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43 更新时间:2023/12/9 9:34:13

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内乱,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大功。后来,李世民继承了李渊的王位,成为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有所作为的开明君主,作为一位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状态,“贞观之治”闻名四海。

然而,作为一言九鼎的封建帝王,李世民也无法摆脱他的历史局限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李世民也具有很多封建帝王无法摆脱的缺点。《新唐书》的作者把李世民比作是古代周武王那样的圣明君王,但也指出他“好大喜功,勤兵于远”。

贞观六年,群臣提议李世民行封禅之礼,魏征对此持反对意见。李世民便气呼呼地逼问魏征:“朕功不高耶?”“德未厚耶?”“年谷未登耶?”“华夏未安耶?”“远夷未慕耶?”魏征承认李世民在这些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指出还不足够。从两人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此时已经产生了自满情绪,对已取得的胜利和成功沾沾自喜。

李世民不足的暴露,主要集中在贞观十年以后。

贞观十一年,魏征指出他已有“意渐深刻”“法无定科,任情以轻重”的情况。张亮、张蕴古与卢祖尚等人就是在这种喜怒任刑的情况下,被轻罪重判而处死的,连李世民本人也对其中的几件事追悔不已。所以,有人指出,贞观后期,李世民经常以言代法,破坏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制,这等于是自乱其法。

贞观十三年,魏征奏上了他那篇着名的《十渐疏》,对李世民展开了全面的批评。尽管李世民以“从谏如流”的美名家喻户晓,但在这方面他并非完人,有时候纳谏也不算是心甘情愿。有一次,如果不是皇后的提醒,他还差点杀了直言的魏征呢。

贞观十九年,好大喜功的李世民拒绝褚遂良、张亮、李大亮等大臣的谏言,一心兴师东征高丽,结果惨败而归。这场战争劳民伤财,削弱了唐朝国力。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叹息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事实上,当时尽管魏征已经离世,但朝中并不缺乏犯颜苦谏的大臣,只是李世民追求个人功业的欲望迷乱了自己的心罢了。

尽管远征高丽以败北收场,然而,李世民并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而是刚愎自用,执拗不回,顽固地还要准备再一次发动东征高丽的战争,在以后几年中大练水师,制造战船。

就这样,李世民为了扩张唐朝的势力,沿着政治上的下坡路滑行,而且越滑越远,直至生命的终点。

《新唐书·太宗纪赞》

【求解驿站】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或指铺张、浮夯,爱出风头。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

【活学活用】孔刚这个人一向是~,不切实际,所以工作中常常出问题。

【妙语点拨】李世民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却因为好大喜功,一心想扬威异域,居然以一次败仗结束了自己的戎马生涯,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示我们,一个人长期身居要职,在听到讴歌与颂扬声的同时,要学会理性对待,俭朴自持并谦虚地听取逆耳的忠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李世民虽然有好大喜功的缺点,但是,相对于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而言,李世民依然是佼佼者,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近义】好高骛远、沽名钓誉、急功好利

【反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标签: 中国自己封建贞观历史大喜李世民指出

更多文章

  • 我国文房四宝指什么?它们发展历你知道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兔毛,由于,我国,时期,非常,历史,人们,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古代文人书房必备的宝贝!用现代的生活打比方,文房四宝相当于现代家庭厨房里的电饭锅、炒锅、碗筷和桌子,文房四宝指什么呢? 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称,笔、墨、纸、砚则被誉为“文房四宝”。在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工具中,仅这四样宝,就已备受文人的喜爱和珍

  •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月亮,月饼,中秋节,中秋,传说,嫦娥,后羿,起义

    在2015年中秋节来临之际,中国历史故事网和广大网友讲述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

  • 出奇制胜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国王,没有,祖坟,打仗,将领,听到,军事,即墨

    战国时期,有两个着名的将领,分别叫乐毅和田单。两个人各侍其主,都很会布阵打仗。有一次,两人碰巧在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这个地方打仗。田单带领的是齐国的军队,乐毅带领的是燕国的军队。乐毅将田单牢牢地困在城中,为了减少伤亡,所以没有攻打。田单也没有半点放松,为了鼓舞士气,他和士兵们同吃同睡。三年时间过去

  • 中国三大鬼节之清明节的传说和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扫墓,同时,不利,清明,清明节,风水,改为,可以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解释: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 清

  • 陈洽巧对谐音联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不如,谐音,萧何,父亲,古人,西汉,大将,扬帆

    明代陈洽幼年聪慧,8岁那年,与父亲在江边散步,见江上两船齐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居先,陈洽的父亲即景出上联曰: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此时,恰好远处有个牧童在弄笛,近处又有一人在吹箫,此景触发了陈洽的灵感,即拟句对曰: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他的父亲听了大加夸奖。“橹速”与三国时东吴大都督“

  • 百感交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感想,更是,匈奴,时候,母亲,一起,永嘉,西晋

    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卫玠出身于名门世家。祖父卫瓘乃是西晋权臣,还因为曾斩杀邓艾,在《三国演义》里亮过相。卫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落的秀美动人。这个小少爷坐着敞棚车到洛阳市区闲逛的时候,看见他的人都感叹这孩子真是“玉人”,都招呼亲朋好友来夹道观摩,据《晋史》说:“观之者倾

  • 在中国为何扫墓祭奠日被称作为“清明节”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时代,自己,一个,清明,清明节,国家,不知,大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凄美,扣人心扉。不知您在欣赏之时,脑海里有没有闪现出一个大问号?一个扫墓祭奠先辈、先烈的节日,为何就叫清明节呢?似乎有点名不符实。因为我有,所以我想打开历史的尘封,回到清明节的源头,以探究竟。那是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国家内乱而逃往国外。逃亡之路,颠沛流

  • 万里长江作浴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父亲,老树,游泳,衣服,长江,孩子,一个,马上

    解缙九岁时,父亲带他到长江里游泳,将衣服挂在老树上。父亲出上联: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马上对道:万里长江作浴盆。气魄之大,很难想像是出自一个9岁孩子之口。

  • 蔡锷买笔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小学生,文具店,老板,湖南省,举行,邵阳,读书,上联

    蔡锷是湖南省邵阳蒋河桥乡人,6岁启蒙读书,11岁师从邵阳阳名人樊椎,12岁中秀才。1895年春,湖南省学政江标到宝庆(今邵阳)举行岁试。蔡锷跟随父亲蔡正陵从乡下来到宝庆城里。一天,蔡锷到着名的宝元文具店买笔。老板见他小小年纪便来府城应试,十分高兴,拿着一束笔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着上联,这束笔就

  • 先生与老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学童,先生,出来,自以为是,秀才,显示,自己,一个

    古时候有个秀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一日,他经过一所学堂门前,看见一群学童在兴致勃勃地交谈,就想要他们的先生出来,听自己高谈阔论一番,以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他一语双关地问: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些是先生?众学童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学童走了出来,不慌不忙地答道:诗书易,礼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