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什么意思?久病床前真的无孝子么?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什么意思?久病床前真的无孝子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72 更新时间:2024/2/7 22:42:59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我们应该都听过。但是“孝”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华儿女尽孝已经履行了上千年,也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那久病床前无孝子真的有道理么?可能还是跟时代有关系,如果是为了照顾自己的父母放弃自己的一切正常生活,那对自己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但是“孝”字摆在这里你也没有办法。但时间长了,一旦人失去耐心可能这个“孝”也就守不住了,所以才会有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说话。那到底能不能久病床前亦有孝子呢?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就提到孝,那究竟什么是孝呢?从字形上看,孝字是个会意字,“老”与“子”合起来就构成孝。所谓的“老”是长辈、上一代人,“子”是晚辈、下一代人,晚辈与长辈,下一代与上一代,大家密不可分,融为一体,就成了孝。

上一代生养子女,是家庭也是民族的一种传承,到老了由年轻的子女在下背负老人报答恩情,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必须的担当,如此上下和谐就是完美的孝。

如何尽孝?《论语·为政》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报答父母养育深恩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有一颗恭敬的心,要有一颗爱心。孔子把孝养父母与犬马联系起来。犬马也可以为人类服务,如果子女侍奉父母时没有一颗爱心在里面,那么和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显然,无心的孝就不是孝,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论语·为政》篇又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只有和颜悦色的心情最难能可贵。人们的心情表现为脸色,脸色决定于心。子女对于父母有深切的爱和笃定的孝心,才会在日复一日的侍奉当中和颜悦色。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在家孝顺父母是第一位的孝,无论你职务高低和事业成就的大小,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养育之恩永远也报答不完。

但是,谈到尽孝,又何尝容易!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子女能够给予父母的爱永远赶不上父母对子女的爱。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这样解释道:“以个人而言的话,所谓的孝就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么着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就是孝了。”

那么父母久病床前,有没有孝子做到不厌其烦的侍候,奉献自己的孝心呢?还真有,而且此人还是官中的极品——皇帝。

汉文帝刘恒是汉代第三任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早年封为代王,封地在晋阳。刘恒的母亲薄姬(刘恒称帝之后被奉为太后)因为在宫中不受宠,从而免遭吕后的毒手,后来跟随自己的儿子来到了晋阳。

刘恒从小就信奉孝道,与自己的母亲感情深厚。薄太后身体不好,到了晋阳后常常患病,曾经连续三年卧床不起。刘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每天除了上朝处理王国事务,就是衣不解带地伺候在母亲的床前。

凡是母亲需要吃的草药、喝的汤药,刘恒都要先亲自尝过才可以给母亲服用。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刘恒颜色不改,一如既往地守候在母亲身边。经过他的悉心照料,薄太后的身体终于康复,恢复了自理能力。

当了皇帝的刘恒一如既往地照顾自己的母亲。晚年因为生病,刘恒早于自己的母亲而亡。在弥留之际,刘恒对自己即将病逝不能继续尽孝母亲的“不孝行为”深感惭愧,他嘱咐自己的妻儿一定要帮自己好好照看母亲。

汉文帝的言行告诉我们,子女孝顺父母长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生命的全部过程。孝顺的核心秘诀,就是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用自己的爱心来回报父母爱的付出,就不会觉得失去自理能力的父母是累赘了。

若人人都可以孝敬自己的父母,则全天下的父母都会得到幸福,由家庭的小孝到社会的大孝,则社会和谐自然到来。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农历的十二个月分别叫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一年一共有十二个月,这一点每个人都知道,是生活的基本常识,而在公元纪年法还没有传入中国的时候,在古代,人们一年也是有十二个月,而且我们过年过节,五月初五、七月初七等事件的表述,都是按照农历的时间来算的,现在老一辈的人也都关注的是农历而不是公历。那么,农历里面,这十二个月分别都叫做什么月?每个月份名称

  • 下围棋有多少好处?带你纵观围棋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总观现如今世界上众多流行的比赛项目,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很多更是你见都没见过的,偶然看到一次都要直呼涨知识。但是其中有一项发源于中国本土的比赛项目,它不需要你像运动员一样在赛场上奔来跑去,它只需要你坐着,它的战场,只需要一张桌子就能够摆得下,但是你必须有极其高度集中的精神,否则一个分心,满盘皆输。这

  • 饥附饱飏什么意思?饥附饱飏典故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可能大部分的同学会对饥附饱飏这个成语比较陌生,不过这个成语的意思确实意味十足,值得我们学习。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饥附饱飏这个成语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国时期,来自吕布和陈登的一次对话。让然这也和当时吕布的处境相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个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今天的

  • 才高八斗有何典故?其他两斗去哪里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形容一个才华横溢,文采极高的时候都是用到一个成语,那便是才高八斗。大家都知道“斗”是一种计量单位,十斗就是一石,那么在这个成语中为何会用到“斗”这个单位呢?而且为何偏偏是八斗,而不是九斗或者十斗呢?这其他两斗去哪里了?下面小编就来解开上面的众多疑问

  • 箭不虚发典故出处,箭不虚发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弓箭是古代打仗最有威胁的武器。在三国时期,很多知名的将领都是死于箭伤,毕竟当时医疗技术有限,没办法治疗好所有的伤病。所以大家都会勤于练习箭术,这次和大家讲解的成语“箭不虚发”,就是三国中发生的故事。关羽和庞德交战,两人却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

  • 含蓼问疾什么意思?含蓼问疾典故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以仁义著称,可能刘备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情有义。像刘备这样的出身,在门阀制度的背景下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因为大家都会去投靠更加可靠的国家,而刘备最后却凭借自己的人格闯出了一片天。当然,这不是要吹刘备,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成语含蓼问疾就是要夸刘备的人说出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含蓼问疾

  • 坚壁清野什么意思?坚壁清野典故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曹操在打仗战略方面并不是三国最顶尖的人,但是曹操会用人也爱人才,所以他手下的谋士都非常的突出能干。曹操在争夺兖州的时候,就想出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计谋,好在荀彧及时制止了曹操,并且把其中的厉害关系说的明明白白,听完后曹操才感叹还好有荀令君一番劝导。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荀彧口中,一起来看看坚壁清

  • 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迅雷不及掩耳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迅雷不及掩耳这个词语还算是挺常见的,不管是课本里还是电视当中都能看到。那你知道迅雷不及掩耳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么?这次就专门为大家介绍一下迅雷不及掩耳这个词语的典故。故事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潼关之战上,曹操用计大败了韩遂和马超,而这次战役则体现了曹操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一起来看看原文到底是怎么说

  • 汉服各个部位的含义是什么?每个部位都有深层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汉服不同于现代化的服装,每一块衣片都可以根据设计师的灵感来进行不同的创作,我们在看到很多时装发布会的时候,各种衣服被制作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十分厚重,有的又极其轻盈,有的还是不对称,各种各样的衣服,代表着设计师们新奇的设计感。但是,汉服并不能如此,设计师们能够做的,就只是在面料和花纹上面下功夫,因为每

  • 湖海之士典故出处介绍,湖海之士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湖海之士这个成语可能大家对它还比较陌生,因为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其实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时期,也是当时一位三国人物所创造的。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一下湖海之士这个成语,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是什么。乱世出英雄,所以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路诸侯也是想从汉室分一杯羹,但最终的霸主肯定也只会有一个。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