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商隐《蝉》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蝉》原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69 更新时间:2023/12/11 12:46:11

著名诗人商隐曾两度在秘书省任职,只不过最终都无法得志,而且自身处境是越来越不好。后来李商隐写下这首《蝉》,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决心,哪怕仕途不顺,也不忘初心。该诗还是非值得一读的,能给很多朋友带来发,大家要是有兴趣,就一定不要错过了!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赏析

李商隐的作品向来都是言辞委婉,这首诗看似咏物,其实是托物寓怀,前两联写寒蝉栖高饮露,悲鸣欲绝,寄寓了自己穷困潦倒的处境,以及悲愤无告的心情。

首句写出“高”与“饱”的矛盾,表明自己像蝉那样品行高洁,所以才会不遇于时。而“徒劳”二字,表现出蝉鸣不绝,其实却没有谁理睬。作者借此彰显出自己为了在仕途上有所成就,虽然做出了极大努力,却都是无用功,十年间竟然没有丝毫进展。

“一树碧无情”,显示出环境的酷。作者将碧树比作自己期望中的支持者,于是便从主客观两方面,写出了自己不幸遭遇的原因。

后四句写自己欲归无计的羁宦生涯,和家徒四壁的困苦生活。“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作者由蝉联想到自己,多年漂泊生涯,就像滚滚洪流里,到处飘荡的枝条。他更担心,多年未归,故园也该荒芜一片。

最后两句是作者与蝉的对话,又似轻声地自言自语,“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多劳你的警告,我全家人的生活也一样清寒无比。不过诗人依然将坚守自己的高洁情操,不会因为暂时的困境而改变自己。

李商隐的这首诗抓住了寒蝉的特征,通过突出描写蝉的清苦,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悲愁,全意境凄凉,令人感慨。颔联写出了蝉声稀疏凄断的神韵,而且将蝉变得具有人格化,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描写技巧。

这首诗在结构上也灵活多变,作者先写蝉,然后写自己,最后又将人和物相结合,似乎成为了一个完美的统一体,显出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再细味开篇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这两句体物入微,蝉在树上靠吸食汁液维持生命,但很多人以为它是餐风饮露。同时蝉鸣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理睬它,诗人说它“费声”,都是融入了内心孤寂和悲愁的情感,都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无奈。

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坐沉思,感觉自己事穷势蹙,更察觉到人情翻覆,道路崎岖。可是每每又不懂得退一步之法,越是急于赶路,就越是走错方向。

不过话说回来,正因为义山为人单纯,才能创作出如此饱含真情、又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不愧为晚唐才子,也让自己在唐代诗坛中大放异彩!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商山富水驿》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喜欢读诗的朋友,一定度过很多杜牧的作品。杜牧豪放的性格征服了不少人,他为人务实,在表达生活美感方面有着天生的敏锐嗅觉,后人对他所写的诗句基本都是赞不绝口。那这次,要和各位介绍的,是杜牧所写的《商山富水驿》。这首诗的内容非常直白,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希望各位都能来看看。《商山富水驿》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

  • 佛教中的“如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佛教中的一些故事,话说这个“如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于这些问题相比大家也都清楚吧,也还是有很多人也都想知道的吧,所以这个“如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如来”——第一:是

  • 衔环结草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衔环结草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个成语结草衔环。结草的意思就是把草打个结,衔环意思就是鸟叼着环。这两个看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词组在了一起,却组成了一个成语,它的意思就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而现在呢这个成语也就演变成了报恩的意思。衔环结草为什么会有这个意思呢?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这个成语的典

  • 白居易的夜雪为何评价那么高?到底好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白居易其实还是有很多很多著名的诗词的,最近小编又读到了白居易的《夜雪》,话说这个《夜雪》评价非常的高,被誉为是神作,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夜雪》到底神在什么地方呢?到底好在哪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白居易的这篇《夜雪》,篇幅并不大,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将这夜里一场不期而遇的

  • 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是诗人为了拒绝什么事情所写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这个“恨不相逢未嫁时”这首诗的事情,估计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这首诗还是非常的有寓意的,也非常的有内涵,所以很多人有问题,最近问得比较多的就是这个“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是诗人为了拒绝什么事情所写的”,所以答案具体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

  • 为什么法家学者多出于儒家,两者有何内在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在前秦时期,各路学派百家争鸣,其中儒家和法家之间的学术之争非常激烈。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赵鞅、商鞅等,他们在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不过可能有一点大家不知道,其实很多法家的学者早期是出于儒家,所以这两家学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那学习儒家思想后,为何会衍生出法家呢?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下半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有看到“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诗句,那么这句诗的下半句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学习。1、日啖荔枝三百颗下半句是什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日啖荔枝三百颗全诗《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 ] 苏轼罗浮山

  • 《寄陆务观》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杨万里是宋朝非常著名的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写过很多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这类诗词的感情十分强烈,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欣赏的古诗,名叫《寄陆务观》。这首诗非常值得一读,内容可分析的地方很多,希望大家这次能有不一样的

  • 王维《辋川集·南垞》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辋川集·南垞》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读过。这首五言诗的内容非常容易理解,文字也很朴素,但诗中透露出来的情感直击人心。大家在上学时,肯定都有学过王维的作品,不少朋友会被他的风格深深吸引。那这首《辋川集·南垞》自然也不能错过,一起来欣赏看看吧。《辋川集·南垞》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

  • 鸿雁传书典故源自哪个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鸿雁传书,大家应给都知道,作为一个成语,又名是飞鸽传书,就是指的用鸿雁来指代书信。很多现在的成语都是通过历史故事来传递故事的。那么这个“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鸿雁传书典故源自哪个历史故事鸿雁传书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讲的苏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