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蜀汉国小民少,为什么却多次主动攻打强大的曹魏?

蜀汉国小民少,为什么却多次主动攻打强大的曹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93 更新时间:2024/1/19 3:59:07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何蜀汉屡次攻伐曹魏,曹魏却很少进攻蜀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看三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蜀国国小民少,却多次主动攻打强大的魏国。在诸葛亮的时期,蜀国就发动了五次北伐。而到了姜维时期,对曹魏的攻击达到了八次之多。相反,曹魏对蜀汉的攻击却屈指可数。这种情况,就好比一个少年去挑衅成年人一样,而那成年人还光挨打不还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

一、汉中争夺战的胜利,奠定了蜀汉的立国基础。

在建安十九年的时候,刘备经过长期的征战,终于占领了成都。而与此同时,曹操占领了陇右。第二年,曹操率军攻打汉中的张鲁。同年十一月,张鲁投降,曹操占领了汉中。在曹操占领汉中后,他的手下劝他趁势攻打西川。曹操心里担忧关东的局势,没有采纳这些人的建议。他留下夏侯渊镇守关中,自己率领主力返回关东。

刘备的手下中,有很多人都看出曹操占领汉中,对西川十分不利。他们多次劝说刘备夺取汉中,其中法正的建议被刘备采纳。刘备先是派部将攻打汉中,遭到了挫折。于是,刘备亲自率领主力发动了汉中之战。

刘备在汉中之战里,也是艰难万分。他给诸葛亮写信,向诸葛亮求援发兵。诸葛亮当时对此十分犹豫,因为大战之后,西川的百姓也十分疲敝。他向杨洪征求意见,杨洪直截了当的回答他说,“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诸葛亮采纳了杨洪的意见,全力支援刘备,这才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从杨洪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正是刘备夺取了汉中,才使得蜀汉有了立国的基础。正是蜀汉占领了汉中,才将曹操的势力驱逐至秦岭以北,使得蜀汉拥有了必须的战略纵深。

二、曹魏对蜀汉的两次进攻。

如果说曹魏对蜀汉没有发动过攻击,那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曹魏发动最后一次的灭蜀之战前,曹魏向蜀汉发动过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不过,这两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进攻是在诸葛亮发动对曹魏的第二次北伐后,曹魏对蜀汉发动了报复性进攻。这一次进攻的发起者是曹真。当时曹真因为前两次抵抗诸葛亮的功劳,被曹睿封为大司马。曹真在此后,便向曹睿建议讨伐蜀汉,得到了曹睿的应允。

曹真将魏军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率领,从长安入子午谷,另外以偏将率军一部入斜谷。第二路由司马懿率领,从南阳溯汉水西上。第三路由张郃率领,自陇西南向建威以攻白马关。这三路的主要目标都是汉中。

诸葛亮得知魏军的攻势,便自己率领军队在城固、赤坂当子午谷来防御魏军。他又让李严率领两万人马增援汉中,魏延率领一支军队西入羌中,牵制张郃等部。在诸葛亮的防御下,魏军进展缓慢。在进军途中,魏军遭遇了连续三十多天的大霖雨,山洪暴发,道路阻绝,进退两难。魏军在遭遇巨大损失后,被曹睿召回,这一次进攻宣告失败。

曹魏第二次对蜀汉的进攻,是在曹爽专权之后。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曹爽与夏侯玄一起,征发关陇的兵力,向蜀汉发动了进攻。这一次进攻与上一次一样,被王平率领的蜀军阻击在兴势山下。曹魏的军队在蜀军严密防守的山险前,进退两难。在加上道路险阻,后勤无法保障。最后,遭受了巨大损失的魏军只得撤退。这一仗,史书上记载,曹爽失亡甚众,关中为之虚耗。

三、汉中争夺战的后遗症。

我们从历史上的记载可以看到,曹魏对蜀汉的进攻,都在汉中北部的山区遭受了挫折。蜀军利用秦岭天险,将魏军阻截在山险之间。魏军辗转于蜀军的堡垒要塞之间,进不可攻,退不可守,最终只能撤军了事。

蜀汉的这种防御体系,来源于当年的魏延。魏延在被刘备提拔为汉中太守的时候,就豪迈的对刘备说,如果曹操亲自率领全军前来,就阻止他的进攻。如果是其他偏将率领十万人马前来,就全部消灭他。在曹魏的两次进攻的过程中,验证了魏延的决策。兴势之战中,曹爽的十几万魏军,险些全军覆没在魏延构筑的防御体系前。

魏军之所以不轻易发动对蜀汉的进攻,最大的原因就是秦岭天险。而对秦岭天险的畏惧,则主要来源自汉中争夺战。当年曹操在夏侯渊战死后,亲自率领魏军主力驰援汉中。可是在汉中争夺战中,面对凭险固守的刘备,曹操也一筹莫展。最后,曹操只是救出了汉中的败兵,撤回了关中。

曹操的这一次失利,给曹魏上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曹魏阵营中,曹操被公认为最能用兵的人。连曹操都不能夺取汉中,那么其他人夺取汉中的希望更是渺茫。因此,在对蜀汉用兵的时候,汉中北部的天险,就成为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可以看做是曹操汉中争夺战的后遗症。

在曹睿制订曹魏的战略方针时,他采纳了孙资反对向蜀汉用兵的意见。孙资的主要理由是汉中地势险要,当年曹操攻打汉中,是先遭遇危险才获得了胜利。在汉中争夺战中,曹操救出汉中的军队后,经常说南郑是一个天狱,中斜谷是五百里的石穴。曹操认为那里的地势过于险要,能够救出夏侯渊的军队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因此,孙资建议,对蜀汉采取防御战略。曹魏对内则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曹魏对蜀汉的总体优势会越来越大。到那个时候,曹魏再发动讨伐蜀汉的战争,会水到渠成。

曹睿在听取了孙资的意见后,决定采取他的建议,分兵守险坚壁不出,以待国力强大,再寻衅灭蜀。由于曹魏制订了这样的国策,就出现了强大的曹魏坚守不战,而弱小的蜀汉屡次攻伐曹魏的情况。不过,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蜀汉一直不能对曹魏的核心区域予以打击。经过休养生息后,曹魏的国力越来越强,最终奠定了灭蜀的基础。

四、蜀汉成也汉中,败也汉中。

曹魏对蜀汉发动的两次进攻都惨遭失败,这印证了孙资的判断。因此,曹魏一直忠实的将防御的国策坚持下去,终于等来了灭蜀的那一天。公元263年,在司马昭的主持下,曹魏发动了对蜀汉的讨伐。

在这一次讨伐前,曹魏内部很多人依然对这一次讨伐持有反对意见。司马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军队主力交给他不信任,但是坚信伐蜀必将成功的钟会。曹魏兵分三路,西路由邓艾率领,中路由诸葛绪率领,负责绊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维,东路主力由钟会率领,兵分三道,分别由斜谷、骆谷和子午谷三道并进,进攻汉中。

在过去蜀汉的防御体系中,汉中北部山区是防御的重中之重。自魏延时起,蜀汉在那里依托山险,构建了一系列的堡垒要塞,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当魏军进攻的时候,这个防御体系能够将魏军阻击在山险之间,让他们进退两难,只能撤退。

可是当姜维掌握兵权后,他放弃了这个防御体系,采取了开门揖盗的方针。他放魏军进入汉中,自己的军队则坚壁清野,防守各个要点。这样,魏军进无所据,野无所掠,最后只能撤退。在这个时候,蜀军再进行追击,就能获得巨大的战果。

但是,姜维的这种做法,完全是出于他的一厢情愿。他根本就无视蜀魏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而且,在曹魏进攻之前,姜维还将蜀军的主力拉往沓中屯田,使得汉中实力空虚。结果,钟会的魏军轻易的就夺取了汉中,并占领了阳安关,打破了姜维的战略。

虽然姜维抢占剑阁,暂时稳定了局势。可是西线又露出破绽,被邓艾偷渡阴平,袭取江油,在绵竹打败诸葛瞻的蜀军,直逼成都城下。刘禅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降,蜀汉因此灭亡。这个时候,姜维和他的部下虽然不甘心,可也无可奈何了。

结语:

三国时期,蜀汉对曹魏进行了十几次进攻,而曹魏则只回击了三次。究其原因,是因为蜀汉拥有的汉中北部的山险,已经蜀汉构筑的防御体系造成的。从曹操争夺汉中的失败,使得曹魏汲取了教训,制订了符合自己国情的战略。

曹魏决定对蜀汉采取防御策略,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恢复生产,休养生息。这样,双方的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越来越大。最终,曹魏凭借强大的实力,发动了灭蜀之战,一举灭亡了蜀汉政权。

在这一次灭蜀之战中,姜维一厢情愿的制订自己的防御策略,轻易的放弃汉中天险。这是蜀汉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双方实力相距巨大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优势,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事实证明,蜀汉占有汉中,就能够生存。如果失去了汉中,蜀汉就必然灭亡。

标签: 蜀汉曹魏

更多文章

  • 古人为什么会对传国玉玺那么执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国玉玺,春秋

    古人为什么会对传国玉玺那么执着?觉得有传国玉玺才是真命天子,没有的都是逆贼谋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玉玺,如果仔细研究,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时代。当时,各国间征伐不断,处处弥漫着烽火狼烟,而各国的王室之间也在默默开展一场“争夺

  • “中华”二字起源于何处?为何一直沿用至今?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华,上古

    众所周知中华二字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图腾,那么“中华”二字起源于何处?为何一直沿用至今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分裂的华夏大地自春秋时期开始就形成大小诸侯割据的局面,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诸侯们争霸的升级,分裂的中原大地形成了七个较强的诸侯并立的局面,秦国便是其中之一。秦

  • 夏侯渊和关羽虽然相隔千里,但他们的死有着什么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夏侯渊,关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夏侯渊和关羽相隔千里,他们的死却互相呼应,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是奇妙的,有时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就会让历史的车

  • 面对天下公认的第一武将,张飞为何如此有恃无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武将,张飞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飞屡次挑衅最强武将吕布,他的底气从何而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吕布是一对死对头。尤其是张飞,屡次三番的挑衅吕

  • 明明都是白手起家,为什么吕布最后被骂作三姓家奴?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布,三姓家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都是投靠他人,为何吕布被骂作三姓家奴,而刘备却被称为英雄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时期,天下一片混乱。这种情况下,各路诸侯竞相崛起,

  • 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何不再重新整顿军队,反而转入防御?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赤壁之战,曹操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在赤壁惨败后,为何将军队主力撤回北方,对孙刘联军采取守势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在此之前,曹操率领大军

  • 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使得刘备病死白帝城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夷陵之战,蜀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受了多大的损失,以至于动摇了蜀汉的根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撕破盟约,背信弃义的袭取了荆州,并擒杀

  • 从历史记载来看,为何说卤城之战是一场众说纷纭的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卤城之战,战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卤城之战,历史记载中各不相同,真相到底是什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卤城之战是一场众说纷纭的战役,造成这种结果的是因为历

  • 郡国官学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详解其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郡国官学,汉朝

    郡国官学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汉代的郡国学校,是指以行政区划郡、国为范围的地方官学。蜀郡守文翁,对于创建郡国学有显著成就。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学校简介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推行儒家的仁政之说,重视教化。他任蜀太守期间,为改变当地落后的风习(蛮夷风),选拔县郡

  • 关羽为什么要给诸葛亮写信?是怕地位受到马超威胁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关羽,诸葛亮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名将马超投奔刘备,关羽远在荆州,为何给诸葛亮写信询问马超能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羽是刘备最信任的武将,在刘备夺取西川的时候,将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