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寓意?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寓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2 更新时间:2024/2/25 16:00:12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是一句俗语,北方冬天通比较寒,古人会选择在冬季出门打猎,有时候能在路上看到冻死的兔子。不过一般这种兔子可能并不健康,所以建议最好是埋了,而不是捡回家吃。所以这句俗语也有不要贪小便宜的意思,其实古人有很多生活上的智慧直到今天依然能教会我们很多。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故事以及寓意,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从古至今,流传着守株待兔的故事,战国时期国的一个农民,本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一年地里丰收不好,这个农民就希望自己能够行大运,而他也真的走运,没出力就逮到了一只兔子,因为这只兔子撞到了树上,死了,农民也就美美的吃了一顿,此后农民再也不劳作,只等着兔子撞树。

像这样的故事还非常多,其中“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息息相关的俗语,讲的是什么?其中蕴含着老祖宗的大智慧,句句在理。

字面意思是,春天不捡死鸡,冬天不捡死兔子,这是不是与“守株待兔”的相违背?为什么不能捡?天上能捡“白餐”的事情可不常见,尤其是劳动人民,还能吃上一顿肉,这是许多家庭梦寐以求的。

事实上,一到春天,劳动人民就受到了老鼠的骚扰,为了能够驱除老鼠,农家就会备上毒死老鼠的药,而一些鸡误食了这些药,就丧生了,要是捡回去吃了,也就危害到了自己的健康,得不偿失。

冬天的死兔子通常也不是冻死的,因为兔子有兔御寒,没有那么娇弱,如果在路上碰上了死兔子,一般是因为患病,或是其他不正常的死亡方式,要是乐呵呵的带回去食用,也同样危害到自己的健康,追悔莫及。

于是“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也就流传下来,事实上,这话里面还蕴藏了一个大道理,像“守株待兔”揭示的道理是:要是碰上全新的情况发生新的问题,不能墨守成规,只能用新的方法解决,只有愚蠢的人才会看不到事实的变化,也是说好逸恶劳最终会让自己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中,蕴藏的道理则是莫名得到的好处,最终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危险,贪图便宜,只会将自己推到危险的地步。也说明了,诱惑的表面下,藏着伤人性命的危险。

因此要懂得脚踏实地,不属于自己的要及时放弃,免得惹祸上身,这看似是一种“怯弱”的表现,但你明知危险,还要继续这么做,得到的也只是当头一棒,一定要等到危险发现时才痛哭流涕,实在不值得人们同情。

放弃不等于怯弱,《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有话:“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讲的是也正是经不起诱惑,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古代教师称呼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教师节,相信大家都为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最真切的祝福。其实教师这个职业从古至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职业之一,老师对下一代的教育很可能就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古人是非常看重老师的,在古代对于老师的称呼也多达十几种,可能多数称谓大部分的朋友听都没听说过,所以这次就借这样一个机会为大

  • 中秋节观潮的来历是怎样的?中秋为什么要观潮?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迎来中秋节了,其实中秋的习俗还挺多了,例如我们非常熟悉古人在中秋都会举行赏月、拜月、猜谜、吃月饼等活动,其实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只不过被很多人遗忘了,那就是观潮。古代生活在浙江一带的人们,他们中秋除了能够赏月以外,还可以顺带观潮,此后中秋便慢慢多了一个风俗。不过中秋为什么要观潮呢?其实古人对于

  • 贺双卿诗词《春从天上来·饷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贺双卿是清朝女诗人,更有“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贺双卿出生于普通农家,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便主动跑到书馆听老师讲课,此后自己也能动笔写词。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贺双卿创作的《春从天上来·饷耕》,这首词十分特别,每句话都有一个“春”字,这首词不仅是讲春

  • 中秋节最大的谎言是什么?月饼起义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谣言有很多,就比如说“禁止菜刀”差不多就是很多户才有一把菜刀的。然而事实上,以往的很多谣言都是在清朝后期,反清人士接着“反元”的名义胡编乱造的。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时期相对较远了,被一些县志就冠以“俗言”&

  •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不得不佩服老一辈人的智慧,他们似乎已经替我们总结出很多人生,以及生活上的经验和道理。“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的意思其实就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差不多,只不过后面这种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大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这次准备了五句谚语为大家讲讲其中都蕴藏

  • 白露之后是不是就没有蚊子了?白露之后是不是会变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应该已经感受到了,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气温也稍微有一些变化,不过虽然有一点下降,却依然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总体还是在往下走的。秋天也已经到来了,不过秋季也并非是一下子就冷下来了,而在白露节气之后,是不是就会变冷起来呢?很多人夏季备受蚊子的困扰,那么白露之后,蚊子是不是就会越来越少呢?&ldquo

  • 二十四节气白露古诗词赏析,白露习俗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每年到了这时就证明气候已经慢慢转入秋天,准备迎接仲秋节的来临。古时候,人们用四时配五行,秋天属金,金色白,所以就把秋露称之为白露。相信大家在这几天已经稍稍感到凉意了,早晚的温差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白露有哪些习俗,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

  • 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中秋节了很多网友都陆陆续续回家过节了,八月十五团圆嘛,但是最近有很多人也发现了,那就是其实好像以前八月十五也叫“仲秋”,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其中,孟与伯,

  • 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字是哪个字?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当中,有一个字始终是无法绕开的,这个字便是“和”字。人世间的“和”有着缜密配套的制度作为保证。我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思想模式以及行为规范。宗法制度就是权力的结构,有着非常明确的绝对服从权利等级关系。宗法是由宗族来执行

  • 《建军大业》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电影《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三部,是献给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该片主要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发起了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在1927年,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