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漫谈中国茶文化!六种茶代表了六个不同的人生阶段!

漫谈中国茶文化!六种茶代表了六个不同的人生阶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4/2/10 18:09:49

今天故宫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中国茶化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我国茶文化历史悠长,茶被赋予“清、静、淡、、真”等精神内涵。它起初仅被视作食物,然神农氏尝百草,不幸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便用于医药,而后又成为饮品流传至今。它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我国茶类复杂多样,大致分为六类,即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而每种茶都象征着人们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历程。

首先看“绿茶”,它是由刚从茶树采摘下的新叶或芽,通过高温杀青,将氧化酶杀灭、阻止发酵,再经揉捻、烘干等步骤制作而成。它保留了茶叶的天然形状与色泽,如同青涩的少年,单纯却富有活力。泡上一壶,只见青叶绿;品上一杯,不禁神清气爽。这绿茶讲究“鲜”,越新鲜,香气越怡人,口感越清爽,功效也越显著。饮者不仅能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还能有效地降低血压、消除脉管痉挛,甚至是抗癌。绿茶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与希望,就像意气风发的少年,潜力无穷。

其次是黄茶,虽近似于绿茶,但属于轻度发酵茶类。其制作工序与绿茶差别不大,只是在干燥过程中加了道“闷黄”,即在杀青、揉捻后将茶叶用纸包住或堆积起来以湿布盖之,接着等待几十分钟乃至数个小时,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氧化。通过闷黄以改变茶叶的色泽与滋味,最终冲泡形成“黄叶黄汤”。黄茶的味道、颜色、形态较之绿茶更为鲜醇、成熟,这种改变就像不知世事的少年历经曲折蜕变为成熟、稳重的成年人。所以黄茶有点类似于人们的成年阶段。

再者是青茶,它属于半发酵茶。人们或许更倾称它为“乌龙茶”,这个别称与一个名叫“乌龙”的茶农有关。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记载,乌龙原名为苏龙,是清朝雍正年间福建安溪人。他不仅是茶农,还是名勇猛的猎手。由于长相黝黑,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别着猎枪上山采茶。采着采着,突然一头山獐从他身边溜过。他当即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仍逃进山林。乌龙穷追不舍,终获猎物。

当他满心欢喜地将猎物与茶叶带到家中时,已是黄昏时分。他与家人急忙宰杀猎物,品尝野味,故而忘却制茶之事。直到翌日清晨,家人才想起昨日采回的茶叶。刚准备去制茶,没想到茶叶襄了一圈红边且散发着清香。当茶叶制好时,香气格外浓厚,冲泡品尝竟全无苦涩之味。后来经过乌龙一家人的不断推敲与研制,终于采取摇青和中度发酵的工序制出了齿颊留香,回味甘鲜的茶类新品----乌龙茶。由此可见乌龙茶极具传奇色彩且风味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醇厚,可谓丰富多彩。好似步入中年的人们,阅历丰富、回味无穷。

接着是黑茶,它属于后发酵茶,以普洱茶与湖南安化黑茶为代表。其特点在于原料选择与渥堆。这两点较之,后者更为重要。原料一般以粗老为标准,但这并不影响品类。而渥堆却直接导致了茶叶的后发酵与颜色。渥堆就是将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便堆积起来并用湿布盖之。其堆积环境要求相当高,需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以避免阳光直射,但室内温度必须保持25℃以上,就连湿度也要达到85%左右。渥堆中途还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待24小时后,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黑茶的渥堆过程繁杂,制作周期冗长,光烘干就需四十九天,但其香气沉郁、悠长。正所谓:“回首沧桑已数番,感怀无尽又言”。这与中老年人的心境有着相似之处。

然后是红茶,其属于全发酵茶,有着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复焙五个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发酵,即促使茶多酚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以致茶多酚减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产生出茶红素与茶黄素等新物质。这种化学反应所呈现出的最直观改变就是由绿转红、由苦变甜、由淡成厚,不禁给人一种苦尽甘来、饱经风霜、包容万千的感受。好似步入六十甲子之年的老人,各种体验应有尽有,面对不同声音,皆能耳顺。

最后是白茶,其属于微发酵茶,乃中国独有的茶类。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最为自然的制作工艺。不经杀青或揉捻,直接阳光晒制或文火干燥加工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且满身披毫,其色泽如银似雪,其汤色黄绿清澈,其滋味更是清新淡雅、怡然自得,无不有着放下世俗、回归自然、随心所欲的象征。而这与勤勤恳恳一辈子,到头来不过归入尘土的晚年人生有相通之处。

茶如人生,每个品种象征着人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又都有不同的特性与感慨。不论是生机勃勃的绿茶,较为成熟的黄茶,还是回味经历的青茶,感慨万千的黑茶,亦或是苦尽甘来的红茶,向死而生的白茶,皆是人生必然经历的轨道。我们要细细品味,才能享受成长。

标签: 茶文化

更多文章

  • 胡展奋:中国最早口罩小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口罩

    中国是文明古国,无论“唾”还是“咳”,先人都早早地有了规范,明令禁止乱唾。冲突的发生非常偶然。那天麦德龙超市结账通道人人都戴着口罩,突然人堆里一位老爷叔拉下口罩就是一顿暴咳,那暴咳绵长而剧烈,末了还风箱似地抽足气,期待感十足地闭

  • 明朝最大烂尾工程,如今已成著名旅游胜地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阳山碑材,孝陵碑材,阳山碑

    石碑是碑刻的一种,我国碑文化源远流长,大到皇宫寺院、小到古巷民宅,石碑无处不在。阳山碑俯拍,碑首和碑身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有一个明朝巨大的“烂尾”工程:阳山碑材,当地人称之为“孝陵碑材”。常见的石碑一般由碑座、

  • 布达拉宫是如何建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布达拉宫

    你的心中是否藏着一个美好世界是蓝蓝的天空 清清的湖水还是远离尘世喧闹美如仙境的城堡该如何形容它的样子呢让我们把目光投到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河谷中来看看现存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置图,[emailprotected] Earth[emailprotected]/可视化星球从空中俯瞰这片土地宽广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中秋节:说说古代人如何过中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秋节,传统,说说,古代,中国,节日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

  • 在没有普通话的时代,「官话」是怎么玩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普通话,官话

    以前没有普通话,人们怎么沟通的?看过一篇文章说光绪召见康有为(广东人),听他的长篇大论一句话都听不懂。那个时候也没有新闻联播看,也学不了普通话,现在一些广东福建老人都不会说普通话,人们出远门怎么沟通呢?今天,历史君就和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古代没有普通话,但有官话。没有声音类资料可供复制,语音的传承,

  • 古代士兵都训练哪些项目,为何重视耐力训练而不是力量训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士兵

    ​宋朝诗人辛弃疾曾有一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被人熟知,词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描写了一幅声势

  • 三国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族,三国,文化,中国

    三国文化是荆州的一大文化特色,现在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何谓三国文化?对三国文化怎么看?认识上还有差异。笔者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有位发言者就谈到,他原先不认为有三国文化,只认为有楚文化。当时听了颇为愕然,继而一想这恐怕主要是我们对三国文化的宣传还很不够。所以,有必要对三国文化乃至对文化这个概念的一

  •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红十字会

    最近,武汉红十字会因为物资分配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红十字”是个纯粹舶来的概念,100余年前才传入中国。1938年,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在汉口进行“空袭救护”1911年10月23日,沈敦和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他手里是一封刚收到的电报:“以两军死

  • 致敬勇士:这些人,也不能遗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这些,勇士,那美,也不能,好的,人,致敬,遗忘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圣经·提摩太后书》郝慧英永远记得,她去偷看父亲、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的最后一面。那是1937年9月,武汉汉口火车站。当时,侵华日军直攻山西雁门关,并兵指华北要塞太原,为了拱卫华北,郝梦龄整

  • 七月十五:古代人中元节都干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七月十五,中元节,古代

    夏历七月十五,从前是个重要节日中元节。关于此节的来历,其说不一,道教、佛教各有说辞。先说道教的。汉代张道陵及其子孙张衡、张鲁等创五斗米道(即道教源头,又称天师道),崇尚天官、地官、水官。入道者有病不吃药,而是关在净室里忏悔思过,然后写出“检讨书”,抄成三份;一份放在高山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