹操对崔琰小惩大诫(罚为徒隶)之后,崔琰仍然没有屈服的意思。

二、崔琰之死背后的隐情

曹操虽然有时残忍好杀,但由于崔琰实在比较特殊,所以绝不会仅仅因为一两句话就杀人。崔琰是冀州名士,为曹操典选举十余年,其所选都是“清正高尚之士”,而且崔琰的政治立场和曹操并没有多大的冲突。我们如果仔细翻阅史书,就会发现崔琰之死背后另有隐情。

其一,曹魏夺嫡之争时的旧怨。

公元213年,曹操晋封魏公,魏公国建立,但是当时曹操没有立太子。由于曹昂早年战死,曹冲病死,所以曹丕、曹植成了太子之位的候选人,本来曹丕作为长子没什么争议,但曹操喜欢曹植的才华,所以犹豫不决。

当时曹操秘密写信给属下征求他们的意见,曹操秘密的问了贾诩、邢颙、崔琰、丁仪等人。这些人都秘密给曹操回复了自己的建议,只有崔琰信不封口答复说(露板答曰):“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

其实,曹植娶得是崔琰哥哥的女儿,因此曹植应当算作崔琰的侄女婿,但由于崔琰为人刚正不阿,一心为公,所以才会公开表态支持曹丕。曹操十分赞赏崔琰的大公无私和高风亮节,喟然叹息,调其职为中尉。虽然曹操欣赏崔琰的人品,但他心里其实很不舒服,因为他之所以秘密征求意见,就是不想让夺嫡之争公开化,这样会有许多麻烦。

《三国志·崔琰传》中裴松之注引了一段《世语》的记载,很能说明曹操对崔琰公开表态支持曹丕的不舒服:

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这段记载是说,曹植的妻子崔氏的衣装过于华美,曹操登台看到后,认为她违反了穿着华丽的禁令,回家后崔氏就被赐死了。是不是有些目瞪口呆,就因为衣服穿得过于华丽,曹操就赐死了自己的儿媳妇。虽然曹操崇尚节俭,自己和后宫都不穿华丽衣服,但你训斥一顿不就可以了吗,至于赐死吗?只能说明,这是曹操在发泄自己的不满。

其二,曹操作魏王之后的心态变化。

一般都认为曹魏夺嫡之争主要集中在公元213年-公元217年,而崔琰因为在这期间公开表态支持曹丕,得罪了一个小人——丁仪。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所说,崔琰因为给杨训写了一封信,被丁仪告发后就被曹操罚作徒隶(服劳役的犯人)。

丁仪是沛国丁氏的后代,其父丁冲和曹操关系密切,曾表态支持曹操迎汉献帝。同为沛国大族,曹家、丁家、夏侯家都有联姻关系,曹操的原配妻子就是丁氏女子,所以后来曹操准备把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丁仪,但曹丕却说丁仪眼睛有病,于是曹操把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

没能娶到公主,丁仪自然恨透了曹丕,所以夺嫡之争时,丁仪坚定地站在了曹植一边,而崔琰既然支持曹丕,那么丁仪自然也要想方设法打击崔琰。所以丁仪的告发,是崔琰被曹操问罪的导火索,但小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关键还是曹操自己的心态。

这里又要从头说起,崔琰出身清河崔氏,是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人。所以,作为冀州名士,早年间崔琰是在袁绍麾下的。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过去查核户籍,可以达到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

崔琰回答说:“如今汉家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尸荒野。王师驾到,没听说先传布仁声,反而以扩充实力为当务之急,这难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寄希望于明公的吗?”曹操肃然动容,向他表示歉意,当时在座的都大惊失色。这件事展现了崔琰的刚直,曹操的礼贤下士,但也埋下了崔琰被杀的伏笔。

胡三省对此评论说:“此(曹)操之所以重崔琰,而亦不能不害崔琰也。”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冀州为主的河北士人进入曹操政权后,是较难驾驭的一个政治群体。曹操曾经针对冀州风俗“阿党比周”,专门发布《整齐风俗令》。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顽强地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邴原名重天下,即便在官府任职。依然我行我素。曹操因此感叹邴原“不为孤用”。田畴从征柳城有功,却再三辞让封爵,搞得曹操十分难堪,几乎要加罪于他。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看,崔琰作为冀州士人的领袖级人物,曹操之所以除掉崔琰,不仅仅是针对崔琰一个人,而是在打压整个冀州士人团体。

公元213年曹操晋封魏公,前一年(公元212年)曹操逼死了荀彧;公元216年曹操晋封魏王,崔琰被赐死,毛玠被废黜。要知道荀彧、崔琰、毛玠不但是天下名士,也是曹魏非常重量级的元老功勋,但不是被杀就是被废,只能说此时曹操的心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简单总结就是八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标签: 崔琰三国

更多文章

  • 如果扶苏继承秦始皇的位置 秦朝会想汉唐一样强盛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扶苏

    还不了解:秦朝和扶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赵高没有篡改遗诏,扶苏能够继位,秦朝是否会成为强盛王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不过很惋惜这个强大的大统一王朝只维持区区数十载,二世而亡。很多人都会对秦朝叹惜,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

  • 公孙弘有着怎样的经历?他为相期间的名声为何不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公孙弘,西汉

    公孙弘,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封平津侯。他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汉武帝时期,曾经有这样一位丞相,名叫公孙弘,在为相期间名声一直不是很好,被同僚一致认为是一位毫无原则

  • 明朝的藩王们都争着去墓地守陵 守陵到底有什么好处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藩王

    对明代藩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的藩王们为什么不要钱,不要女人,都争着去墓地守陵?世人只看到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将开国功臣几乎赶尽杀绝,却未看到他对自己的亲儿子们也是同样的冷酷,为了中央政治的稳固,他曾在遗诏中提到:“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但皇帝的遗诏并

  •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的降将 两人的最后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张辽,张郃

    对张辽和张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为曹魏降将,为何张辽与张郃的最终结果会差那么远?历史上有许多可以比较之事,比如蜀汉与东吴都以南方为根据地,却一个早亡,一个苦撑许久;比如曹操与曹丕都是文武兼备之才,但曹操在文坛颇得赞誉,曹丕却被许多人忽视;比如张辽和张郃其

  • 桓范是什么出身?高平陵之变后他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桓范,三国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勇者智者辈出,诞生了无数惊才绝艳之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龙亢桓氏自东汉初期以来勃然兴起,一跃跻身于最早的世家大族之列。以治儒为主的家学和笃行儒教为核心,桓

  • 冯小怜作为天生的尤物 杨坚最后为何将她送给别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坚,冯小怜

    对杨坚和冯小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要将尤物冯小怜转手送给他人?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原为皇后穆盈身边侍女,后被皇后送为高纬,此后成为高纬专宠,伴随着北齐灭国,受屈辱自缢而死。冯小怜是天生的尤物。她体型优美,曲线玲珑,凹凸有致,更为神奇

  • 隋文帝早年勤勉简朴 晚年时期为何性格大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隋朝

    隋文帝杨坚开始勤勉简朴,为什么晚年却性情大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隋朝结束了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乱象,虽然仅有三十八年的时间,它设置三省六部制,开创科举制度,改革府兵制度,开凿大运河、修建大兴城,实行均田制等等,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在隋朝的两位

  • 李愬:唐朝中期名将,有谋略擅骑射,立下赫赫战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愬,唐朝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唐

  • 张郃不怕关羽和张飞两兄弟 张郃为何十分害怕赵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张郃,赵云

    对张郃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郃身为曹魏名将,不怕关羽,也不怕张飞,为何却非常害怕赵云?张郃,这个名字我们很是熟悉,他英勇无畏,前前后后侍奉过多位君主,立下赫赫战功,这个人,他足智多谋,就连料事如神的诸葛先生也是对他忌惮三分,可见其智谋何其过人。要说他

  •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云,三国

    还不了解:三国赵云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跟了刘备那么久,为何没得到重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是非常的多的,有很多也是名气非常的大,现在的很多人也都一直在不断的研究和表达对当时的人物的一些看法,有人会对自己喜欢的人物多加关注一些,刘备应该是很多人心中的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