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名词解释土断

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名词解释土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864 更新时间:2023/12/24 6:45:34

土端:东晋南朝时期为解决华侨安置问题而采取的整理户籍、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区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补户口,故称土断,即以土著为断。他们的意图和方法因时而异。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汝南诸王司马亮、Si 空魏官下乡讨教,为土崩之始。金廷东移后,华侨每天都回月迁徙,南方的流民来来往往。

为了给明朝试课定税,政府在咸和帝七年(341)、爱帝二年兴宁(364)、安帝九年艺兮(413)进行了多次。后两次由阿福桓温和太傅刘裕主持。他们在历史上被称为“耿旭土端”、“艺兮土端”,一度“富甲一方,国富民强”,“威武可畏”。

南宋大明元年(457)、孝武元年(473)、宋后废元年(473)、高立元三年(481)、梁武帝元年(502)、陈文帝天加元年(560),多次破土,但在执行中多有巧妙假造,或窃或重注黄籍,作用甚微。

土断的概念出现在西晋。金初空魏观主张恢复汉朝的乡村选举方式。户籍固定,客家户废除,选举由乡镇评定。这是针对九品制的弊端而提出的。东晋南朝的割地,是当时针对华侨和侨县的政策。

历史起源于西晋末年,大量人口南下。东晋建立后,政府设置了许多华侨州、郡、县进行安置。他们只是在海外华人建立的这类地方组织中登记,被称为华侨。华侨的户籍叫白族,不是正式的户籍。入白族者,不承担民族转役。海外华人有的相对集中,有的居住分散。“十家散居异地,一县百姓散于州内,西至淮河,东至海隅。”

他们虽然把户口登记在华侨县,但并没有住在华侨县照顾他们的地方。华侨州及其各县并不都在一个地方,有的相距甚远,管理极为不便。最开始华侨州、县、郡只是办事处,没有真正的土地。因此,仅金陵(今江苏常州)一地,就有华侨建立的徐、燕、尤、冀、青、河六州十余郡、六十余郡的机构。

流亡者刚来的时候,他们没有财产。为了安抚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们的武力作为北伐的资本,也不得不给予他们极好的平反特权。但北伐多次失败,重回绝望。

海外华人的上层阶级占据了更多的田园别墅;下层阶级除了做兼职或佃农,还通过开荒或其他方式获得少量土地,成为个体户。他们和当地人过着同样的生活却有着不同的负担,这很容易造成华侨和老人之间的矛盾。而且很多江南的农民也纷纷出逃,变得权贵私有。这些都不利于东晋政府的统治。所以东晋政权在江南站稳脚跟后,就要实行割地政策。

土地政策的中心内容是整理户籍。居民不论华侨老幼,一律纳入所在县的正式户籍,取消华侨优待。这将有助于政府制定统一的对民政策,缓和矛盾,打击强大势力,维护统治秩序。

为了编制统一的户籍,需要划定县界,取消部分浮动县,同时将南部老县的部分领土划分为保留侨县的真正土地。他们还调整了隶属关系,或把新获得的华侨县交给老县的领导,或把老县划给新成立的华侨县管辖,使县与下属县互不分离。

同时,也是土端的一个重要目的,尤其是在南朝后期,把权势人物隐藏的逃亡农民、私家等人力资源找出来,使之成为政府奴役的对象。

东晋第一次土崩瓦解是在咸和帝年间(326 ~ 334)。后来东晋、宋朝、齐、梁朝、陈朝都进行过破土,有记载的有十次。其中最著名的是艾迪兴宁二年(364)桓温主持的《耿旭图段》,写于三月初。)和(412 ~ 413)安帝八年至九年主持的“艺兮土端”都以执行严格著称。

破土时,晋朝宗室彭城王司马宣因藏匿五族而入狱。当艺兮被切断后,会稽大宗室郁亮因藏匿一千多名逃犯而被处死。

更多文章

  • 隋唐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隋唐大运河始于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唐大运河早期开凿的是哪个时期,三国两晋历史

    春秋末期,吴国开凿了三条运河:徐希、汉沟和荒沟。徐希发掘完成后,吴人可以从东起太湖,西沿徐希河,然后在今天的芜湖附近转入长江,再渡长江,沿柞水北上至巢湖,北入淮水。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最后一个国王,他的运河开凿起到了开拓作用。他是大运河“第一铲”的挖掘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攻击,互相吞并,战争不

  • 九品中正制的初创及其演变,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九品中正制的历史发展,三国两晋历史

    九品郑智制度沿袭了东汉时期的村评传统,是在战争时期人口流动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也适应了曹魏初期的政治特点。东汉末年,曹操代表中央政府,做了很多打压名门望族浮华风气的事。曹操并非名门望族,祖父是反对名士的宦官集团成员。很多名人看不起曹操,与曹操政权对抗。所以曹操必须打压清朝以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贵族势力,

  • 中书舍人的地位,中书舍人是干嘛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书舍人的历史沿革,三国两晋历史

    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国魏朝最早在中书省设置“中书总务”,其具体流程是先在中书设置总务,再在《曹檄》“总务”下加“总务”二字。不过也有一种说法,在曹魏,舍人和做总经理是两个不同的官职。西晋时,中书省,舍人一人,总务一人。东晋时,舍人与总务合二为一才称总务舍人,呈案,后废。据南北朝《通典》记载,宋初主管中

  • 古代国子监祭酒是什么官职,国子监祭酒是个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国子监祭酒始于哪个朝代,国子监祭酒是做什么的

    国子监献酒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官职之一,始于西晋,后延至北齐、隋唐、明清。这个官职基本属于朝廷的最高机构——国子监。主要任务是负责大学法律和教学考试。国子监祭酒、官签、国子监官名简介。西周的最高学府称为“国子监”,汉武帝设立“国子监”也继承了向最高学府传授儒家经典的职能。西晋初郭子学的设立旨在凸显国

  • 无当飞军长什么样,无当飞军是谁的战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无当飞军有多厉害,无当飞军的结局

    武当飞军是蜀汉王朝后期的主要力量之一。诸葛亮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族资源组建军队,为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一任飞行军总司令是王平,最后一任总司令是张本。张本身先士卒,最终在与飞军的战斗中牺牲。飞行军队是什么形象?他们都穿着盔甲,可以翻山越岭。他擅长使用弩和毒箭,擅长野战。由于他的军事装备

  • 稷下学宫解释,稷下学宫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稷下学宫的作用是什么,三国两晋历史

    夏姬龚雪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组织和私人管理的特殊高等学府。这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罕见而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的夏姬学派为中心,官学是黄老之学。作为当时百家争鸣的学术争鸣中心,它有效地促成了世界学术争鸣的形成。询问夏姬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和文人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齐国统治者不惜重金建立龚雪,并实

  • 稷下学宫的始末,稷下学宫的意义中国教育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稷下学宫的产生与发展,三国两晋历史

    夏姬龚雪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和政府智库。成立于齐桓公吴田。位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蓟门附近。“冀”是齐国都城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座城门的名称。“夏姬”在齐国都城临淄城的蓟门附近,是齐国君主建立龚雪的地方。因此,龚雪因位于蓟门附近而得名“夏姬龚雪”(这与

  • 秦晋崤之战出自哪本史书,秦晋崤之战出自哪本书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晋崤之战的历史简介,三国两晋历史

    秦晋之战是春秋时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趁晋丧之机,出兵偷袭郑,后因郑有备而退。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山(今河南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伏击大败归降李的,攻占了三帅。晋文公死于公元前628年,也就是说,他在霸主的位置上坐了四年,然后离开了。虽然在我们看来,晋国

  • 长勺之战的过程简介,长勺之战发生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勺之战的历史始末,三国两晋历史

    长勺之战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莱芜)。此役是继之战后,齐鲁之间的又一次重要战役。鲁在这场战役中的胜利,间接促成了几年后的齐鲁和谈。战役背景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诸侯国合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期。齐和鲁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

  • 曹操为什么要建铜雀台,曹操为什么要筑铜雀台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为什么要修铜雀台,三国两晋历史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18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邺城。古代邺城建于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建邺都,建铜雀台、金凤凰、冰井三套,就是史书中的“邺台”。这里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高10尺,房屋100多间,因历代名人多有题字而闻名。临漳古称邺,西晋时邺城为避讳皇帝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