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蔡州之战的爆发直接推动了金朝的灭亡?

蔡州之战的爆发直接推动了金朝的灭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866 更新时间:2024/1/25 10:59:06

蔡州之战是金朝对抗南和蒙古联合的最后一场战役,从蔡州之战的结果得知,金朝在这场战役中走了灭亡。纵观蔡州之战的整个过程,蔡州之战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双方力量悬殊过大,走下神坛的金朝在面对南宋和蒙军的联合时,除了背水一战,便无路可退。

公元1234年,金哀宗匆忙召集武百官,将自己的君主之位传给完颜承麟。在金哀宗苦苦哀求之下,完颜承麟接受了金哀宗的委托,成为金朝最后一位君主。正月十一日,完颜承麟正在举行登基大典,此时在蔡州城南的宋军已经立起了旗帜。

随后,宋军攻破蔡州城南门,而蒙军攻破了蔡州城西门。金兵面对来势汹汹的队伍,急忙拼死抵抗,在抗战途中,大多金兵都被杀死,或者自杀殉国。金哀宗看到这一幕之后,在幽兰轩自缢身亡,享年37岁。

新君主完颜承麟得知金哀宗自缢身亡这一消息之后,率领群臣哭悼金哀宗。大臣们的哭悼仪式还没结束,外城已经被攻破,不久之后,完颜承麟在战乱中被杀。宰相完颜忽斜虎听闻看眼金朝气数已尽,但仍然率领一千多名士兵边杀边退。完颜忽斜虎得知金哀宗自缢身亡这一消息之后,便跳入水中追随君主而去。而剩下的金兵们都以自裁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公元1234年正月11日,金太祖建立的金朝在蔡州之战中灭亡,据统计,金朝共存120年。

从史书中记载的关于蔡州之战简介得知,蔡州之战发生在公元1234年,是南宋和蒙古联合对抗金朝的一场战役。同时,通过蔡州之战简介也可得知,金朝在这次蔡州之战中灭亡了,而蒙古利用这次机会,极大地扩张了自己的领土范围。

公元1223年,金朝和蒙古发生了一场战役,金兵不敌蒙军所以惨败而归。在这次决战中,蒙军大大挫伤了金兵主力,这也意味着金朝的灭亡正式进入倒计时。正月,蒙军围攻金朝首都,金朝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纷纷拿起武器击退了蒙军的入侵。

但是,金朝君主金哀宗迫于蒙军的威胁,只好放弃抵抗政策,在大臣们的保护之下,金哀宗逃往蔡州。1233年,蒙军为了消灭金哀宗的统治,便在蔡州城外筑起围墙来消灭金哀宗。

同年11月,南宋朝廷和蒙军达成消灭金朝的协议。南宋朝廷提供士兵和粮草帮助蒙军攻打蔡州。在南宋和蒙古的联合之下,蒙军首领塔察儿和宋军首领孟珙兵分两路进攻蔡州。蔡州在两军的包围之下,金朝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在南宋士兵和蒙军的夹击之下,金军立马溃不成军。其间,金哀宗想从东城突围而出,但是却被蒙军所修筑的栅栏所阻挡,只好再次返回蔡州城。虽然金兵拼死抵抗蒙军的来袭,但蔡州城在缺粮断水的情况下,城门最终被打开。面对声势浩大的军队,金军最终被杀得片甲不留,金朝也在蔡州之战中灭亡。

蔡州之战是女真金朝的最后一场战役,相关史书都有记载这段战争历史。通过蔡州之战的评价得知,蔡州之战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和意义。首先,对金朝来说,蔡州之战的爆发直接推动了金朝的灭亡。

当时,金朝、南宋、蒙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蒙古发展扩大之前,金朝对南宋一直具有威慑性,南宋为了消灭金朝,便积极主动地联合蒙古消灭金朝。金朝在蒙军数次进攻围剿之下,兵力渐渐衰弱不堪,而在公元1234年正月爆发的蔡州之战中,南宋和蒙古共同彻底摧毁了金朝的统治。

对南宋朝廷来说,虽然消灭了金朝,但是蒙古的野心也是不容小觑的。蒙古消灭金朝之后,南宋将之前给金朝进贡的钱财都给了蒙古,并且还占领了南宋领土。从整体来说,蒙古才是蔡州之战中的最大利益者,不但消灭了金朝统治,并且扩大了疆土领域,还获得了南宋每年进贡的大量财物。

除此之外,元朝宰相脱脱在拜读《金史》时,也有表达自己对蔡州之战的评价。脱脱认为,在蔡州之战中,最值得敬佩的便是金哀宗。并用“区区生黎,图存于亡,未尽乃毙,可哀也矣”十六字表达了自己对金哀宗的敬佩欣赏之情。

虽然金哀宗未能挽救金朝的危机,但是危急之下,金哀宗依然心系国家,并没有为了苟且偷生而投降于南宋或者蒙古,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金哀宗的精神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雁门之战北宋对辽战争难得的一次大胜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公元980年,辽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雁门关进发,这是辽国向北宋发动的第二次大举南侵。 雁门关地处北宋与辽交界地带,是北宋防御辽国进攻的重要关口,守将杨业时任州刺史。杨业即世传“杨家将”中杨继业的原型,骁勇善战,外号“杨无敌”。此时,杨业麾下仅有守军数千人,面临

  • 鸡父之战:失败未必从主力崩溃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一场战役的失败,往往显示出地崩山裂式的态势,最明显的表象是主力部分被彻底击溃,或者溃散。然而,溃败的关键因素却未必从主力开始,甚至主力还未伤到毫发,战斗序列就已经分崩离析,局面完全不可收拾,说得形象一点,主力还在摩拳擦掌呢,败局就已经确定。这是怎么回事? 这如同一个主力球员,他

  • 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 凯旋时竟然驻跸神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697年,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凯旋时驻跸神木城郊。他写给内务府的十七封密札中,其中写道“朕自渡河以来,历府谷县、神木县等处,将近榆林,凡陕西地方,山川形势,又是一种别样景致。……风俗淳厚,人心似古,水土好,人无杂病,食物亦多,山上有松树柏树,远看可以看得。……朕在神木,得土物、点心二种,送到延禧宫

  • 唐诏之战:一场以土地争端引起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唐诏之战是唐朝和吐蕃之间为了南诏的归属问题,而爆发的一系列战争。而在字面意义上了解的,很多人都以为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南诏,简单的字面之差,让很多人都对这场战争有了误解。 其实,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吐蕃,关于这场战争,最初是由吐蕃和唐朝之间的土地争端引起的,吐蕃和唐朝之间常年不和,双方经常在边

  • 紫荆关之战:挽救大明命运的关键一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七日,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入北京,京师大震。次日,皇太后命令明英宗的弟弟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景泰帝朱祁钰监国。在最初的慌乱过程中,明国的中央并没有很快的完成统一的决策。郕王命令群臣商议战守方略,侍讲徐珵夜观星象,认为星象有变,京师应当南迁。就在大家莫衷一是的时候,如中流砥柱般的名臣出现

  • 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大唐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该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拉锯场面,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

  • 唐初的浅水原之战:唐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浅水原之战,是发生在唐武德元年六月到十一月的一场战争,是唐朝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在浅水原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因此这场战争的参展方就是唐朝和薛举父子,这一战役一举击败了薛仁杲,同时夺取了陇西,并且除去了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 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采用了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

  • 廊坊大捷真相:就是个笑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廊坊大捷 “大捷”,顾名思义,就是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廊坊大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发生在廊坊的一次战役,“大捷”之名出自清政府,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这次战役事实上很难被称以“大捷”,甚至被认为是一个笑话。 1900年,慈禧太后想废掉皇帝而立“大阿哥”溥俊为帝,据说年号保庆,差点中国最后一位

  • 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介绍 北周灭北齐之战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宇文邕 公元576年,北周灭北齐之战打响,历时3年时间最终以北齐的亡国而告终,北周灭齐之战主要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等。这场战役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原因 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北齐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

  • 中原大战简介 中原大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原大战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各路军阀的混战使中国发展受阻。此战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930年5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 1928年6月北京张作霖安国军政府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