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杭世骏提出的满汉待遇问题,为何会使得乾隆如此不满?

杭世骏提出的满汉待遇问题,为何会使得乾隆如此不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16 更新时间:2024/1/8 13:24:08

乾隆年间,大臣杭世骏曾上奏皇帝指出“满汉官员待遇不一”的问题,之后,皇帝盛怒之下将杭世骏的乌纱帽摘掉,并遣其回了老家。那么,为什么这件事会使得皇帝如此不满呢?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推行了“以满治汉”一政策,后来,皇太极又将其调整为“以汉治汉”的政策。最终,直到康熙执政期间才明确规定:满朝不论满族官员还是汉族官员都得一视同仁,就算品级不同,也不应该有所偏见。

但是,实际在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如上文所说的那样,皇帝本人对汉族文化的喜爱和尊崇则集中表现在了他实施的“满汉一体”的政策中。如:康熙派人修建孔庙、给孔圣人行三跪九叩大礼,这都体现了康熙把汉族文化摆在极高的位置之上,朱熹理学也被列入到了满清正统思想。

但是,这些就足矣说明“满汉一体”吗?其实,并不是。

首先,满汉官员的待遇是不平等的。关于满汉官员的待遇不一这个问题,这不是第一次被汉族官员上奏皇帝,杭世骏之前也曾有官员上奏。例如:顺治时期的名臣魏裔介就上奏顺治皇帝,在奏折中提醒皇帝慎重选择督抚大臣,最好不要用辽左旧人,满族大臣和汉族大臣应该持平。

并且,在这之前,魏裔介还大胆的说过:朝中上下不通,满汉之间的关系会卡在中间。魏裔介的说法很是中肯,但是,就算这样,这个“中瘀”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倒是往更坏的方向发展了。

满族官员不把汉族官员放在眼里,自然,也不会把汉族的百姓当回事。杭世骏同时代的文人全祖望曾经记述:“驻闽一带的官员满洲贵族率领的部队中大量禁军没有住所,于是他们就强占居民住所,之后更是强占居民的生活用具,甚至强迫屋主人为奴仆,犯下一系列罪行。”

他们在这一带仗势欺人,闽中一带每天都有大量死去的人,多数都是被虐待致死的,老百姓食不果腹尸横遍野。姚圣在闽中一带任职,不忍直视这种惨绝人寰的景象,凭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百姓。从姚启圣的这一善行中,我们不难看出:汉族人民一直饱受满族人民的欺压。

并且,清朝时期实行满汉分居,即:造“城中城”,外围为城墙,中间为汉人居住,最中间,再起一道城墙。满人居住在最中心,满城不许汉人随意进入,这于后世租借“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何其相似。可以说,从心理上,满人就从未将汉人视为自己人,

雍正时期,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在官场上的满人高人一等的现象确是越来越严重了。汪景祺曾记载:“陕西的官员在各省中是最坏的,几十年来,重要的省级官员全都都是满族人。这些人甚至没什么文化阅览公文都是问题,作为官员却不问民生还喜欢大肆挥霍。”

当时,有一名总督犯下了罪行,与此次案件中一名妓女在受审时一同跪在堂上,当时的人们觉得:这件事实为笑谈,而且,还有失体统。这件事放在今天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体现司法的公正,可是,在古代就连犯人也要分等级。

总督是大臣,过一年就有可能官复原职,但是妓女呢?身份只能是贱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满族官员没有汉族的礼义廉耻观念,也没有娴熟处理“业务”的能力。没有能力还占据高位,所以,这自然是会引来大家的不满。

当然,汉族官员自然要拿满族官员的“无为”做文章来发泄不满,满族官员无能但想为国家效力的汉族官员却被排挤。所以,满汉在满清时期根本就不存在平等的关系,无论满清的统治阶级怎么鼓吹满汉一家亲,那都是因为当时统治需要而已,因为,被统治中多数为汉人。

乾隆八年二月的时候,应朝廷要求:愿意选拔御史的人,每人交一份文章,这也算是一场考试。杭世骏此时四十八岁,正是为朝廷鞠躬尽瘁的年龄,所以,他的论题《时务策》的主要论点就是:“去除满汉界限。”文章还阐述了国家不能坚持“重满轻汉”的政策。

杭世骏虽然是在议论当下时政,但是,语言却很是委婉,并且,说了很多客套话。但是,乾隆认为杭世骏是无中生有,言语不敬,一怒之下,将杭世骏革职。杭世骏在朝为官自然是深有体会,上朝时满族官员都是自主进殿,而汉员却要等点名方可进入,这足以说明“满贵汉贱”。

杭世骏回到老家之后,开始了悠闲自得的生活,并在扬州的一所书院教书,几十年如一日却还乐在其中。自由久了,难免放纵,于是,他就有了一个嗜钱好赌的习惯。虽好赌,但他从不贪图不义之财。可以说,偶尔赌钱,这也是杭世骏的一大人生乐趣。

杭世骏不再是朝中重臣,自由与富足的生活自然不能兼得,生活很是清苦。再加上,他赌钱从不在意输赢,很快便一贫如洗。他夫人已经去世,没有人帮助打理各种事宜,日子捉襟见肘,为了维持生计,他开了一家古董店,杭世骏也时常把自己的书画作品掺杂在其中卖出。

说是“掺假”,但是,杭世骏的书法也算一流,跟古人比起来也并不逊色。在他死后,他的书法作品甚至成了上等珍藏品。杭世骏后来也没有再娶,他只买了一位相貌丑陋的婢女为自己煮饭洗衣。在店里的后院,他种满了花草,打发时间、悠然自得。

收入可观的时候,他便喝上两壶,之后,趁着微醺在院子里闲逛。偶尔,他也会关闭店门,雇一艘好船到西湖深处游乐。一去便是数日,好奇的人们总会透过他店里的门缝看进店里有些什么,但也只不过是一些旧画破书等杂物,再无其他了。

标签: 乾隆杭世骏

更多文章

  • 在今天看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元朝如此之快走向了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灭亡

    大家都知道,元朝是由蒙古人忽必烈建立,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曾在公元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并且横扫欧亚大陆,被称为一代天骄。后来忽必烈登上汗位后,于1271年建立元朝。当时,蒙古军队几乎势不可挡,1279年,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至此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中国。可每曾想到的是,强大的元朝在1

  • 北宋王朝有一个“富宋”的绰号,问题是北宋凭什么能这么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富宋

    两宋王朝有一个绰号,就是“富宋”。这个“富”字,放在繁华风雅到出名的北宋身上,真是全方位富到亮眼:官员俸禄空前高,补贴也出名丰厚。城市经济也热闹,老百姓也腰包鼓,照司马光的说法,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织品,宋代一线城市里贩夫走卒都穿。国家花钱更大气,汉唐老百姓白出工的劳役,宋朝全变成政府花钱雇人。精锐禁

  • 宋朝的开国者为何能如此高风亮节?最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开国者

    大宋开国后的某一天,赵普找到赵匡胤,要求解除武将手上的实权,这一提议让高干子弟出身的宋太祖很是为难,那些都是自家一起玩儿大的兄弟,后来又南征北战,助朕黄袍加身,怎么能卸磨杀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于是,赵匡胤对赵普表示,该建议被驳回,朕对他们很放心,况且,还是自家兄弟

  • 木兰围场作为清朝时期的皇家围场,它有什么发展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木兰围场,清朝

    说起木兰围场,想必大家都不是很陌生,随着近几年的清宫剧热播。里面也会经常提到皇家的生活,而作为清朝时期皇家的围场,这里也成了现如今的旅游胜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在辽代时期这里曾经就是蒙古君王的领地,用作围猎避暑的地方。后来到了大清王朝,康熙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就

  • 朱元璋各封了哪些藩王?和当地的政府官员的关系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藩王

    说到明朝的朱元璋很多网友都说了其实这个人真的不简单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推翻了蒙元的统治,恢复了名族的平等这样的事情了,说到帝王很多网友都知道需要三宫六院的媳妇很多,所以孩子也很多了,朱元璋有25个皇子,这25个皇子都分到了各个地方做了王,那么这些王和当地的政府官员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

  • 乡君作为中国古代女性的封号,始于晋武帝哪位将领之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乡君,晋武帝

    乡君是中国古代女性封号,始于晋武帝封羊祜妻为万岁乡君。唐勋官四品有封者之母或妻封乡君,宋废。金五品文散官朝列大夫、武散官宣武将军以上之母或妻封乡君,章宗承安二年(1197)改封县君。明郡王玄孙女封乡君,清入分镇国公、辅国公及贝勒侧室之女称“乡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世袭制”在古代是什么传承制度?它起源于哪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世袭制,古代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

  •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名人?为什么这个时代能人辈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名人

    春秋战国是中国的一个大争之世,也是我们中华文明思想的巅峰之时,这个时代是非常牛的,能人辈出,史诗级的大家巨匠几乎都是扎堆出现,这个时代自然也无愧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的国宝巨著有着《论语》《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鲁班书》等等,无论是哪一部书,它的高度都只能让后世望其项背。再说

  • 所谓“物勒工名”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出现于古代的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物勒工名

    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次出现吕氏春秋上首次提到了“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

  •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哪两个?又有着怎样的伦理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重农抑商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商业对中央集权统治基础的小农经济的会产生威胁;二是商业威胁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行使其广泛的公共职能。但是这种结论只注意到了一方面,没有注意精神文化方面的原因,没有注意到“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观念为代表的伦理思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