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杜牧《河湟》全文及赏析

杜牧《河湟》全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981 更新时间:2024/1/3 21:28:11

安史之乱后,盛唐已不复存在,当时吐蕃趁势占领了河湟地区。杜牧为国家的内忧外患感到担忧,他一直力主平定藩镇割据,收复失地,因此也是写下了几首诗作。那今天和大家一起赏析的《河湟》便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想要表达的内容非常直白,直击人心,大家可以来感受下当时杜牧到底是何种心情。

《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作品赏析

河湟指青海和甘肃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大唐时处于边境地带。一旦失守,就产生了极大的内忧外患,诗人主张迅速收复失地,于是有感而发。

开篇先记述边关的事情,为下文的展开打下铺垫,“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宰相大人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皇帝也曾对此事格外关注。作者化用张良的典故,用“借箸”二字,表达对元载深谋远虑的赞赏。“亦留神”二字,承接自然,诗人也不忘恭维一下皇帝。

第二联表达了惋惜之意,“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不久却见宰相身穿朝服,就刑于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诗人用“旋见、忽遗”,表达了一种惊诧之情。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和剑,所以“弓剑”二字,是对皇帝离世的委婉说法。

读到这里,人们或许并未觉得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前几句也只是叙事,并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可是接下来的两句就充满了深意,“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失地的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觉得自己是大唐臣民。

作者借苏武牧羊的典故,赞美当地百姓的不屈精神;“虽戎服、尽汉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些百姓们虽然不得不穿上戎服,但内心却迫切希望,朝廷尽快地收复失地。

诗人也悲痛地感慨,“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凉州的歌舞,依旧动人,不仅流传天下,而且正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诗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诗人并未表达一句批驳的话语,却巧妙地借用凉州曲乐闲人,讽刺了那些王公大臣麻木不仁、醉心歌舞的丑态,令人遐想、余味无穷。

杜牧的这首诗之所以可以流传久远,不仅在于其构思巧妙、抑扬顿挫,而且更主要的是因为,作者深切地关注社稷民生,并用委婉的语言,肯定了宰相大人的远见,也对其无辜被害而感到不平。

全诗意境阔大而又深沉,作者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不仅联想到张良和苏武的故事,而且引用了古代传说,使让简单的叙事变得毫不枯燥。最值得欣赏的是尾联,短短14字,不仅引人深思,而且将全文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明代杨慎就曾赞美:杜牧的诗文寓拗峭、矫时弊,樊川才子果然不凡!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是范仲淹所创的一首七律。该诗值得挖掘的内容非常多,整体风格偏委婉,非常适合细细品读。那范仲淹的作品,相信各位都有读过,基本都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那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来看看这首《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相信也能获取不少收获。《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老来难得旧交游,莫欢樽

  • 有些地方的棺材为何是红色的?红两者间又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一些农村的出殡的时候有这个红色的棺材和黑山的棺材之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个红色的棺材和黑色的棺材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1、棺材一般分三种颜色棺材正常有三种颜色,黑色红色和原色,黑色棺材最普遍,

  • 李商隐《蝉》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两度在秘书省任职,只不过最终都无法得志,而且自身处境是越来越不好。后来李商隐写下这首《蝉》,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哪怕仕途不顺,也不忘初心。该诗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能给很多朋友带来启发,大家要是有兴趣,就一定不要错过了!《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

  • 《商山富水驿》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喜欢读诗的朋友,一定度过很多杜牧的作品。杜牧豪放的性格征服了不少人,他为人务实,在表达生活美感方面有着天生的敏锐嗅觉,后人对他所写的诗句基本都是赞不绝口。那这次,要和各位介绍的,是杜牧所写的《商山富水驿》。这首诗的内容非常直白,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希望各位都能来看看。《商山富水驿》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

  • 佛教中的“如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佛教中的一些故事,话说这个“如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于这些问题相比大家也都清楚吧,也还是有很多人也都想知道的吧,所以这个“如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如来”——第一:是

  • 衔环结草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衔环结草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个成语结草衔环。结草的意思就是把草打个结,衔环意思就是鸟叼着环。这两个看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词组在了一起,却组成了一个成语,它的意思就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而现在呢这个成语也就演变成了报恩的意思。衔环结草为什么会有这个意思呢?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这个成语的典

  • 白居易的夜雪为何评价那么高?到底好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白居易其实还是有很多很多著名的诗词的,最近小编又读到了白居易的《夜雪》,话说这个《夜雪》评价非常的高,被誉为是神作,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夜雪》到底神在什么地方呢?到底好在哪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白居易的这篇《夜雪》,篇幅并不大,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将这夜里一场不期而遇的

  • 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是诗人为了拒绝什么事情所写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这个“恨不相逢未嫁时”这首诗的事情,估计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这首诗还是非常的有寓意的,也非常的有内涵,所以很多人有问题,最近问得比较多的就是这个“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是诗人为了拒绝什么事情所写的”,所以答案具体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

  • 为什么法家学者多出于儒家,两者有何内在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在前秦时期,各路学派百家争鸣,其中儒家和法家之间的学术之争非常激烈。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赵鞅、商鞅等,他们在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不过可能有一点大家不知道,其实很多法家的学者早期是出于儒家,所以这两家学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那学习儒家思想后,为何会衍生出法家呢?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下半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有看到“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诗句,那么这句诗的下半句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学习。1、日啖荔枝三百颗下半句是什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日啖荔枝三百颗全诗《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 ] 苏轼罗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