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郑和七下西洋, “西洋”究竟指哪里?

郑和七下西洋, “西洋”究竟指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08 更新时间:2023/12/9 4:44:15

蒙元帝国崩溃后, 国际关系格局出现新变化。明朝建立以后, 对外联系是全方位的, 中西交通大开, 包括陆上与海上。明朝六遣傅安、五遣陈诚从陆路出使西域, 郑和七下西洋, 亦失哈七上北海。毋庸讳言,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 “西洋”究竟指哪里?

“西洋”一开始是有特指的, 在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通事马欢所著《瀛涯胜览》中, 当时明朝人所认识的“西洋”, 具体所指为“那没黎洋”, 也即今天称为印度洋的海域。

印度洋, 是一个整体丝绸之路的空间。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往的汇聚之地。在世界古代四大明摇篮中, 印度洋孕育了其中之三。印度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分列印度洋区域的东、中、西部。今天我们知道,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 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 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拥有红海、阿拉伯海、亚丁湾、波斯湾、阿曼湾、孟加拉湾、安达曼海等重要边缘海域和海湾。在古代, 印度洋贸易紧紧地将亚、非、欧连接在一起。

印度洋上的商业贸易自古繁荣发达, 在印度洋西部, 印度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等活动频繁, 希腊、罗马时代的商业活动发达。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厄立特里亚海回航记》是一本描写印度洋沿岸东非、西亚及南亚海上贸易的著作。“厄立特里亚海”译为“红海”, 但不同于今日所指的地中海与印度洋之间的红海。这个希腊、罗马地理学家使用的名词, 不仅包括今日的红海、阿曼湾到印度洋等地区, 而且也包括了孟加拉湾。中国《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前1世纪自闻、合浦到已程不国 (今斯里兰卡) 的航行路线, 说明中国与印度洋早已有通商关系。公元7世纪以后, 执印度洋牛耳的则主要是阿拉伯人。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从西汉张骞凿空西域, 同时开辟了南海航线, 到东汉甘英“临西海以望大秦”, 受阻于波斯湾头望洋兴叹, 东西方交往的重心从此定于亚欧大陆, 经久不衰。直至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 中国人以史无前例的规模走海洋, 陆海丝绸之路才全面贯通, 而贯通的汇合点即在印度洋, 接着发生的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从陆向海的重大转折。

从全球史的视野来看, 郑和七下印度洋, 历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一个印度洋时代。通过七下印度洋全覆盖式的航海实践, 可以了解到15世纪初明朝中国已形成了一个整体印度洋的认知。“郑和下番自古里始”, 当年的古里就是今天印度喀拉拉邦的卡利卡特。从下西洋亲历者马欢、费信的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以古里为中心的5条航线:1.古里至忽鲁谟斯国 (在今伊朗霍尔木兹海峡, 扼波斯湾出口处) ;2.古里至祖法儿国 (在今阿拉伯半岛阿曼的佐法尔) ;3.古里至阿丹国 (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 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 ;4.古里至剌撒国 (旧说在今索马里西北部的泽拉即Zeila一带, 近人认为是阿拉伯文Ra's的对音, 义为岬, 即也门沙尔韦恩角) ;5.古里至天方国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 即包含了印度洋周边几乎所有的重要地点。而重要延伸是东非航线, 据郑和等立《天妃之神灵应》碑, 上面的木骨都束, 即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跟随下西洋的费信诗所说“古里通西域, 山青景色奇”, 在当时明朝人看来, 西洋的尽头就是西域, 这是明朝人对于西洋与西域连接的认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的国家航海外交行为, 全面贯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交汇之地就在印度洋, 这是从海上给古代丝绸之路划了一个圆。同时, 印度洋上互动贸易网络的建构, 使得海上丝绸之路达于鼎盛。此后明朝人将亚欧大陆上的撒马儿罕称作“旱西洋”, 忽鲁谟斯的定位也从“西域”到了“西洋”, 明朝人对于海外世界互联互通的理念于此突显出来。

郑和七下印度洋, 将今天的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南亚, 乃至东非、欧洲等广袤的地方, 连成了一个文明互动的共同体, 政治上国家权力整体上扬, 经济上贸易资源互通有无, 文化上多元文化认同交融。永乐二十一年, 出现了西洋古里、柯枝、加异勒、溜山、南浡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等16国派遣使节1200人到北京的所谓“万国来朝”盛况, 是下西洋将中华秩序理念付诸实践, 在没有对任国家产生威胁的基础上, 建立起一种“共享太平之福”国际新体系的标志。

标签: 西洋郑和郑和下西洋

更多文章

  • 中国烂片营销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营销,烂片

    烂片营销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本方和制作方永远把观众当成傻子。他们总认为只要把比较火热的商业元素杂糅在一起,就能把观众骗进影院。现在的人吃饭的时候都必须找个电影、电视剧或者综艺看,我就不一样,我吃饭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找烂片看。在我看来,烂片是最好的下饭节目。首先,烂片完美解决了埋头吃饭错过剧情的问题。

  • 中国古代的防火措施,你了解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火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频繁发生、破坏性巨大的灾害,我国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防火工作。中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所以耐火等级很低。在发生火灾时,屋顶严实紧密,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

  • 襄阳古城——“华夏第一城池”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襄阳,襄樊,樊城

    襄阳,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更名之前称之为襄樊,是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南船北马,七省通衢”是襄阳交通发达的真

  • 象棋里的“砲”是种什么武器,金军如何用它来攻破北宋都城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砲,象棋

    在中国象棋中,远距离攻击棋子,除了车,就是炮。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红方是“炮”,黑方是“砲”。炮,顾名思义,说的就是火炮,属于典型的热火器。砲,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其实在冷兵器时代,攻城的难度远大于野战。为了弥合防守方据坚固守的优势,攻城大杀器抛石机应

  • 上海路名为什么多以省市命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海,上海路名

    一个城市当中街道的命名,往往体现了该城市特别的历史底蕴与人文传统。凡是对上海的城区交通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上海的道路很多都以全国其他省市的名字命名,比如南京路、北京路等,好像大上海成了缩小版的中国地图。夜灯下的南京路﹀其实不仅是上海,像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都有这种以别

  • 南明实力明明远胜东晋、南宋,为何没能长期偏安南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晋,南明,南宋

    公元1644年4月,崇祯自缢殉国。两个月后,福王朱由崧在留都南京称帝,国号续之曰“大明”,史称“南明”。然而,自朱由崧政权草创伊始至永历帝被戮于云南,历经“四帝一监国”仅18年,算上此后盘踞于中国台湾岛的明郑政权,南明纵向跨度也

  • 这个花木兰出自福建土楼?中国古建筑中的“奇葩”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土楼,古建筑

    迪士尼版《花木兰》,正在国内上映,欧美电影市场上口碑大好,国内褒贬不一,豆瓣4.9分,让人大跌眼镜。而电影中,木兰居住的土楼建筑也引发热议。这个花木兰居然是出自福建土楼?所有的迪士尼公主都有城堡,电影中木兰的城堡,也许并不是最符合史实的结论。但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 铁钳烙肉,活体取牙:这不是酷刑,是在治牙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看牙,治牙

    看牙,对很多人来说,无异于一场冒险。这种可怕的体验,自古有之。拔牙,在我国古文献中又称:具体如何执行? 请参考远古土人的记载:然 后……(此处省略108个回合…)随着时代的进步, 一部分先驱开始采用结绳拔牙大法,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为

  • 全世界通用的白旗,战争中投降为什么要举白旗而不是其他颜色?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旗,投降

    两军对峙时,战败的一方准备投降。就要打出白旗,战胜的一方则会停止使用武力允许其投降。在战争中使用白旗起源于古代。二战太平洋战场日军向美军投降战败方举白旗起源中国和罗马的古史中都对举白旗表示投降的说法进行了记载。这一做法源自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甚至是更早的时候。罗马作家柯尼利厄斯&midd

  • 在古代,为啥守城士兵费力用石头砸,也不直接推倒敌人的云梯?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头,在,为啥,士兵,砸,费力,古代,守城,用

    古代战争以攻城战最为惨烈。古代的攻城战一直是困扰进攻方的一大难题,守城方据城而守,居高临下,在没有热武器的情况下,攻城方的诸多兵种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人命去填,往往会选择使用云梯让士兵登上城池。可让人好奇的是,在诸多攻城战里守城方都不会选择推倒云梯,断绝进攻方攻城的渠道,反而宁愿费力用石头砸,这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