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非川之战:大唐为什么会在这场战役中失败

大非川之战:大唐为什么会在这场战役中失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16 更新时间:2024/2/29 7:50:13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670年的四月到八月,在唐和吐蕃的战争中,唐与吐蕃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个镇,而在大非川中的重要作战。这场战争,吐蕃避实就虚,从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了唐军的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了战争。而唐军远道出征,供给不足,特别是军中的将领不和,终陷败局。

大非川之战的的地理位置是在今天的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大非川之战的地点是在今天的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海拔在4000米左右.。位于青海湖南,东至碛石军,西至伏罗川,由此往西可至于阗,东北至赤岭,西北至伏俟城,南至乌海、河口,确实是青海的要津。唐朝的薛仁贵等人就是在这为吐蕃所败。

这场战役虽然叫作大非川战役,但是实际上胜败是取决于乌海。乌海自古都是青藏高原上的交通要道,成公主入藏也就经过这里的。薛仁贵在这场战役中已获先机,但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使唐军由胜转败。其实,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也是唐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所在。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战役,而吐蕃凭借这场战役一跃成为了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吐谷浑也成为吐蕃别部。虽然吐蕃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他们的损失也不小。

大非川之战结果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咸亨元年四月至八月,共历时四个月时间,这场战争是大唐与吐蕃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个镇,而在大非川的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官是薛仁贵、郭待封、论钦陵等人。那么大非川之战结果是如呢?

在大非川之战中,吐蕃军队避实就虚,不与唐军的精锐兵直接交锋,而是断了他们的粮草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最后夺取了胜利。而唐军远道出征,并且兵力不支,供给不足,特别是军中的将领不和,副将郭待封擅自违抗军令,一意孤行,最终将战役陷入了败局。最后吐蕃大获全胜,占据了青海西部。

在这场战役中,唐军的兵力是五万,吐蕃军的兵力的四十万。但是原本在这场战役中,大唐是可以获得胜利的,而郭待封的擅自行动是大唐失败的重要原因,导致吐蕃军反败为胜。还有一方面大唐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地利因素,因为薛仁贵的“轻锐倍道”计划,使大唐军队没有适应高远环境的时间,于是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最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而吐蕃凭借这场战役一跃成为了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吐谷浑也成为吐蕃别部。但是虽然大非川之战中,吐蕃最后获得了胜利,但是吐蕃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也是不小的。

大非川之战分析

大非川之战是大唐和吐蕃之间的战役,在唐总章三年四月至八月时候,在大唐与吐蕃之间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个镇,而在大非川所发生的重要战役。这场战役最后以吐蕃获胜,占据了青海西部而得以告终。那么大唐为什么会在这场战役中失败呢?现在就来分析大非川之战的局势吧。

薛仁贵在此战已获先机,但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使唐军最终由胜转败,所以说,郭待封的擅自行动行为是唐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就来分析大非川之战中唐军失败的其他原因。首先,地利因素,使士兵们产生高原反应,让疲惫不堪的唐军战斗力削弱。唐军出发点是在鄯州,这里的海拔在2300米左右,是不会产生高远反应的,到了海拔4000以上,就逐渐出现了高原反应。而薛仁贵指挥的是“轻锐倍道”,所以缺乏适应高远环境的必要时间,并且体力消耗极大,因此造成的后果也就更加严重。

其次是战略的意图,围魏就赵,他的目的是在于占据逻娑。唐军以“逻娑为出师之名,或许有胜利后直捣黄龙之意”。在战前唐军踌躇满志,大胆深入。唐廷为了此次征战下了很大一番功夫,薛仁贵使“围魏救赵”的方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也起到了牵制作用,战略部署可以说是高明。

还有一点就是人和。在战争中,人和是极其重要的,想要获得胜利,人和是必备的条件。在《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中说到:“仁贵退军大非川,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师大败。”。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马嵬驿兵:一场因沉溺美色而酿造导致的悲剧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马嵬山兵变过程复杂多变,即便是现如今的影视文学作品中,依然可见其影子。这次兵变过程和影响对后世学者对于唐文化和兵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嵬山兵变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潼关失陷。潼关是中国古代京城重要的关口,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道路狭窄。唐玄宗派精兵大将重兵把守。叛军攻不进去潼关,

  • 垂沙之战是楚怀王背弃齐国而致秦齐韩魏联合攻楚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垂沙之战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垂沙之战呢?在战国中期的时候,齐国和楚国一直都坚持“合纵”政策,但是楚怀王在之后突然改变联齐抗秦的计划,竟然转而投向秦国。之后是因为什么而促使了垂沙之战的发生呢? 因为楚怀王投靠了秦昭王,齐国就想要伺机对楚国进行报复,于是齐国便在此时决定联合魏国和韩国结为同盟,而

  • 忽必烈东征日本始末 曾想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

  • 高楼寨战役:捻军大败清朝精锐的蒙古骑兵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高楼寨之战发生于1865年四月,当时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与僧格林沁部展开了一场十分激烈的伏击战。高楼寨之战背景十分复杂,早在1852年11月,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各地捻军都纷纷宣起起义的浪潮。几年之后1855年秋季,豫皖边境的捻军首领最先在毫州的淮河汇集,推荐张乐行为盟主,正式建立了五旗军制。这

  • 渭南之战背景:曹操自赤壁之战后转移目标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底,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伤亡过半。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又丢失了南方重镇江陵,这使得曹操的南进计划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月,曹操曾进驻谯郡,制作轻型战船并训练水军,准备继续向南方进兵。七月,曹军自涡水、淮水出肥水,到达合肥,但

  • 蔡州之战的爆发直接推动了金朝的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蔡州之战是金朝对抗南宋和蒙古联合的最后一场战役,从蔡州之战的结果得知,金朝在这场战役中走向了灭亡。纵观蔡州之战的整个过程,蔡州之战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双方力量悬殊过大,走下神坛的金朝在面对南宋和蒙军的联合时,除了背水一战,便无路可退。 公元1234年,金哀宗匆忙召集文武百官,将自己的君主之位

  • 雁门之战北宋对辽战争难得的一次大胜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公元980年,辽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雁门关进发,这是辽国向北宋发动的第二次大举南侵。 雁门关地处北宋与辽交界地带,是北宋防御辽国进攻的重要关口,守将杨业时任州刺史。杨业即世传“杨家将”中杨继业的原型,骁勇善战,外号“杨无敌”。此时,杨业麾下仅有守军数千人,面临

  • 鸡父之战:失败未必从主力崩溃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一场战役的失败,往往显示出地崩山裂式的态势,最明显的表象是主力部分被彻底击溃,或者溃散。然而,溃败的关键因素却未必从主力开始,甚至主力还未伤到毫发,战斗序列就已经分崩离析,局面完全不可收拾,说得形象一点,主力还在摩拳擦掌呢,败局就已经确定。这是怎么回事? 这如同一个主力球员,他

  • 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 凯旋时竟然驻跸神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697年,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凯旋时驻跸神木城郊。他写给内务府的十七封密札中,其中写道“朕自渡河以来,历府谷县、神木县等处,将近榆林,凡陕西地方,山川形势,又是一种别样景致。……风俗淳厚,人心似古,水土好,人无杂病,食物亦多,山上有松树柏树,远看可以看得。……朕在神木,得土物、点心二种,送到延禧宫

  • 唐诏之战:一场以土地争端引起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唐诏之战是唐朝和吐蕃之间为了南诏的归属问题,而爆发的一系列战争。而在字面意义上了解的,很多人都以为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南诏,简单的字面之差,让很多人都对这场战争有了误解。 其实,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吐蕃,关于这场战争,最初是由吐蕃和唐朝之间的土地争端引起的,吐蕃和唐朝之间常年不和,双方经常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