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折节下士什么意思?折节下士典故介绍

折节下士什么意思?折节下士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98 更新时间:2024/1/16 18:13:54

袁绍和袁术是兄弟,但两人的关系却在讨伐董卓后破裂。其实袁绍和袁术本都有机会拿下北方政权,但袁术先后败给吕布和曹操,导致元气大伤,最终呕血身亡。很多人觉得袁术人缘没袁绍好,毕竟袁绍手下的名将、名仕远多于袁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次要和大家介绍的成语“折节下士”,就和袁绍、袁术两兄弟有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时间是在桓帝、灵帝期间,主人公是袁绍。原文如下: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袁绍,字本初,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人氏。袁绍的高祖名叫袁安,担任过汉朝的司徒。自袁安之后,袁家四代都有人官居三公这样的高位,因此袁家的势力覆盖全国。袁绍长得仪表堂堂,能够屈己下人,结交有见识有能力的人,有识之士大多依附于他。曹操年轻的时候也与袁绍有来往。后来袁绍以大将军属官担任侍御史,不久后晋升为中军校尉,后来又担任了司隶校尉。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折节下士”,意为屈己下人,结交有见识有能力的人。这也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说到汉末的割据势力,就不得不提到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与袁术相比,袁绍只是庶出,地位低微,袁术这是根正苗红,身为更为高贵。然而,当汉末割据局面初成之时,大家可以发现,袁绍手下的人才数量要远远超过袁术,即便像荀彧早年也曾隶属于袁绍门下,更不用提沮授许攸审配郭图逢纪张郃颜良文丑这样的一干文武了。而袁术手下的人才却一直是寥寥无几。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谈袁绍和袁术这哥俩一些早年经历。关于袁绍的早年,《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中有一段记载:“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这段经历是袁绍早年成名的一个关键因素。

汉代推崇“孝道”,而袁绍服丧时间长达六年,是“孝道”的典型事例。由此,袁绍闻名天下。同时,该记载中还提到袁绍在担任濮阳县长时“有清名”,这就足以让天下人仰慕不已。

而此时袁术的表现又是如何呢?《北堂书钞》注引《魏书》中有一段记载:“(袁术)为长水校尉,好奢淫,骑盛车马,以气高人,语曰‘路中捍鬼袁长水。’”这种表现让早年的袁术臭名远扬。

一方是“有清名”,另一方是“好奢淫”,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作风自然会对两人日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在本文介绍的这则成语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对待士人的一个基本态度,这便是“折节下士”。以袁绍的家族背景和社会影响力,对人能做到这样,自然有很多人会慕名而来。而袁术的“以气高人”无疑就造成手下人才匮乏的局面。一句话,袁绍和袁术虽然是哥俩,但两人的能力和境界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袁绍能成为汉末北方霸主,而袁术则早退出争霸行列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化为乌有什么意思?化为乌有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194年,袁术率兵攻打徐州,和刘备部队互有胜负。吕布趁势想要分一杯羹,便率军想要夺权徐州。在演义中,袁术攻徐州是因为吕布把韩胤交给了曹操,后来便带领大军杀向吕布腹地。随后陈登献策,让吕布联合刘备一起对抗袁术,最后集多人之力才成功抵挡了袁术的攻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化为乌有&rdqu

  • 谷雨是什么时候?谷雨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节都有六个,而谷雨就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之后就是立夏了,也意味着春季进入尾声,即将迎来炎炎夏日。那谷雨对于人们来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吗,谷雨又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究竟有什么含义?谷雨节气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各地又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呢?一起来看看吧。谷雨在每年阳历

  • 义贯金石什么意思?义贯金石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赵云虽然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但他本人的官职一直不高,所以很多人认为刘备并不重用赵云。赵云作为跟随刘备较早的老将,也曾立下诸多战功,为什么后期赵云的地位还会被魏延等人超越呢?赵云在演义中几乎是个完美的人物,有勇有谋,胆大心细,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义贯金石”就和赵云有关。其实刘

  • 古代的千刀万剐有多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的律法,那就不能绕开刑罚这个领域了。我国古代的刑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惩罚手段都不一样,但大体可以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残忍”。随着朝代的不断推移变迁,大多数残酷刑罚已逐渐被废除,然而,有一项残酷的刑罚,一直从唐末五代时期,延续到清朝灭亡。这就是我

  • 黄口孺子什么意思?黄口孺子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起兵伐吴,孙权曾派出使者求和,但刘备不应执意要替关羽报仇还要拿回荆州。当时刘备一路东上,势如破竹,孙权则任命陆逊为统帅对阵刘备。当时蜀汉正处于鼎盛时期,所以刘备根本不惧怕东吴部队,不过陆逊也不是一个轻易就能打发的人物。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黄口孺子”,就曾出自刘备之口,

  • 犹豫未决什么意思?犹豫未决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254年,曹芳暗自联合李丰、夏侯玄等人准备废除司马师,夺回政权。可惜消息败露,和此计划有关的人全被诛杀。后来司马师更是废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死后,曹髦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不许回京。司马昭还犹豫不决,后来还是决定抗命率军回京,这才继续能让司马家继续把控朝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犹豫

  • 信口雌黄是什么意思?雌黄是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要说一个人胡编乱造,瞎说一通的时候,都会用到这样一个词,叫做“信口雌黄”。这个词可以拆开来理解,一部分是“信口”,一部分是“雌黄”。“信口”的意思当然好理解,比如信口开河,也是说一个人胡编乱造,信口当

  • 言听计从什么意思?言听计从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后,刘备为了将汉室继续延续下去,第二年便在成都称帝。不过汉献帝依然在世,刘备当时也比较犹豫,不知道自己顶替汉献帝究竟合不合适。最后在群臣的建议下,还是坐上了皇帝之位。当然刘备这个皇帝也就当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此后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哪一派的观点?君臣之间的关系形同于父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的一句台词,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能够决定任何人的生死。实际上古人是把君和忠联系在了一起,君让臣死,如果臣不死便是不忠,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父要子亡,子不亡视为不孝。”我们也知道古

  • 血流成渠什么意思?血流成渠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231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准备进攻祁山,曹魏方面曹真重病,所以曹睿派司马懿前来抵挡诸葛亮。司马懿在打仗方面的经验和诸葛亮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诸葛亮此后大破司马懿,使得司马懿只能退回保营,此后再也不敢主动出击。不过诸葛亮粮草出现接济不上的问题,只能选择退兵。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血流成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