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打仗与礼节似乎挂不上钩,周朝时期为何是这样的状态?

打仗与礼节似乎挂不上钩,周朝时期为何是这样的状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57 更新时间:2024/1/17 13:11:06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战争一是不少的,而战争的目的,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战胜对方,而且战争总是极其惨烈的,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所以就给人一种,战争总是很野蛮的印象。然而在我国古代,周朝时期,战争却未必如此,当时在打仗的时候,领导人之间还是会相互行礼的,这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打仗与礼节似乎挂不上钩,但是为什么周朝时期就是这样的状态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晋穆侯的弟弟晋殇叔,作战勇猛,深有谋略,既是晋穆侯的得力助手,也是周宣最为信赖的人之一。

晋仇本是晋国太子,其父晋穆侯去世后,叔父晋殇叔篡夺国君之位。晋仇与亲弟晋成师不得已逃离晋国,出奔到周朝都城镐京来寻求帮助,这是周宣王时期。

过了三年,周幽王即位后,派兵跟随晋仇与晋成师回国夺位。晋仇就是侯,他老年时与弟弟晋成师产生了隔阂。晋文侯逐渐发现,自己的这个亲弟弟,性格与叔父晋殇叔非常相似,若有朝一日自己驾崩,恐怕子孙难保社稷。

晋文侯经常夜不能寐,被噩梦惊醒,流亡的日子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晋文侯在都城翼的西南方向修筑一座大城曲沃,将弟弟晋成师和一帮同党,全部迁移到这座新城,为子孙后代买了份保险。

晋成师到了曲沃,倒是不用暗中发展,索性放开手脚,大肆招兵买马,网罗人才。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其子晋昭侯即位。晋成师根本没有把这个侄子放在眼里,他在自己的地盘曲沃,拥兵自重,自成一国,史称曲沃桓叔

从此之后,晋国就有了以翼为都城的大宗,以及以曲沃为都城的小宗,两宗划疆而治,互相对立。

公元前710年,曲沃武公准备好几年之后,终于发动了统一之战。晋国大宗这一方,晋哀侯并不惧怕对手,他针锋相对地起兵对抗。这是一场标准的车战,双飞约定在边界处,进行一场各兵车一百乘(约七千五百人)的对决。

河东平原,空旷的战场之上,早晨的凉风吹得双方大军旌旗飘扬,四周吹来“沙沙”作响的落叶,带来一种肃杀的气氛。晋哀侯亲自坐镇指挥,一百辆战车组成方阵,准备迎敌。那边曲沃武公,好一个豪气青年,挥起粗壮的手臂,竟然亲自擂鼓。曲沃军闻鼓声而进,晋军也不甘示弱,双方开始激烈对冲。

春秋时期的车战,典型的特征是双方来回冲锋几次,把对方冲散了,就算赢了,点到为止。然而这回,当双方冲起来之后,晋军猛然觉察到,四周尽是曲沃军的车马,对方绝对不止一百乘!

是的,曲沃武公玩了一个战术,他知道晋国主力也就在一百多乘,因此跟晋哀侯约定一百乘,将对方骗上了战场。曲沃武公却将牛车都拉了上阵,足有三百乘,这个战争其实还没打,曲沃方就赢定了。

曲沃武公从即位到开战,足足等了六年,这六年他下令秘密制造战车,训练车兵,除了他本人,谁也不知道曲沃有多少战车。尘土飞扬中,晋哀侯的战车,被十几乘曲沃军战车分两层围定,曲沃军只是不断围绕晋哀侯的战车转圈,无人敢以下犯上,去捉拿晋哀侯。

春秋时代,是个讲礼乐的时代,即使随时可以将对方拿下,但对方可是一位侯爵,身份放在那儿,军士们不会贸然行动,尊重对手。

一会功夫,包围圈忽然闪出一条道,曲沃武公的战车缓缓驶入圈中。叔父晋万亲自给曲沃武公驾车,另一位大夫梁弘充当戎右的角色。(不久之后,曲沃武公封叔父晋万在韩原,晋万改名韩万,他是战国七雄韩国的先祖)

曲沃武公跃下马车,看起来心情极佳,他朝尘土中的晋哀侯拱手作揖,豪气冲天道:“得罪了!”随即扬起大手,身边的军士才一拥而上,将晋哀侯拿下,五花大绑。

这又是周朝的礼制,两军对垒,若对方的爵位地位比己方高,那开战前就必须向对方施礼,对方也会还礼。战争结束后,胜利的一方若地位高,也要施礼一番,表示承让。胜利的一方若地位低,那就更要礼节一番,表示自己侥幸获胜。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这样的:曲沃武公不但收编对方的一百乘兵车,还俘虏了晋哀侯。此战之后,晋国大宗再也没有力量与曲沃人进行野战,于是转为全面防御,不再与曲沃强撼,而是据城坚守。

标签: 周朝礼节

更多文章

  • 自周平王东迁后,东周在当时为什么长期地延续下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平王,东迁

    周朝是中国第三个王朝,西周和东周一共存在了791年,不过光是东周就有514年。当然东周一般我们叫春秋战国,这样听起来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影响力和统治力每况愈下,导致各国诸侯雄起,周天子的政权以名存实亡。周平王在建立东周的时候,还能掌握大权,有人说这是与他迁都有关,从结果来

  • 朱元璋听到常遇春的死讯,为何却心如绞痛以及哭湿草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常遇春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但是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因为在他的头上,还有另一个元朝皇帝。此时的元朝已经在崩溃的边缘,而南方的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张士诚,获得与元朝决战的资格。朱元璋北伐势在必行,以徐达、常遇春为统帅,派出25万大军进攻元朝。带兵打

  • 李旦登上帝位之时,谯王李重福凭什么能发动叛乱?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重福,李旦

    唐隆之变后,相王李旦登上帝位。远在均州的谯王李重福心中不服,洛阳人张灵均趁机劝说:“大王乃中宗长子,当为天子。若潜入洛阳,发左右屯营兵,袭杀留守,据东都,则天下指麾可定。”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重福是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他的母亲是谁,史书已无从可考。唐高宗时期,年仅三

  • 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武力水平如何?李世民为啥敢以一追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建成,李世民

    我国古代的众多宫廷政变中,哪一场最特殊?当然是玄武门之变,这是唯一一场由主角们亲自上阵、以个人武力定胜负的政变:觊觎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亲手射死了时任太子、大哥李建成,其后却差点被弟弟李元吉勒死,最终靠着及时赶到的部下捡回一条命。以双方当事人亲自决斗决高下、而非通过群体械斗定输赢,这种擒贼先擒王的政变

  • 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为何还会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绍,曹操

    公元199年,袁绍在统一河北之后不久,他就召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打算攻入许都,以此一统北方。虽然袁绍实力强大,资历雄厚,但曹操并不担心被袁绍击败,他通过事先的部署,成功地赶在袁绍发起进攻前占据了关键的据点要塞,为后来拖住袁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曹操还在袁绍还未集中兵力攻打他时,率先集结优势

  • 论及刘备这位蜀汉皇帝,他真的是以平民、草根起家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蜀汉

    历史上的很多平民皇帝、草根君主,都是相对而言的,跟四世三公的袁氏、太尉之子的曹操、世代在吴地为官的孙氏相比,刘备这种幽州小吏的儿子自然要显得普通得多,短暂的“织席贩履”生涯自然也就成为了其前半生的重要注脚,假如他真的有一位贵为三公的父亲,又怎么会被塑造成平民、草根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尉迟敬德做了什么事?李世民为何要以“刘邦杀功臣”惊醒他?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李世民到了庆善宫,这是李世民的出生地,于是心生感慨,摆开宴席,台上载歌载舞,台下群臣就坐,高谈阔论。本来是一桩好事,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正是因为尉迟敬德,给这热闹的宴会泼了一勺冷水。宴会的座位有排序,按照尉迟敬德的功劳,应该坐在最前面,但前面却已经有人在

  • 都说李善长擅于谋略,他最后为何却沦落到被朱元璋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善长,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围绕他发生的事情自然引人注目,史书上关于他的事迹也是着笔良多。李善长作为国家功臣,放权种田,最终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原因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朱元璋生性多疑。另一原因,也是李善长自身骄横。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称帝之后,对于昔日一

  • 刘禅在前期为何不给诸葛亮立庙?难道是他不愿意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诸葛亮

    在我国历史中,论君臣关系,刘禅和诸葛亮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也算是互相成全,历史上再也找不到如他二人这么和谐的君臣关系。 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可不是史书上的一句空话。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这种权力是刘禅给的,他也有足够的权利可随时收回。从这一点来说刘禅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知道自己的斤两,知人用

  • 雍齿可是背叛了刘邦,张良为何建议刘邦给他一份赏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齿,刘邦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的人,公元二百零九年,刘邦带着雍齿攻打秦国,经过一场艰难的战役,刘邦攻克了丰邑。后来刘邦让雍齿守住这个地方,自己则率兵攻打薛地,但是雍齿这个人不太喜欢刘邦,他不但没有听刘邦的守住丰邑,而是在刘邦离开丰邑去薛地的途中,就向魏国投降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