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乾、简雍、糜竺这三人,在刘备身边是如何被定位的?

孙乾、简雍、糜竺这三人,在刘备身边是如何被定位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81 更新时间:2024/1/17 13:04:34

孙乾简雍糜竺都属于早期跟随刘备漂泊之人,在刘备身边多做谋划、游说之事。此三人中,糜竺是名望最高的,早期在陶谦处担任别驾从事,陶谦去世后便奉命跟随刘备,在吕布掳走刘备妻子时,将其妹嫁给刘备,也就是糜夫人。因世家从商,资产颇丰,在刘备创业初期,给予刘备不少财富以充军资。在曹操上表为糜竺和其弟糜芳请封时,果断拒绝了受封,选择跟随刘备继续颠沛流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也念糜竺对其早年的支持和帮助,在入主益州以后,便拜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仅次于许靖,高于诸葛亮、法正等人。后糜芳叛变害死关羽,刘备也并未迁怒于糜竺。总体看来,糜竺算是刘备集团的天使投资人,并在董事会里工作,献计献策,还献出了亲妹妹,其为人被评价为“雍容敦雅”,俨然一身君子气,因此在蜀汉集团也倍受尊敬。

孙乾也是刘备在徐州时所征辟,一路跟随刘备漂泊四方,并因口才出色,在刘备前期经常行出使游说之事,诸如游说袁绍偷袭曹操后方,南下请求刘表收留等。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拜其为秉忠将军。简雍则是跟随刘备比较早,二人本就年少相识,刘备客居荆州之时,简雍为从事郎中,跟糜竺、孙乾的职务一样,尝尝一同在刘备身边讨论政事。刘备入川支援刘璋时,刘璋对简雍很是喜爱,到了刘备攻打成都时,还是简雍入城劝说了刘璋投降,之后被刘备拜为昭德将军。

简雍为人“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且不怎么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点随意,在刘备和诸葛亮面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但说话做事比较风趣幽默,也很招人喜欢,经常给刘备开一些玩笑,甚至讲一些荤段子。这种人当然会受到人们的喜欢。此三人均为刘备早期谋士,虽然功绩不是很大,但陪着刘备颠沛流离,也算苦劳颇深。在蜀汉强大之后,自然也就获得了高官厚禄。

其实他们三人并不属于谋士一类,刘备手下的第一位谋士是那位喜欢吃鱼的广陵太守陈登。孙乾、简雍、糜竺三人,后面陈寿加上一个伊藉,他们的真正定位应该是外交官(俗称说客)。糜竺劝徐州、孙乾进冀州、简雍定益州

刘备在前期积攒家业的时候,能有“所到之处,人皆迎之”,甚至还有袁绍出城三十里迎接、陶谦拱手让徐州的待遇,这就很让人感到奇怪了!按理说刘备当时无兵无将,又是一个偏远的宗室而已,何德何能,会受到如此多人的礼待呢?所以原因就在于这三人身上。

糜竺是徐州时期的老臣子,同时还是徐州第一豪族,他对刘备的资助以万计,可以说是倾家荡产地支持刘备,不止把妹妹糜氏嫁给了刘备,双方结了姻亲,而且还和陈登一起力劝陶谦让刘备接任徐州牧。糜竺对刘备的忠心和他个人的魅力,连曹操提起都赞不绝口。最后刘备称王,封糜竺为安汉将军,为众臣之首,比诸葛亮和法正都要高。

孙乾自徐州时就跟随着刘备,作为使者多次游说各方势力,让他们了解到了刘备这个人才。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赶出徐州,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派孙乾出使冀州,会见袁绍。也多亏了孙乾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袁绍,刘备才有了喘息之地,不至于腹背受敌。另外孙乾也极被刘表看重,刘表经常和刘备、孙乾一起谈论北方事务。在刘备称王后,封孙乾为秉忠将军,仅在糜竺之下,和简雍平等。

相比上面两人,简雍则是刘备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人注定了关系非比寻常。和孙乾一样,简雍也作为使者经常游说各方势力,而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单骑入成都,劝说刘璋投降,才使得刘备可以更快地拿下益州。刘备称王后封简雍为昭德将军,名次和孙乾相同,仅次于糜竺。

可以说这三人,加上后面的伊藉、马良等人,组建起了刘备时期的外交部。也是因为这些人,刘备才能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打响自己的旗号,为自己建立蜀汉政权打下了舆论的基础。

标签: 刘备孙乾

更多文章

  • 打仗与礼节似乎挂不上钩,周朝时期为何是这样的状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朝,礼节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战争一向是不少的,而战争的目的,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战胜对方,而且战争总是极其惨烈的,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所以就给人一种,战争总是很野蛮的印象。然而在我国古代,周朝时期,战争却未必如此,当时在打仗的时候,领导人之间还是会相互行礼的,这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打仗与礼节似乎挂不上钩,但是为

  • 自周平王东迁后,东周在当时为什么长期地延续下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平王,东迁

    周朝是中国第三个王朝,西周和东周一共存在了791年,不过光是东周就有514年。当然东周一般我们叫春秋战国,这样听起来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影响力和统治力每况愈下,导致各国诸侯雄起,周天子的政权以名存实亡。周平王在建立东周的时候,还能掌握大权,有人说这是与他迁都有关,从结果来

  • 朱元璋听到常遇春的死讯,为何却心如绞痛以及哭湿草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常遇春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但是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因为在他的头上,还有另一个元朝皇帝。此时的元朝已经在崩溃的边缘,而南方的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张士诚,获得与元朝决战的资格。朱元璋北伐势在必行,以徐达、常遇春为统帅,派出25万大军进攻元朝。带兵打

  • 李旦登上帝位之时,谯王李重福凭什么能发动叛乱?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重福,李旦

    唐隆之变后,相王李旦登上帝位。远在均州的谯王李重福心中不服,洛阳人张灵均趁机劝说:“大王乃中宗长子,当为天子。若潜入洛阳,发左右屯营兵,袭杀留守,据东都,则天下指麾可定。”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重福是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他的母亲是谁,史书已无从可考。唐高宗时期,年仅三

  • 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武力水平如何?李世民为啥敢以一追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建成,李世民

    我国古代的众多宫廷政变中,哪一场最特殊?当然是玄武门之变,这是唯一一场由主角们亲自上阵、以个人武力定胜负的政变:觊觎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亲手射死了时任太子、大哥李建成,其后却差点被弟弟李元吉勒死,最终靠着及时赶到的部下捡回一条命。以双方当事人亲自决斗决高下、而非通过群体械斗定输赢,这种擒贼先擒王的政变

  • 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为何还会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绍,曹操

    公元199年,袁绍在统一河北之后不久,他就召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打算攻入许都,以此一统北方。虽然袁绍实力强大,资历雄厚,但曹操并不担心被袁绍击败,他通过事先的部署,成功地赶在袁绍发起进攻前占据了关键的据点要塞,为后来拖住袁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曹操还在袁绍还未集中兵力攻打他时,率先集结优势

  • 论及刘备这位蜀汉皇帝,他真的是以平民、草根起家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蜀汉

    历史上的很多平民皇帝、草根君主,都是相对而言的,跟四世三公的袁氏、太尉之子的曹操、世代在吴地为官的孙氏相比,刘备这种幽州小吏的儿子自然要显得普通得多,短暂的“织席贩履”生涯自然也就成为了其前半生的重要注脚,假如他真的有一位贵为三公的父亲,又怎么会被塑造成平民、草根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尉迟敬德做了什么事?李世民为何要以“刘邦杀功臣”惊醒他?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李世民到了庆善宫,这是李世民的出生地,于是心生感慨,摆开宴席,台上载歌载舞,台下群臣就坐,高谈阔论。本来是一桩好事,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正是因为尉迟敬德,给这热闹的宴会泼了一勺冷水。宴会的座位有排序,按照尉迟敬德的功劳,应该坐在最前面,但前面却已经有人在

  • 都说李善长擅于谋略,他最后为何却沦落到被朱元璋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善长,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围绕他发生的事情自然引人注目,史书上关于他的事迹也是着笔良多。李善长作为国家功臣,放权种田,最终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原因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朱元璋生性多疑。另一原因,也是李善长自身骄横。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称帝之后,对于昔日一

  • 刘禅在前期为何不给诸葛亮立庙?难道是他不愿意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诸葛亮

    在我国历史中,论君臣关系,刘禅和诸葛亮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也算是互相成全,历史上再也找不到如他二人这么和谐的君臣关系。 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可不是史书上的一句空话。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这种权力是刘禅给的,他也有足够的权利可随时收回。从这一点来说刘禅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知道自己的斤两,知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