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邦为汉朝开创了什么制度?他死后又遗留了哪些问题??

刘邦为汉朝开创了什么制度?他死后又遗留了哪些问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26 更新时间:2024/1/20 15:57:32

刘邦几乎毕生都在戎马倥偬中度过,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王朝,却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军事上的胜利。还在称汉王的时代,他就命令萧何留守关中,辅佐太子刘盈,创建法律,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四年(前203)八月,汉“初定算赋”,即首次确定了人头税制度。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高祖五年(前202)五月,刘邦置酒洛阳宫,大宴群臣,总结取天下之道。他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积聚钱粮,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人杰啊,但我能用他们,所以取得了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会被我打败。”

他命令太中大夫陆贾为他总结秦朝所以覆灭,汉朝所以建立,以及古代国家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共写成12篇奏章。

经过秦末长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国家贫困不堪,刘邦虽为皇帝,出行时竟然凑不成四匹同样毛色的马来驾车,很多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上朝。为了尽快使新生政权稳定下来,刘邦采纳来自各方的建议,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

首先,他听取娄敬的意见,将都城从洛阳迁往长安。然后命萧何以《秦律》为基础,创建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汉律》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户法、兴法、厩法九篇,后世封建社会的法规,基本以此“汉九章”为宗。

刘邦还把齐、楚等地豪强十余万口迁徙到关中,一方面充实都城附近的户口,另方面也削弱关东豪族势力,使其不致作乱。最重要的是,刘邦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战,恢复社会生产力。

高祖五年(前202)五月,下《复故爵田宅令》,号召因战乱逃亡隐匿的人民回归原籍;又下令释放奴婢,“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高祖七年(前200)下诏,百姓生子可免除徭役两年,鼓励生育;额定田租为十五税一,高祖十一年(前196)下《省赋令》,限制地方官和诸侯王额外增税。

在鼓励生产的同时,刘邦也开始制定新王朝的各种典章制度,巩固封建集权。他初做皇帝时,认为过去的礼仪过于繁琐,所以一概废除,结果手下的大臣多是平民出身,没有礼法约束就行为放纵,公然在朝堂上喊叫争吵,甚至拔剑乱砍柱子。于是刘邦让孙叔通拟定朝堂上的礼仪。礼仪造好,长乐宫正好竣工,百官顺次朝贺,秩序井然,刘邦大喜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是多么尊贵啊!”

叔孙通定礼仪,使刘邦感受到做皇帝的威严。

但是刘邦称帝仅8年就去世了,朝廷制度、管理措施都才草创而已,尤其他遗留给后世三个重大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一是北方边患匈奴问题。刘邦在平城被围,自知实力尚不足以与匈奴抗衡,加之战祸延绵多年,百姓也需要修养生息,国家需要逐步成长,于是才定“和亲”之策,让宫人或翁主(王、侯之女)假冒公主与匈奴联姻,并允诺每年赠予大量财物。

虽然他征调巴蜀步兵屯兵灞上,拱卫京师,还加强北部边境防御力量,但平城之战以后,对匈奴基本是采取的守势。

刘邦遗留给后人第二个重大问题,是在汉朝内部。他削平大部分异姓王割据势力后,又封了许多同姓王,比如封其子刘肥为齐王、刘交为楚王,侄子刘贾为荆王、刘濞为吴王,等等。他还杀白马与诸臣盟誓,说非刘姓不得封王,有敢称王的,天下共讨之。

周朝分封诸侯,同姓诸侯大都集中在都城附近,疆域本窄,又缺乏发展余地,所以叛乱的很少,刘邦大概因此以为同姓诸王比较不容易起异心吧。但他这一想法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的,所因此长出的荆棘,只有等他的儿孙们去费力辟除了。

刘邦遗留下的最后一个大问题,就是继承人问题。他虽然在汉王时代就立吕雉所生的刘盈为太子,但称帝后宠爱戚夫人,想让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做继承人。此事虽最终被劝阻,改封刘如意为赵王,但直接导致了戚夫人母子悲惨的结局,也间接埋下了吕雉专权的伏笔。

刘邦去世前,吕雉在病榻前问他说:“陛下百岁以后,相国萧何也年老了,萧何若死,谁能做丞相呢?”刘邦回答:“曹参可以继任。”吕雉又问:“曹参以后呢?”刘邦说:“王陵可以。但王陵此人过于憨直,要靠陈平来辅佐他。陈平很有智谋,但一人难当大局。周勃为人朴实,缺乏文采,但将来安定刘氏的,一定是他,可叫他担任太尉。”吕雉再问,刘邦说:“那以后就不是你所能够知道的了。”

刘邦死的时候,太子刘盈年仅17岁,而且生性懦弱。此后吕雉作为皇太后,是实际掌控朝局的人物,她虽然重用吕氏族人,几乎覆亡了汉朝天下,但对于刘邦所指定的丞相继承人,却一直没有更替。也正因为如此,汉朝在刘邦死后终于能够度过瓶颈期,得以走向太平富足的“文景之治”。

标签: 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楚国的国力更加衰落了,为何秦国李信还会攻楚失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李信

    秦国灭掉魏国之后,秦王嬴政又把战略重点从中原转移到了南方荆楚地区,并且把下一个攻击的目标锁定为楚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楚国在战国早期的时候也有过变法活动,当时吴起从魏国来到楚国,受到楚悼王的重用。一年后,吴起担任楚国令尹,开始主持变法。他认为当时楚国兵力弱、国家贫困

  • 王翦是怎么打消秦王嬴政疑心的?为何战争结束就辞官回家?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翦,秦王

    秦王嬴政接到李信兵败自杀的消息后,他实在不敢相信,一贯所向无敌的秦军竟然也会失败得这么惨重,沉思了很久,喃喃自语道:“骄兵必败呀!是本王助长了他的骄气,才会有今天的失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直静静地坐在旁边的王后,这时起身安慰他说:“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兵

  • 古人为什么喜欢往袖子里装东西?不会掉出来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赵武灵王

    我们在看历史相关的影视作品时,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景,那就是古人经常能够从袖子中摸出些钱袋、书信、奏折之类的物品,而且用完之后,还能在放回去,拿出来的时候很方便,放回去的时候,居然也不会掉出来,简直就像玄幻小说中的“空间储物袋”一样神奇,那么古人的袖子到底是什么构造,,为何不会掉下来呢?首先,

  • 李斯对秦始皇有多大的帮助?竟为秦始皇推荐了许多人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斯,秦始皇

    在秦国的朝堂上,不仅有李斯、韩非这样主内的谋略家,还有一批如姚贾、顿弱一样的外交家。当然,那个时代的外交家大多是纵横家出身,姚贾、顿弱也不例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姚贾是魏国大梁人,史书上说他出身“世监门子”,就是说他的父亲是看管城门的小兵。可见姚贾的出身不好,社会地

  • 唐玄宗时期三王冤情最终平反了吗?又是何时平反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三王冤情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唐玄宗——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朝第六位皇帝,以开创“开元盛世”和与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著称于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另一个主人公武惠妃(699年-737年),是李隆基早年的宠妃(那时还没有杨贵妃),

  • 韩非的全部理论都源于谁?他在《韩非子》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非,《韩非子》

    战国时代,秦国是法家的天堂。秦人尊法守法,秦国以法家治国理政,秦军因法家改革而强大。因此,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在秦国有较高的地位,也容易有较大的作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到了战国晚期,当商鞅等人的光辉早已逝去的时候,李斯来到了秦国,法家再次放出光辉。如果说李斯是法家

  • 颜真卿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何能让唐朝三军都为之痛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颜真卿,唐朝

    建中四年(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适同意。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圣旨能逃避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如何重塑朝纲?当时的统治者是哪位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颜真卿,安史之乱

    安禄山乘虚派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一带,各郡又沦陷,只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坚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奋起来。颜真卿经与众人商议,于至德元载(756年)十月,放弃平原郡,渡过黄河,走崎岖小路到凤翔拜见李亨,李亨任命他为宪部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此时,朝廷正处于混乱状态,但颜真卿仍像平常一样按法

  •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在明清小说中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节,明清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备受推崇,除了对世情百态有入木三分的刻画之外,还有的就是对当时的民风民俗进行了详细描述,使今人得以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有初步的了解。那么,明清时期的贵族、商贾之家是如何过年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置办年货,准备祭祖进入腊月之后,年味越来越浓

  • 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之一,唐朝人对春节有什么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春节

    春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新春万物复苏,三阳开泰,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而春节历经数代王朝,其习俗在历代也各有其异同,有些习俗至今已经消失。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唐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唐承隋制,混乱的南北朝时代被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