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兵谨慎。官渡之战,他亲自率军攻打吴朝。在这个关键时刻,他还不忘在营中留下重兵,以防袁绍进攻。果然袁绍派张合高览率军攻营,被留守的夏侯惇和曹仁曹洪大败。曹操也趁机安抚了张合和高览两位将军。
曹操一生征战,征战无数,可吃亏的时候并不多。但偏偏有两次曹操因对方假意投降的计划吃了大亏,一次是濮阳之战败了陈宫的计划,一次是赤壁之战被黄盖骗了。结果几十万大军被周瑜火烧死,他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好机会。
濮阳之战就不说他了。赤壁之战黄盖假装投降,精明谨慎的曹操吃了大亏。他怎么会这么容易上当?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曹操的骗术确实有一定道理,但道理并不复杂。
第一,从黄盖开始,虽然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为什么江东是黄盖假装投降而不是别人?不要说当时最合适的人选是黄盖,因为:首先,黄盖在孙坚是老臣,但长期没有得到提拔。与他同等资历的、韩当了军长,连蒋钦、周泰等几个资历稍浅的也当了军长。黄盖呢?当时他只是个上尉,比上尉低一级,比兵团司令低两级。一个资历很深但职位很低的老兵,这个时候选择秘密投降,也是有道理的。
其次,程普和韩当虽然也是经验丰富的老臣子,当时的级别也不低,而且是和周瑜同级的中郎将,但周瑜多了一支禁卫军(这是孙权为了周瑜能正名,指挥江东将领而特意送给他的),两人出面投降,很容易引起曹操的怀疑。
第二,从赤壁之战的形式来看,曹操大军围城时,东吴并非铁板一块。以老将张昭为主的江东主和派,一直主张投降曹操,一度占据上风。只是在孙权、周瑜、外援刘备的坚持下才决定一战,但内部和平派声音一直在,黄盖这个老臣选择投降并不突兀。
所以黄盖很聪明。他在给曹操的信中,特别强调了这两点:第一,曹丞相实力雄厚,投降江东为上策。周瑜在向石头扔鸡蛋;第二,我们老臣不喜欢周瑜,周瑜也在用各种方式打压我们。我决定跟着你,不想再呆下去了。
曹操收到这封深情的投降书,事后当然知道黄盖的情况。相比之下,曹操居然信了几分钟。
第三,黄盖确实是个狠人。为了让曹操相信自己,他和周瑜上演了一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情戏。你知道,这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一个50多岁的老头居然挨了50板,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如果是假投降,黄盖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第四,怪曹操自己。自从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了北方,他的内心开始膨胀,变得有些自满。当他骄傲的时候,他很容易在最不被注意的时候给出建议。在此之前,他轻易地陷入了疏远周瑜的陷阱,并杀死了蔡瑁和张赟。后来他不听程羽和荀攸的劝告,执意把大船铁链连在一起。所以他手下虽然有很多谋士,但是曹操自己听不进去,什么都不做。说到这里,曹操事后说:“你要是孝顺,就不会一个人在这里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郭嘉说曹操会考虑,再加上程羽、荀攸等人一起劝,曹操肯定会多想想为什么。
第五,曹操的猪队友蔡中蔡和帮了大忙,黄盖的好队友阚泽帮了大忙。
几个原因加在一起,曹操上当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