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八抬大轿的由来, 古代结婚都是用八抬大轿吗?

古代八抬大轿的由来, 古代结婚都是用八抬大轿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11 更新时间:2023/12/9 1:35:22

轿子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有人说,轿子是一种不用车轮的车,这话不是毫无道理的。《隋书·礼仪制》载:“今辇制像轺车而不施轮,用人荷之。”没有轮的“车”,用人抬着走,这便是轿子了。据史书记载,轿子的雏形远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尚书·益稷》中,记述大禹治水时自称:“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四载”当中,就包括原始的轿子。对此,《史记·夏本纪》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轿子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得到较大普及的是在宋朝。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北宋京城汴梁大街上有许多轿子出游。这些轿子虽然同汉唐时期的轿子大同小异,仍两人抬杠,但选材精良,以硬木为主,上雕花纹飞龙,造形美观。样子和近代见到的大致相同。南宋时,轿子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宋史·舆服志》中说:“中兴东征西伐,以道路阻险,诏许百官乘轿……”。到明朝中后期,连中小地主也“人人皆小肩舆,无一骑马者”(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明清时期,轿子发展为四人抬或八人抬。公贵族之所以越来越宠爱轿子,是因为坐在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上,无车马劳顿之苦,安稳舒适。清朝人王渔洋有诗道:“行到前门门未,轿中安坐吃槟榔。”这时,轿子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重要代步工具。

八抬大轿是指八个人来抬的大轿子,前后各四个轿夫。

八抬大轿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八抬大轿?

古代的轿子,大致有两种形制或类型,一种是不上帷子的凉轿,也叫亮轿或显轿,一种是上帷子的暖轿,又称暗轿。

不同的官品,在轿子的形制类型、帷子的用料颜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如明清时期的一般官吏,得用蓝呢或绿呢作轿帷,所以有“蓝呢官轿”、“绿呢官轿”之称。另外,轿子按其用途的不同,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皇室王公所用的,称为舆轿;达官贵人所乘的,叫作官轿;人们娶亲所用的那种装饰华丽的轿子,则称为花轿。抬轿子的人有多有少,一般二至八人,民间多为二人抬便轿,官员所乘的轿子,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如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至于皇室贵戚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0多人乃至30多人抬的。此外,乘轿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规定,处处显示着封建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制度。例如在清初皇帝后妃乘坐的豪华的辇,亲王坐的轿子是银顶黄盖红帏。三品以上大官虽可用银顶,皂色盖帏,在京城内四个人抬,出京用八人。四品以下只准乘锡顶、两人抬的小轿。至于一般的地主豪绅,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的。

旧时的结婚讲究明媒正娶,由夫家用轿迎娶是其主要内容,常用八个人抬的娶亲大花轿。

现多用来指请的态度诚恳,仪式隆重;摆架子。多含讽刺意味。

例句:

1)如今嫌弃人家,何必当初你踩断门槛,八抬大轿娶来呢?

2)这么架子大,难道八抬大轿请你不成?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国手工布艺:独具艺术魅力的闽东千年民间布艺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是古时期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如头巾,香袋,扇带,荷包,手帕等),玩具等。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如动植物身上的装饰性花卉等,都是通过剪和绣的工艺制作而成。这些生活日

  • 结婚风俗“闹洞房”的来历,与性教育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不能闹得太久.以免影响新婚夫妇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发不愉快的事。常有因闹洞房过分给新郎新娘带来身心伤害,甚至导致新娘受伤、瘫痪的报道,这样

  • 接待国家元首为何要鸣礼炮?礼炮21响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礼炮,是举行隆重典礼或欢迎贵宾表示敬礼时所放的炮。鸣放礼炮传达的是一种敬意。目前也有电子礼炮出现,用于民间庆典活动,结婚迎接新娘等,由于电子礼炮耐用、环保、可循环使用,也可以等优势,是普遍被人们接受。 礼炮在国家庆祝大典上可增添一种隆重的气氛。 礼炮仪式起源于德国中世纪。当时在奥格斯堡城为了隆重

  • 中华津门老字号狗不理包子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市中国传统风味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

  • 祝寿为什么要寿桃?寿桃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寿桃是汉族神话中可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汉东方朔《神异经》:“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广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 寿桃也指祝寿所用的桃,一般用面粉做成,也有用鲜桃的。神话中,西王母娘娘做寿,设蟠桃会款待群仙,所以一般习俗用桃来做庆寿的物

  • 茶道文化:古人煮茶为何珍爱梅雨水?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读过《红楼梦》的都还记得第四十一回中“栊翠品茶”的情节。 贾母等众人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相迎进去。贾母一行在东禅堂坐下便说:“我们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

  • 光棍节的由来 ,光棍节是起源于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光棍节是流传于年轻人中的娱乐性节日,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傲。同时,这一天也是众多为单身男女脱离光身状态的交友聚会活动举办的日子,因此又同时是“脱光节”。 光棍节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一种狂欢化在网络世界的体现;站在商家的角度,属于事件营销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映,恋爱和婚

  • 中国汉族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的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是我国着名古曲之一,在古琴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

  • 春节吃年夜饭风俗的来历:吃年夜饭要关门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要吃年夜饭,但为什么要吃年夜饭,你知道吗?年夜饭的由来一定要了解,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表达对父母的感激。1、年夜饭的

  • 昆曲起源于哪个朝代?昆曲有哪些著名代表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